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战士的心在燃烧》

来源:线装书局 | 王发宾  2017年08月17日16:05

《战士的心在燃烧》,王发宾著

线装书局,2017年7月

字数:130千字 定价:38元

【作品简介】

《战士的心在燃烧》诗集主要记述了1974年春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后为00129部队,(现为武警交通指挥部)为落实毛主席“要搞活天山”的伟大战略部署;从湖北宜昌进疆,入驻天山深处十年,战士们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胜艰难险阻,贯通天山《独山子——库车》全长562公里的国防战备公路。也写了该部168团1965年在包头固阳县始建,转战内蒙古,河北,湖北宜昌到走上天山完成独库公路、星哈公路,巴里坤公路的光辉历程。还写了161团完成独库公路之后挺进南疆登上昆仑山修通和布公路,为和田人民送去了温暖。其实不管写哪个部队,战士的心是一样的,那种高尚的情操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一样的,故取名《战士的心在燃烧》。

【作者简介】

王发宾,呼和浩特市人,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书协首届二届内蒙古书法研修班学员,第五届内蒙古大学文研班学员。1969年12月参军,1987年转业地方交通局。先后在民主与法治社驻内蒙古记者站、新农村商报内蒙古版、北京专版任编辑。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临习书法、篆刻到现在。书法尊崇传统兼融各体,擅长草书。诗歌以自由诗、古体诗、散文和散文诗为主,作品散见于《内蒙古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诗刊》《人民文学》《散文诗》《散文选刊》《诗林》《星星》《草原》《神剑》《文化艺术报》《深圳特区报》《伊犁日报》《伊犁晚报》《当代小说》下半月《当代文学选粹》《中国诗人》等。曾在《内蒙古日报》《人民日报》《诗刊》《人民文学》《散文诗》《散文选刊》分别获入围奖、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书法作品在全国参赛中获金奖、银奖、一等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防办、中国新闻社湖南分社美术研究院、汝洲中国书画院收藏。2012年被国际艺术(文化)事业联合会评为“国际华人最有影响力艺术大师”。现居北京。

 

【序言】

长城的一粒种子——《战士的心在燃烧》赏析

任启发

“战士,战士,长城的一粒种子”,诗人开篇就以“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磅礴之势,燃烧着战士那颗赤诚的心。一曲“天降神兵”拉开了这部“献给天山修筑国防公路的将士们”纪实史诗的序幕:“巍巍天山,苍苍莽莽地迷人/神灵冥冥,德蕴天门/天,忽降一支神兵/一夜间,把一条公路筑成/北起独山子,南抵库车古城/绵延六百公里长的国防公路/留下官兵们无数的艰辛/还有壮烈的牺牲”。气吞天山的千年积雪,荡起战士的九曲回肠。

诗人选择最适合表达的组诗形式,以故事发生的时间线索为顺序,“章断节连”的组织结构,仿佛把一块块零乱的绣花碎布,经过巧妙的编织,转眼之间变成了一匹精美的锦缎,望之却俗。

诗作主题宏伟鲜明,富有生命力,以地点与人物相互交织,经纬纵横跌宕,纪实性诗意创作,使得这部作品真实可信,燃烧的激情在冰冻的天山上仿佛有了灵性,开启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奇迹。

如果没有1984年夏诗人“从那拉提分南北两次穿越独库公路全线”,就没有这部诗作。如果没有“一幕一幕印在心中,为我写独库公路组诗打下了记忆的基础,转业后这些动人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如果没有库独“沿路奇特的美景和战士们施工的热情,将融化在血液中的那种军人对党对人民无限忠于的激情”,也没有这部诗集。如果没有“慰藉一个战士的心灵,让战士无私无畏的精神活在天山,活在军营,活在各族人们心中”的宏愿,我们也不会读到这部“史诗”。

这便是这部诗作的机缘巧合,而一切的机缘都是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境中巧合的。我们现在可能依然无法想象,这部诗作写作的时间跨度之长,在当代诗歌写作中十分罕见,近半个世纪,从1974年到2017年2月10日。这是一种怎样的独特坚守,怎样的持续坚持,为了信念,为了战友,为了筑路的大军,更是致一个雄伟工程一次次的敬礼!

在物欲横流,短平快的速生时代,一切的一切都被趁早的想法裹挟着,仿佛“不速生毋宁死”就是现在的第一信条,而诗歌尤其是纪实性很强的“史诗”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沉淀,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跳出狭隘的视野,从更为宏大的视角,审视那时发生的一切。

别忘了那可是发生在1974年,为落实毛主席“要搞活天山”的伟大战略部署,一支部队神速地“从湖北宜昌进疆,入驻天山深处十年”间发生的故事,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花开花落,自然而然。00129部队,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番号,即使现在人们行驶在贯通天山“独山子——库车”全长562公里的公路上,领略沿途美景,也不会有多少人记得往昔的一切,如果不是这部诗作,我们根本不知道曾经发生的多么辉煌与壮丽的人生,他们的名字不该给遗忘。

00129部队,其前身是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它所属的三个团00121部队(原138团),00122部队(原161团)都是来自66军;00123部队(原168团)来自21军,他们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支英雄部队。诗人所在的团是00123部队(原168团)。“1965年从内蒙古包头固阳县始建,转战内蒙古乌拉山,河北小寺沟,天津军粮城,湖北沙洋,宜昌莲沱沟,到走上天山完成独库公路、星哈公路,巴里坤公路等光辉历程”。

以上事实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不矫揉造作,不无端煽情。只有真爱才能珍视,只有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才能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完成一个久久难以割舍的心愿。这不是诗人自己写成的诗歌,而是千千万万的将士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人生辉煌之路。

阅读这部诗作,仿佛在一望无际的天山上,感受广袤无垠的大地,气势恢宏,风生水起。布阵乌苏,“一支支蜡烛照映着他们激动的面容/决心顺着灯光顶开静夜的天空”;开工独山子,“世界的目光诧异地开始移动//独山子无欲而生,随道而运/一山启秀,万籁和春”;“巴音沟,奇峰林立,悬崖高耸/深深溪水闪动着韬略的眼睛/万壑松涛蕴育战士们的忠诚/一波一浪拍打着天山孤傲的内心”“此时,你会看到一个筑路的士兵/正在路边,弓下腰搬起一道彩虹”,豪迈如此足以气吞万里如虎。

沿奎屯河挺进,“深深的峡谷,一道险恶的山关/白云到此被隔断,蓝天到此被挤弯/窄窄的一条缝,矗立奎屯河的险寒”为了信念与理想,牺牲在所难免,“鲜血流进崖头长眠/影子落在河中梦安/战士啊,纯粹的青春/火热,灿烂”;飞线走天涯,“一个紧握钢钎/一个挥舞大锤/两个人精妙地摆来摆去/架起一座天钟/仿佛一只鸟,一朵云/飘飘忽忽飞出一道天籁之声/蓝色,轻盈,幽深”,最美的一幅剪影,不负天山作为背景,深深的敬意,无限的思念。

三岔河的泥石流,“三班的战士们正在施工的热潮/突然山体滑塌,卷起万丈惊涛/霎时,生命被吞噬,道路被摧毁”;大化老虎口,“把五名官兵死死压住”;面对“一位老兵激动地喊了一声报告:‘首长,我们能不能和女兵握握手/和首长合个影”,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恳请,“司令员听了眼闪泪花对女兵说:去,和战友们握握手然后合影/连长急忙整队,战士们悄悄抓一把雪/用火辣辣的心,擦一擦满是泥沙的手/然后捂在发烫的脸上暖一暖/甜甜地等着,心快要跳出胸口”读到这段时,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只为一个神圣而又事关生死的目标,“此路,能将所有的来敌一网打尽”。

“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张殿魁/在42公里蹲点时写下这样的诗句:天山高啊,高不过人”,正是有了这样的万丈豪情,才有了“夜战乔尔玛大桥”“掘洞冰达坂”,才有了“巩乃斯河畔的涛声”“生命中的那拉提”“开都河的记忆”“奋战在拉尔敦达坂”“筑防雪走廊”“穿越巴音布鲁克草原”“银色的铁力买提达坂”“美丽的大龙溪畔”“狗熊沟,一个奇迹的晚上”“神奇的子母河”“神秘的库车大峡谷”“过火焰山”“为玉希莫勒盖通车剪彩”,等等。太多太多的精彩镜头,在平凡而又非凡的一队军人的生命中实现。

“哈希勒根!哈—希—勒—根/连成吉思汗的大军都惊恐/他们呼喊着,此路不通!”而我们英勇无畏的战士,在海拔四千米高的山上,“创造了中国公路史上冰山隧道最高峰”。

奇迹就是这样创造的。一个班长的人生,这是怎样的一次任务,“四个人带了20个馒头/一部话机和一支步抢/徒步跋涉在40公里的山路中”“三天三夜了,狂风仍在呼啸/饥饿、寒冷和缺氧危逼着他们/班长从挎包里掏出最后一个馒头/一个馒头啊!它意味着一条生命//班长,副班长,老兵都没吃/把一个馒头留给了新兵”,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更不期待更多的理解,因为我们常人根本无法想象,也无法做到。“当找到两位老班长时/他们端正正地站在那里/大半身被雪掩埋/手还举着那个军礼”,也许这就是答案,他们致敬的是那面鲜红的八一军旗,无数的英烈铸就的坚不可摧的军魂。

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战士的坚定,战士的无悔,战士的无畏:“我知——道——选择——军——人/就是选——择——牺——牲”,我们应该记住她的名字秀子。“军嫂是战士心中的一道长城/她不是兵,却担负着兵的使命/细腻的胸襟铺成一条宽广的大道/承载着万马千军的奔腾”(《天山上的军嫂》)。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所有诗歌中对军嫂这一称谓的最确切最崇高最富有诗意的定义。

奉献牺牲是军人的永恒的主题。班长罗强牺牲了,罗强的父母还在,白发人送黑发人,谁遇到都会流泪。坚强的父亲“在一旁屏住气不敢吭声/泪,在心底一层压下一层/满屋子旋转着找不到东”;慈祥的母亲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叫一声,昏倒过去,“过了两个小时,母亲固执地坐起/抚摸着罗强的遗物悲痛地对赵干事说/‘我知道保卫祖国是流血的事情/只是我们的罗强啊!还没有结婚……’/母亲多想看到祖国的一条根/哽咽的话语被一分一秒撞昏//思念在隐藏中流过/悲痛凝结成金色的泪水/一颗一颗落在母亲的怀里/滚动着,闪烁出伟大的光辉”“母亲默默地承受着人间离别之痛/大爱的心怀,装下天山的雪峰”“大义在母亲中华文化的道德中挺立”(《走近的母亲》)。父母的爱是儿女的根,它化作缕缕春风在祖国的边疆,在祖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坚守着军人的信念党国的使命。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

人民是子弟兵坚强的后盾,军民“鱼水情/祖国的一度体温/冷暖、凉热连着每一根神经/触摸它你就知道什么叫人民/人——民”。诗人将人民是水,子弟兵是鱼的军民关系写的酣畅淋漓。他畅游在人民的海洋里,写出了如此深爱人民的诗篇,“鱼水情啊,美与德的结晶/清清的,如玉;深深的,似海/仰望它,能滋润一生”(《鱼水情》)这些优美的诗句,如甘泉,如烈酒,如乳汁,读后滋润心灵,让生命唱出一曲永恒。没有各族同胞的大爱情怀,没有解放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天山的雪也许还要积攒千年,路在脚下的梦想,肯定还在梦中。

自然条件无比艰苦,一切都显得无比匮乏。为了在毛流沟看一场电影,“战士们背着雨衣拿着小马扎凳/徒步四五公里”,然而又无比温情,“简直比婚礼还神圣”。一个老兵的情怀,让我们重新审视,他们何以能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张口就能说出达坂隧道、桥梁、涵洞/回头曲线、防雪走廊、挡墙、护坡/等等,全线562公里1108个弯/他都记得很清,并风趣地说/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一弯一字,精彩,迷人”。这是一位一线师长与筑路共生的动人诗卷,字字千钧,力透纸背。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的牺牲是为了和平,为了发展,为了现在与未来的幸福的牺牲,同样壮烈,同样壮怀。《乔尔玛烈士纪念碑——永恒的精神》一诗,是这部诗作对于奉献在天山的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最崇高的礼赞:“高高的天山啊耸入云/伊犁河,带着无限的思念滚滚奔腾/乔尔玛的纪念碑,在独库公路高耸/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的独库公路啊/官兵们用血肉之躯铺成/十几载的艰辛奋战/十几载的流血牺牲/铁的脊梁追梦于中华民族的强盛”。钢铁战士的身躯,比天更高远,比雪原更宽广,一座真正的丰碑,一座精神的宝藏。

王发宾先生以一己之力,积数十年之功,让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诗意地重现。这是怎样的情怀,又是怎样的一往无前。非凡的勇气,不竭的豪情,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天山,演绎一曲人间神曲。以这部长篇的纪实“史诗”, 用天山的洁白的圣洁的雪,用天山弯曲的高耸的路,以最神圣最庄严最虔诚的祭拜,来祭奠那些不屈的身躯,不灭的灵魂。

2016年7月诗人怀着激动的心情重走独库公路,在巍巍的天山深处寻找往日的神圣,写下古诗十二首,再一次抒发了他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对边疆的无限热爱。回到乌鲁木齐他仍不忘戍边保国的军人情怀,在与战友刘新法游红山公园时作一首七绝。

登红山

红山放目眺时空,风在西边月在东。

伫立凝思关外事,旌旗遍插断崖中。

2016.7.26

诗人的激情如滚滚江水奔流不息,一浪一浪翻卷着战士那颗燃烧的心。

我们祝愿这位军旅诗人在诗歌的道路上写出更多更美的诗篇!

20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