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倾城张爱玲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薏如  2017年07月31日07:21

不知现在的人们一提到上海,脑海中会浮现起什么。就我而言,外滩,百乐门,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上流社会与贫民窟的分流交错构成了大上海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风格。当然,在这幅绚丽而又奢靡的画卷之上,是一定要有一弯明月的,而这弯明月,就是张爱玲。

对于张爱玲的最初了解是源于十四五岁时假文艺的心态。当时学校组织一场演讲比赛,主题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那时年少轻狂,只堪堪读完了《张爱玲小说集》,便仰仗着自己肚里的那点墨水,莽撞的写就了关于这本书的一篇演讲,并且大言不惭的命名为《我的张爱玲》。虽是仓促写就,但反响却超乎寻常的好,我获得了第一名,成了学校公认的才女。可以说,我在初中时期的那点虚假“文名”是张爱玲赐予我的。

想要深究张爱玲,是在上高中时。那段时间,状态低迷,生活乏味,一切好似都不尽如人意,而这时张爱玲的书却突然合了我的口味,于是,我爱上了张爱玲。张爱玲,从此真正成了我的张爱玲。

看的第一本书,是《沉香屑•第一炉香》。里面的葛薇龙着实是让我又爱又恨。她的命运是早已被安排好的,是注定要惨淡收场的。而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都是她自己走的路。一个涉世未深的,被家人保护的很好的少女,初入自家姑母奢华颓靡,与世隔绝的世界,是没有丝毫反击之力的。她入了魔道。那朵一心以为自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终是落入风尘,成了一株摇曳风中的曼陀罗。张爱玲把葛薇龙刻画的太过真实,以至于有时候我会忍不住自我带入。薇龙听到楼下欢快的舞曲,抚摸着那条紫色电光绸裙微微笑着的模样,不就是我们在陷入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时的模样吗?她爱上了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浪子。她为他开放,低入尘埃。那已经不能算是爱了,那是深入骨髓的卑微。这个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她从未为自己活过。她的一生,注定是一潭绝望的死水。

张爱玲也是爱过的,而且爱的轰轰烈烈,惊动全国。她爱上的是胡兰成,那个臭名昭著的文化汉奸。因为他,张爱玲被迫掩饰了她的绝世才情,淡然的完成了她惊世的转身。而这个男人竟还是弃了她,破了她的倾城之恋,负了她的一世情深。而此后,张爱玲远走美国,爱上了赖雅,可这也不是一段完美的爱情。赖雅是风一样的男子,即便温暖人心,可却给不了张爱玲一个安稳的家。不夸张的说,张爱玲写尽了浮生男女的悲欢离合,她自己也尝尽了这十丈软红深处的酸甜苦辣。

张爱玲本名张煐,意为美玉。“爱玲”两字是她的母亲黄逸梵送她去新式学堂时以张爱玲的英文名“Eillen”胡乱拟就的。她也的确与这个名字的含义不相符合。她不是“煐”,她不是一粒莹润内敛的美玉,她只能是拥有无数闪光棱角的,诡谲冷艳的暗红水晶,让人不由自主的迷恋。但她让“Eillen”这个俗气的名字有了不一样的韵味,有了遗世独立的苍凉。

是的,苍凉。张爱玲的一生绝对可以用苍凉来形容。早熟赋予她智慧,也赋予她痛苦。张爱玲的一生得到的爱太过稀少,即使有,也仿似隔着玻璃燃烧的火,看着暖,触手却又是刺骨的冷,让人生厌。这样的张爱玲是被打上了宿命的烙印的,生也苍凉,死也苍凉,爱也苍凉,怨也苍凉。在张爱玲看来,苍凉是飞扬与热闹之后的安稳与真实,飞扬是浮沫,热闹是虚伪,飞扬与热闹是短暂,苍凉是永恒。这样的一个人,如云端高阳,如冷月清辉,即便痛苦,在世人眼中,也是传奇。

我的张爱玲,她是一个注定要生在民国的女子。她的高贵和傲骨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不会因为时事或者任何比自己强大或者潜在的危险而露出丝毫卑微。在她的身上,倾城绝色已然成了陪衬,清冷淡漠,高贵清华,看起来与这个寒凉的世界那么相配。她是老上海的骄傲,也是旧香港的标签。不知不遇张爱玲,一遇便倾心。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其他人都会变成风景,只有那个人是你心口的朱砂,是放在心尖上的人,再也放不下。

不知不遇张爱玲,再遇便倾城。愿你也能遇见你的张爱玲,陪她领略一段这十丈红尘深处的爱恨情仇,与她旁观一段这浮生尘世中的悲欢离合,待一切尘埃落定,烟尘散尽之时,以灵魂相邀,成全一段跨越时空,温暖人心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