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文学中的英雄”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李云雷  2017年08月30日06:37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骄傲与荣誉。在英雄身上,寄予了人民的希望与憧憬,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世界的理解和对完美人格的崇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行各业英豪辈出,我们的文艺创作要充分反映英雄们的业迹。现在文学界正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文学该如何认识英雄,如何塑造英雄,如何让英雄的精神引导时代前进。

8月24日,由文艺报社、中国作协创研部、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文学中的英雄”主题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论坛并讲话。柳建伟、汪守德、李朝全、郭艳、王敏、杨利景、张丽军、李松睿、丛治辰、张晓琴、房伟、傅逸尘、徐刚、张倩等参加研讨。这是中国作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系列研讨的第四场主题论坛。继“文学与人民”、“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中国”之后,本期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和根本遵循,联系文学创作和理论评论实践,对英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新的历史阶段,重新认识文学中的英雄叙事

李敬泽说,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迅猛发展,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展开具有许多新特点的伟大斗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南,深刻认识我们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时代大势,由此反思我们的文学观念,推动文学的观念变革和创新发展。

李敬泽谈到,英雄叙事问题,在文学中事关如何想象人、如何建构和塑造人的形象,进而如何认识时代和生活。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对日常生活和私人经验的发掘和表现在创作和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对人的崇高形象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退化。关于人如何创造历史、创造生活,人如何坚韧、英勇地追求美好,关于那些照亮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英雄,文学的表现和理论的思考都是不充分的。在有些人那里,已经习惯于从低处想象人,已经失去了想象人的高度的能力。所以,我们有不少灰扑扑的、在泥沼中津津乐道的作品,真正写出人类精神高度的作品却不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有关英雄的论述,有强大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是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们必须警醒,应该深思。英雄叙事不仅仅是文学问题,它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精神认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健全。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论述,就是要带着问题意识,直面文学中存在的思想苍白、精神贫弱、形象萎靡等现象,在新的历史阶段,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在复杂的生活中,重新认识文学中的英雄问题,在文学理论中重建英雄叙事的基础。

理解新时代英雄的内涵,在新的视野中塑造英雄

汪守德认为,英雄问题不是简单的理论问题,它关涉多方面的课题。首先是立场问题,党和人民军队中不断出现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人物,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英雄,这就是立场。其次是情感问题,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当今社会,并不是所有人对当代英雄都抱有认同感。第三是能力问题,不是说读者对英雄不认可,而是因为我们没把英雄写好。

围绕如何理解新时代英雄的内涵这一问题,青年批评家之间展开了争论。杨利景谈到,现在我们的英雄叙事不够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读者和受众不需要英雄叙事。我们塑造的很多英雄之所以不被喜欢,关键在于我们对英雄的塑造,从观念到手法都滞后于我们这个时代。今天,重建英雄叙事,要挣脱历史惯性,回到人性复杂的维度塑造英雄,人性有多复杂,英雄本身就有多复杂。张晓琴也认为,伟大的英雄如何塑造,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呈现英雄身上丰富宽阔的人性,英雄首先是一个健全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英雄。

丛治辰谈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今天的英雄有新的时代特征,而我们的文学作品也要与时俱进,塑造出崭新的英雄形象。房伟说,我们不能抽象地塑造英雄,我们只有深入到英雄的灵魂世界,才能使英雄的形象产生感染力。对于英雄人物心灵史的塑造,会使英雄形象更可信。

傅逸尘说,让英雄回归复杂的人性,这是当前创作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刻画人性并不意味着矮化英雄,英雄性也是最真实的人性。不能因为强调了英雄的人性,而弱化了英雄品格,应该把两者更加辩证地结合起来。

李松睿将英雄塑造与“未来”视野联系在一起。他说,未来需要更多的英雄来共同创造。只有对未来进行畅想,英雄才不会远离我们的视野。提出从中国视野出发的世界图景,这是对当代作家提出的非常高的思想要求。

塑造新时代的英雄形象,展现我们国家新的精神风貌

《战狼2》的热映引起了与会批评家的热议,围绕这部影片以及如何塑造英雄形象,大家产生了不少思想碰撞。柳建伟认为,《战狼2》的成功首先在于讲好了一个中国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中国英雄的典型形象。从《战狼2》的热映可以看出,只要有好的呈现方式,英雄的形象和品格会得到读者和观众的广泛认同。徐刚谈到,《战狼2》的主人公和国家、民族牢牢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丝怀疑。我们现在的纯文学大多处理的是国家内部的问题,缺乏大的视野从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塑造一个超凡的英雄。张倩认为,英雄形象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们需要冷锋这样的英雄来展望中国梦。否认英雄就是不承认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安定来自牺牲和奉献,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坐标。

郭艳谈到,现在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很多是传统人格,这个传统人格我们当下怎么继承、怎么超越,在传统人格基础上如何形成现代人格,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王敏谈到,对于中国一体多元的文化来讲,英雄叙事是非常重要的叙事策略,文艺作品的英雄叙事作为调和不同社群的媒介而存在,可以促进融合。英雄叙事塑造的英雄品格有助于寄托民族理想,实现民族认同。

张丽军梳理了英雄叙事的文学史脉络并认为,今天重建英雄叙事,需要“70后”作家建立自己的精神高地。我们要书写平凡而坚韧的人民大众,他们是可敬的英雄。我们要有大视野、大格局,深入民族历史,深入当下现实生活去塑造我们的英雄形象。

在讨论中,大家表示,现在需要重建英雄叙事,这是中国文学在饱经沧桑之后的理性认知,也是在面向未来征途之时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