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出版界专家眼中的文学出版: "白鹿"不常有 精品"靠"眼光

来源:西安日报 |   2017年05月24日08:11

在陈忠实逝世一周年之际,记者先后采访了阳继波、阎安、刘东风等文学出版界专家,聆听他们对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的评价,出版社(杂志社)怎样向作者约稿、如何定义上乘之作、如何发现好稿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三人从《白鹿原》出发,细细梳理了文学创作与出版之间的关系——

“就像《白鹿原》一样,一部好书稿,可以为你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对你有触动,让你有所得,激起你内心的涟漪,引发思想的交融。”可是,一部好作品是如何被发现被推出的,上乘之作应具备哪些品相……阳继波、阎安、刘东风等知名出版人从长篇小说《白鹿原》说起,畅谈了他们眼中的文学创作与出版之间的关系,读者也许会从中得到启示。

期待多推出《白鹿原》式经典佳作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阳继波说:“每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出现,都会经历出版、被广大读者喜爱、社会各界深入研究、评奖等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白鹿原》最初是在《当代》连载的,我最先看到的是1993年出版的第一版,当时看后感觉很受震撼。这么多年过去了,《白鹿原》已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具有经典品质,一直畅销至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白鹿原》如今成为大家公认的经典,焕发着文学的无穷魅力和光彩,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版20多年后依然有这么多人喜爱它,这应该是《白鹿原》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白鹿原》可以说是为图书出版和文学创作树立了一个标杆,从上世纪70年代《人民文学》的何启治老师第一次向陈忠实约稿,到1993年《白鹿原》正式出版,前后相隔了20年。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编辑去发掘去推动,就像何启治、洪清波等人之与《白鹿原》,我们平时也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力争将好的作品找出来,推出去。” 在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执行主编阎安心目中:“《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高峰,是经典性标杆性的文学巨著。我们都知道陈忠实老师创作《白鹿原》时回到了他白鹿原下的老家,是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创作了这部作品,这是非常让人尊重和敬仰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认为:“在陈忠实先生去世一年后,电视剧《白鹿原》开播了,引起了多方关注和好评。确实,小说《白鹿原》太经典了,它的首版责编在接受采访时说,《白鹿原》对历史的反思是有空前深度的,它真实准确地描写了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生活,描写了中国人在20世纪前半叶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陈忠实通过对我们这个民族‘秘史’的书写,让读者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华民族如何走向繁荣昌盛和现代文明社会?这部书稿确实是一部好稿子,是一部真正的经典。”

约稿眼光要契合社会的发展

对出版社来讲,约稿是正常的工作范畴,很多好的作品都是通过约稿发现并出版发行的。阳继波说:“我们约稿的主要对象是一线的名作家,他们在创作上相对成熟,文字的水准质量有保证,像贾平凹、莫言这样的作家,他们创作的作品肯定是值得信任的,但这样的名作家,他们有自己创作的计划,我们约稿一般比较难。当然了,我们出版社也会经常性地策划一些题材进行组稿,这时就会找对应的作者来写,比如历史题材类的,就要寻找有深厚历史人文积淀的作家,这样约来的稿件一般都会比较满意。” “作为出版人,首先要和作者交朋友,深入了解作者,看作者对一个出版社的期待是什么,以自己的品牌、实力和专业素质去打动作者。编辑和作者是合作关系,和作家的共同语言越多,作者对编辑的信任越多,编辑越容易了解作者的写作计划,就越容易发现、约到好稿子。同时,出版人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要关注媒体关注的焦点图书和话题,编辑要发现和约到哪些好稿子,必须先关注这样的好书,然后可以有意识地策划组织这类好书稿,向作者约稿是慢功细活,急不得,要想找到优秀作者、优质书稿,得慢慢‘追求’。特别是一些著名作者,他们的书稿供不应求,如果缺少一定的耐力和功夫,恐怕很难如愿。”刘东风认为,“编辑需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阅历以及境界等等,但作为出版人,我们更看重的是作品本身,作品的生命就在于供人们阅读、赏析与品评。在出版中,我们与作者共同关心、共同努力的,都是把作品策划好,修改好,出版好,推广好,让更多人关注阅读,用好书说话,也用精品立社。”

阎安认为,在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今天,无论是文学期刊的编辑还是出版社的编辑,都应和作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但要发现好的作品,就必须要在作品出来之前和作者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去了解作者,关心他创作的动态,让作者感到被尊重、被需要,而不是让作者背着作品到哪里发表的压力去创作。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能体现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的作品,这就需要编辑跳出自己兴趣的框架,不能把自己不感兴趣的作品拒之门外。编辑和作者之间,其实还应有一种良性的摩擦关系,比如一部作品,编辑也许会要求作者三番五次的修改,而作者可能不愿意去修改,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和作者之间良好的互动、良性的摩擦关系将会对作品最终定稿产生积极的作用。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用传统的编辑眼光去看待某一部作品,而是要始终和时代的脚步契合,唯有如此,才能发现真正的好作品。”

上乘之作在于思想和文本

如何判断一部稿件是好的上乘之作呢?阳继波表示:“文学创作的门类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等等,看一部原创作品是否为上乘之作,我们首先会从文本上来判断,看他的文字是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然后去做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这名作者以前创作的作品质量如何,包括他的作品的艺术性有无值得推广的东西等等。总之,一部好的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出来的,就像陈忠实的《白鹿原》一样。我看了许多回忆当年《白鹿原》创作、出版的文章,非常感人,从中也看到了陈忠实先生为写这部巨著付出的艰辛努力。”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每年都会出版很多文学作品。作为出版社的副社长,阳继波认为:“文学创作是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题材,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难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但增加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对创作肯定是有好处的。像从陕西走出来的大作家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都有自己体验生活的方式。但在当下,深入生活有很多种方式,陈忠实、贾平凹都有他们的方式,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作家都像柳青那样生活到农村去,游历大好河山是一种方式,通过网络我们也可以了解很多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社会在发展,也需要我们的作者与时俱进,在创作上不要急于求成,长篇小说的创作有它的规律性和标准在里边,如果感觉长篇难以把握,可以先从短篇、中篇小说开始创作,等积累了足够丰厚的创作资本,再去创作长篇,才会水到渠成,创作出来的作品水准才应该会有保证。”

刘东风表示:“就像《白鹿原》一样,一部好书稿,可以为你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对你有触动,让你有所得,激起你内心的涟漪,引发思想的交融。所以,思想价值和是否有新意是我们判断一部好稿的标准。当然还有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等标准,但思想价值是第一位的。出版者是社会的守望者,引领着社会的价值航向。出版就是传承文化传承思想,一部好稿里包含的思想智慧本身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出版人要始终在磨砺自己中保持自己的判断力。”

刘东风说,“出版人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要着眼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图书和话题,必须先关注这样的好书,然后可以有意识地策划组织这类好书稿。像我社出版的‘陈忠实的文学世界’系列图书,就是我们的策划人和西安工业大学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的冯希哲教授,在《白鹿原》出版20周年之际,共同策划推出的,其中包括《陈忠实解读陕西人》《陈忠实的文学人生》《陈忠实画传》《<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等,就很受读者的欢迎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