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人的家教智慧》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7年06月14日09:00

《中国人的家教智慧》

作者:翟博 主编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ISBN:978-7-5000-9990-1

定价:45.00元

作者简介

翟博: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理论、文化、教育研究文章、新闻和文学作品,有50多篇作品在全国及有关方面组织在评选中获奖。撰写、主编、参编的书籍有《法门寺传奇》《教育均衡论》《中国家训经典》等50多部(本)。参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的撰写、统稿,参与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9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2011年3月被国务院授予新闻出版事业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内容简介

家训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本书从中国历代家训中精选、节录了100多篇文章,按照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编辑成书。所选篇目多系名人名作,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读书作文、待人接物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历代一百多位有成就的家长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

本书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工具书随时参阅,作为每个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必备读物阅读借鉴。

目录 

西周

周公 诫伯禽/1

春秋

孔子 庭训/2

战国

孟轲母 母训/4

子发母 训子语/5

韩非 曾子杀彘/6

汉刘邦 手敕太子/7 

孔臧 诫子书/9

司马谈 遗训/10

刘向 诫子歆书/12

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13

班昭 女诫/15

范滂母 勉子/17

张奂 诫兄子书/18

蔡邕 女训/19

司马徽 诫子书/20

杜泰姬 诫诸女及妇/21

三国

刘备 遗诏敕后主/22

向朗 诫子/24

诸葛亮 诫子书/25

曹丕 诫子/26

刘廙 诫弟伟/27

王修 诫子书/28

杜恕 家事诫称张阁/29

王肃 家戒/30

王昶 诫子侄文/31

荀勖 诫子/32

姚信 诫子/33

羊祜 诫子书/34

嵇康 家诫/36

陶侃 母责子书/39

李暠 手令诫诸子/40

陶渊明 与子俨等疏/43

南北朝

颜延之 庭诰/46

王僧虔 诫子书/48

徐勉 诫子崧/50

萧纲 诫子/51

魏收 枕中篇/52

王褒 幼训/58

颜之推 颜氏家训/59

李世民 诫吴王恪书/156

帝范·纳谏篇/157

帝范·崇俭篇/159

帝范·后序/160

陈元敬 诫子/162

卢氏 母训/163

元延祖 诫子结/165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165

杜甫 又示宗武/166

穆宁 诫诸子/167

韩愈符读书城南 /168

元稹 诲侄等书/171

杜牧 冬至日寄兄子阿宜/175

柳玭 柳氏家训/176

范仲淹 告诸子及弟侄/180

欧阳修 家诫/183

王安石 赠外孙/183

司马光 训子孙文/184

与侄书/186

训俭示康/187

范纯仁 诫子弟言/192

苏 轼与子由弟二则/191

黄庭坚家 诫/193

朱 熹与长子受之/196

陆 游放翁家训/197

家 颐教子语/198

袁 采袁氏世范/199

吕祖谦辨志录/204

元许衡训子诗/206

许鲁斋语录/207

郑太和 郑氏规范/208

方孝孺家人箴/209

于谦示冕/202

薛瑄 示京子(一)/203 

朱瞻基寄从子希哲/204

马中锡示师言(一)/204 

王汝梅王氏家训/205 

庞尚鹏庞氏家训/207 

王守仁示正宪/208 

周 怡衡山寄示可贵儿/208 

杨继盛给子应尾、应箕书/220

史桂芳训家人/222 

吕 坤为善说示诸儿/222

闺 范/223 

汤显祖智志咏示子/241

支大纶示儿书/242 

顾宪成示淳儿帖/242 

高攀龙高氏家训/244 

吴桂森训 子/246 

孙奇逢孝友堂家训/246 

孝友堂家规/248

姚舜牧药言/249 

何伦 何氏家规/250

张履祥张杨园训子语/251 

爱新觉罗`玄烨庭训格言/253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255 

郑板桥再谕麟儿/258 

汪辉祖双节堂庸训/259 

纪 昀寄内子/273 

金兰生格言联璧/274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322 

魏 源读书吟示儿耆/323 

曾国藩曾国藩家训/325 

左宗棠致孝威、孝宽/333 

吴汝纶谕儿书(一)/336 

张之洞 与子书/337 

让家庭成为智慧的土壤

朱永新

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教育。教育始于家庭。真正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

中国古代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就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而古代最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之一《颜氏家训》,也强调了早期家庭教育的意义:“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千百年来,传统家教在三个方面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传统家教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用制度和仪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古人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谓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一般是家庭的前辈对晚辈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与训导。如果说家规比较刚性,家训则显得亲切柔软,往往以谈心的方式出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古代名人家训都是如此。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在古代,还有通过家谱(文本)、家祠(现场)等进行家庭教育的。这些规范中积极的一面,不仅让儿童在启蒙时期得到及时的教育,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家庭这一载体得以传承。

第二,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与现代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纲领性著作《大学》就把明德至善作为所有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说文解字》《增广贤文》等古籍中也有类似阐述。

第三,传统家教注重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强调儿童的行为训练和科学方法。身教重于言教,孔子就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明末清初的理学家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规》中,提出“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反对“无教而有爱”的家庭教育,强调习惯养成。朱熹更明确小学的任务,就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些都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因此,系统总结中国历代家庭教育的智慧,在优秀的传统家教理念基石上构建起现代家教的大厦,不仅是父母与儿童的要求,更是教育和未来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非常高兴的是,翟博先生的这本《中国人的家教智慧》的出版问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要求。

翟博先生是中国教育报刊社的总编辑。作为媒体人,他敏锐发现和推出了“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之一的王思明、河北农大走“太行山道路”先进教师群体、复旦大学九二国政大学生群体等10多个重大典型,在全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学者,他在教育、文化研究、新闻和文学写作等多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在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新闻和文学作品,有50多篇作品在全国及有关方面组织的评选中获奖。撰写、主编、参编的书籍有《世纪的呼唤——翟博报告文学通讯集》《教育均衡论》《法门寺传奇》《中国家训经典》等50多部(本)。

翟博先生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常务副理事长。作为家庭教育的研究专家,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潜心研究中国历代家训经典,1991年主编了80余万字的《中国家训经典》,从中国历史的源头开始对中国历代家训进行了全面梳理。这本书入选了《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成为被推荐图书。与此同时,他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上刊发了《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课”》《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等一系列文章,参与策划和推动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中国教育报》推出了“家庭教育周刊”。

2015年,我们在研制中国父母书目的时候,发现没有合适的关于中国传统家教智慧的书籍,建议他以《中国家训经典》为基础,编写一本简要通俗的家训读物。他欣然同意,并且用一年多的时间选编了这部《中国人的家教智慧》,对中国历代的家训进行了系统梳理、详细解读,有注释,有译文,还有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工具书随时参阅,也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必备读物阅读借鉴。

必须强调的是,在学习研究中国人的家教智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辨析与舍弃传统家教中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糟粕。比如,现代社会里,确立儿童的主体权利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传统家教强调父母与孩子的等级,把儿童视为私产,把惩罚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导致打骂孩子迄今仍然是中国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有清理这些反教育的传统家教流毒,才能建立现代的家庭教育体系。

愿家庭成为智慧的土壤,家庭教育成为幸福的温床。

前言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所系、血脉所在、精神所依,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个人和社会最重要的纽带,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教诲,是人生的第一课。

我们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庭教育闻名世界。我国不仅有着数千年来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家教的优秀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家教资源。在我国浩瀚而又绚烂多彩的古代文化丛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家训和蒙学教材。中国历代保留下来的著名传世家训、经典蒙学教材,都是家庭教育的精神瑰宝,也是重视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不仅凝结了我国历代家庭教育的宝贵经验,也是我国历代家长教育智慧的结晶和教子方法的心血荟萃。在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全社会都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今天,搜集、整理、研究和合理地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家教经验,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一代优秀人才,塑造出伟岸的人格;对于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首任教师和品德塑造的引路人。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为了让儿女立足家庭,胸怀祖国,早日成才,做父母的很早就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凝结、积淀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文明精华。诸如以立德为本,注重光明高尚的道德人格;树立远大的志向,提倡刻苦的学习精神;以读书做人为要,注重读书与做人的一致;培养清廉宽厚、尊老爱幼的待人态度;训练养成勤勉俭朴的持家作风;重视用积极正确的教子形式、方法达到所应达到的精神境界;关心社会现实的入世精神;追求人际关系之和睦,寻求心灵中的平和;讲求诚实谨慎的交友接物和为人处世之道,等等。与此同时,中国历代家训中还提出了许多家教中应当注意以及值得引以为鉴的东西,诸如教子不得过于溺爱、偏爱、纵容骄惰;不得要求过严,而要一视同仁;不得重才轻德,而要重视德才兼备;不得言而无信,必须以身作则等,均系古人指示给我们的家教大要。

中国家训是历代家长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最基本的形式。我国历代家庭教育,重视言教,更重身教,教育后代,自己先要做出榜样。因此,这些家训不仅是生活实践经验之谈,也是他们以自己的行为留给后人的榜样,极富有形象性、哲理性、针对性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它切实浅近,形象生动,感人至深。有好多家书,就是从他们的心里流出来的,能使人触摸到做父母兄长的那颗灼热的心,他们多有感而发,针对性极强,好多成了千古传诵的格言名句。这些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不仅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性格,也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民族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全面挖掘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正确地汲取和借鉴我们祖先的家教财富,使我们的下一代明白我们中华民族是怎样一代代被熏陶下来的,我们组织了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及古汉语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经数年搜集、整理之努力,从我们灿烂的中国历代家训中精选、节录了一百余篇文章,并将它们编纂成《中国人的家教智慧》一书。本书选编纵贯古今,编目多系名人名作,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读书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它们体现着中国历代一百多位有成就的出色的家长和历史名人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为了有助于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我们特按照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编写成书。考虑到明清时期文言文已趋浅易,为避免叠床架屋,我们省略了译文。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它除了传授教子方法之外,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对于传授知识和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也将具有一定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一些先贤的著作和有关资料,限于篇幅,不一一说明。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各界人士指正。

本书汲取历代家训之精华,凝结着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汇聚着数千年来家教的至理名言。它是历代家长教育孩子智慧的结晶,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宝鉴。它是启迪父母、教育后代的经验智慧的荟萃,也是家家必备、人人必读的家庭必备的书籍。这些家训,在历史上曾培养了无数志士名人、英雄豪杰,在今天,必能为哺育一代新人做出有益的贡献。(翟博)

后记

本书是从我主编的《中国家训经典》一书中精选出部分作品编撰而成的,是奉献给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精华本和精简本。《中国家训经典》一书,是从我们灿烂的中国历代家训园地精选、撷取百余篇光彩耀眼的奇葩,而编纂成书的,内容纵贯古今,编目多系名人名作,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读书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历代二百多位有成就的出色的家长和历史名人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它集我国历代家庭教育之大全,凝结了历代家庭教育之经验,汇聚着数千年来家教的至理名言。该书1993年出版以来,已经三次印刷出版,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反响,成为家庭教育的必备之书和家庭珍藏之宝典。

在《中国家训经典》第四次再版之际,应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之邀,为便于家长阅读方便,我们从《中国家训经典》80多万字中精心选编了30多万字的精华本,奉献给广大家长和读者朋友。参与本书编撰的专家学者有党怀兴、孙明君、高益荣、储兆文、周晓薇、马茂军、范嘉晨等,俞家庆教授为本书篇目选编提出宝贵意见。刘宝才教授、方兢教授审阅书稿,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在此,我们向所有参与编撰、审阅书稿的专家致以衷心的感谢!我们特别感谢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青睐,把本书纳入推荐书目。特别要感谢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教授,对本书编辑出版的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并应邀欣然为本书作序,让我们受宠若惊。在这里,还要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翟博)

精彩书摘

母 训

孟轲母

孟轲的母亲仉(zhǎng)氏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以教子有方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事迹见刘向《列女传》。

【提要】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人如果荒废学业,就会像快要织好的布被剪断一样半途而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养成好的修养和品德。孟子听从了母亲的教诲,改正错误,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终于成了天下名儒。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学所至,孟子自若。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祖师子思 ①,遂成天下之名儒。

【注释】

①子思:战国初哲学家。姓孔,名伋。为孔子的孙子。孟子受业于他的门下,并将其学说加以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

【译文】

孟子少年时,在外求学归来,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便问孟子学习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孟子显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孟子的母亲就用刀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孟子很害怕,忙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母亲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些织物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以学习来显亲扬名,通过虚心求教来获得广博的知识,你今天荒废了学业,这就不可避免要成为一个只会干粗活而供人使唤的人,从而也就无法脱离灾难了。”孟子很恐惧,日夜不懈地勤奋学习,效法老师子思,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问家。

训子语

子发母

子发,名舍,是楚国的令尹。一次他同秦兵作战,因粮食吃完了,派人回国向楚王要粮,并让使者顺便问候他母亲,当他母亲得知士兵无粮可食而她儿子却顿顿食肉,非常生气。等子发获胜而归,他母亲不让他进家门,并训了他一顿。

【提要】

子发的母亲爱子之心,表现在对儿子事业的爱护和对儿子的严格教育上。她深知能否与士兵同甘苦,是带兵将领能否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她特意抓住子发搞特殊化这一过失,教训儿子,指出他的胜利纯属偶然,使子发认识到自己的过失。

【原文】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①,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 ②,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 ③,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

【注释】

①注:倒入。 ②糗糒(qiǔbèi):干粮。 ③刍豢:牛羊曰刍,犬豕曰豢,泛指家畜。此处指所吃之肉。

【译文】

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攻打吴国的事情吗?有位客人献给勾践一

坛醇香的酒,勾践让人把酒倒入江水的上游,让士卒饮下游的水,虽然江水的味道没有增加什么美味,但是战士们的战斗力提高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献给他一袋干粮,勾践把它分给军士吃,虽然食物的香甜到不了咽喉,但士兵的战斗力提高了十倍。现在你作为将领,士兵分着吃杂粮,可你却顿顿吃肉和细粮,这是为什么呢?《诗经》不是说过吗:“喜欢作乐但不过分,贤人才能没有意见。”意思是说不要失掉祥和之气。你驱赶士兵到要死人的战场上,自己却在上面享受安乐生活,虽然你打了胜仗,并不是你有什么正确措施。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家门!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市场营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