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抄纸女的不能承受之薄》:特殊的审美视角,深沉的哲理之思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典馥  2017年06月05日09:31

这是一篇人物传略性质的散文,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艺术品位高。

一位生活在僻远边陲山村而以原始生产方式进行劳作的抄纸女,少女时代怀揣梦想,结婚后生活却极为艰辛。然而,在她身上却能挖掘出特殊的美质,同时给人以沉重的哲理之思,动人心魄。

一、思绪沉淀

这是一篇令读者披文生情、掩卷长思的当代佳作。

作者将其敏锐的笔触,聚焦于当代社会中一位生活在僻远的边陲山村而以原始生产方式进行劳作的抄纸女身上,凸显其特殊的审美视角与沉重的哲理之思。作品刻画了一个极为普通的小人物——抄纸女这一艺术形象:

年少时,她天真好奇;出嫁后,她不堪重负;未来日,她青春红颜不再,她的生命幻梦将灭——她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薄——原来,那些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的生命实在太脆弱了!

这是作者要急于给人们表达的深刻的社会悲剧主题。

然而,作者也欣赏“不能承受之薄”的抄纸女所“抄”出的每一张薄纸都“寄托着她的心思才情”,也许这又是作品要传达出的另一种深意——原来,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的那些不幸的悲剧性人物,也同样可以创造出生活的美。作者蘸着浓浓的情感,在塑造抄纸女形象中既有怜悯的真挚,又有感喟的沉重,宣示着他的独特审视,表达出他的人生哲思。

二、含英咀华

这篇散文作品审美视角极为独特,艺术特色十分鲜明。

其一,精细的人物描写。文中有两处分别对“这一个”抄纸女和“这一群”抄纸女的劳作景况进行了精细的描写,因而深化了主旨。

①描写“这一个”抄纸女劳作景况的地方:“只见她手提一个长方形筛篦子缓缓沉进水里,……一张土纸就那样造成了。”

②描写“这一群”抄纸女劳作景况的地方是:“一捆来自高黎贡山的枸树皮,……最终才成为一张那样的纸。”这样描写,一是逼真地再现了女主人公“抄”的复杂过程,形象地反映其“抄纸”劳作的艰辛程度;二是说明人们使用的纸来之不易,启示人们既要珍惜大自然的赐予,也要珍惜自己生命中还能承受之重——这,正是本文所表达的主旨。

其二,簇新的比喻修辞。

比如:“一朝嫁作他人妇,才晓得抄纸是苦活累活,纸的诱惑终成重负,成了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薄。”这是比喻抄纸女幼时被“这边的人”会抄纸所诱惑,而真的嫁过来后终日苦累,不堪重负,使其生命承受力到了如悬薄纸般脆弱的极限,形象地写出了抄纸女的不幸命运。

再如:“她也像一块‘木板’,一块活动的、有生命会说话的木板。”“木板”的比喻新颖而贴切,把抄纸女生活在不能承受之“薄”的山村里,除了有生命、会说话而外,与她抄纸的木板别无两样的窘困境况逼真地展现了出来。

又如:“每张那样的纸都是树的一部分,也是高黎贡山的一部分,是一片微型的、压扁了高黎贡山。”使用比喻夸张,由此及彼,以小见大,把生活在高黎贡山中像抄纸女一样不堪生活重负的贫困山民的境况生动凸现,意在呼吁生活在“山外”的人们更多地关注抄纸女一样的人,因为她们是被“纸”压扁了的弱势群体,是容易被社会遗忘的小人物。

其三,综合的表达方式。

作品中细腻的描写、巧妙的议论、深沉的抒情,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命运、彰显作品主旨,都起到了突出作用。

①在生动刻画人物形象中,抒发对抄纸女的怜悯之情。如第2段描写抄纸女“方脸,横格衫……”的外貌情态与活动境况后,用“纸像雪片从她年轻的生命中飘落,带走她的青春红颜生命幻梦”这样的议论抒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的深切同情。

②在全面展示几代“抄纸女”生命历程之后,巧妙生发议论,集中抒情写意,强化生命启示,突出深刻文旨。如:“那半张纸上的生命印记是有形的,抄纸女的生命印记却是无形的。”这一对比议论,启示人们不要忘记那些那些艰辛的劳作者。这是深沉抒情,作者在对抄纸女寄予深切怜悯之中,升华了人生境界。

三、巧妙之用

作者巧妙的笔法还表现在,描写抄纸女出场之前,文章第1段引用了玛丽·奥利弗的名言,名言中的“树林”和“寺庙”有着特殊含义,这个特殊含义从文章多个地方可以找到依据:①从内容上说,暗示下文即将出场的主人公抄纸女的命运与自然环境有关,应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对像抄纸女这样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的小人物寄予怜悯;从结构上说,提纲挈领、总领下文对抄纸女形象的描写内容。 ②“树林”和“寺庙”分别代指自然与宗教,这个含义可从文章最末一句话里找到依据。

文章结尾画龙点睛,富于哲理:“珍惜一水一饭一棉一衣,甚至一草一木一纸一笔滴水片荫,都是珍惜大自然珍惜生命———那样的珍惜理当成为我们的‘宗教’。”它启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努力践行这两个“珍惜”。

首先,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赐予,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人珍惜自然恩赐的正确做法,比如珍惜抄纸女们“抄”出的用纸就是珍惜“一草一木”。

其次,“抄”出的纸来之不易,它不仅是大自然生命的延续,更是无数抄纸女一样的生产劳作者用“青春红颜”换来的,是他们“无形”的“生命印记”,珍惜“一纸一笔”就是珍惜人的生命。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中全程融入“自然”与“生命”这一“宗教”或人生信仰,时时事事都尽力渗透“珍惜”的人生大主题,让自然繁荫,让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