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期刊:如何成就更好的未来? ——记全国文学期刊主编高峰论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6年09月27日01:05

9月23日下午,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全国文学报刊联盟主办的全国文学期刊主编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长徐忠志主持。与会文学期刊主编围绕“文学的理想与理想的文学期刊”进行了探讨。

面对挑战,文学期刊如何因势趋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突飞猛进中,大众阅读的“娱乐性”、“消费性”、“碎片化”、“多终端”等特征越来越显著,文学期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文学的承载者与表达者,文学期刊既要保持文学品质,又要追随时代脚步,适应读者需求,如何在新时期下秉承文学传统,坚守文学追求,以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敏锐目光开掘文学报刊的前进之路,对所有文学报刊主编来说是一个紧迫的命题。

《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坤以该刊近几年的探索为例,提出打造好的文学期刊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要素:第一,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和办刊导向,以名家经典作品为主,内容突出主旋律、艺术包容多样化;第二,谨慎而行之有效地拓展纯文学边界,以专号和专辑形式吸纳思想和艺术品质高妙的类型文学;第三,重视文学报刊的宣传工作。《人民文学》已经相继出版十个语种的外文版,聘请的翻译皆是通晓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专家,所译作品既准确又符合接受地母语的文学韵味,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人民文学》外文版在推动自身走向的世界同时,为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传播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文学期刊的繁荣发展既离不开名报名刊的繁荣发展,又需要地方性文学报刊长期建设所形成的文学基础与多样化文学生态。“文章是体证自然社会人生的载体。我们办杂志,在于一种鼓与呼的声音: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更多的散文大家,鼓呼真正展示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散文。”《美文》杂志社副社长马佩民表示,地方性的文学报刊要走出文学小圈子,关注社会发展进程,关注民生,思考社会问题,要提高办刊的自觉意识和开拓创造精神。他介绍说,《美文》杂志以“继承中国散文传统,察世道,省人心”为办刊理念,坚持“大散文”编刊方针,先后与中国孔子学院、《西安晚报》等合作开展各类文学活动,使“小报刊”具有“大特色”,为杂志拓宽文学领域、坚守文学精神注入了活力。

面对“大众阅读时代”隐藏的潜在文学危机,文学期刊自身的探索与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来自社会的支持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谈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刊物面临着极大挑战,出版量、发行量,包括刊物品牌的运作,是困扰纯文学杂志多年的棘手问题。办刊经费的减少、刊物人才的缺失,造成文学报刊一定程度上的行业损失,而在生产效益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与市场经济实现对接,更需要各界多方的鼓励与支持。

作者与编者是生生不息的火种

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好的作者,好的文学报刊离不开好的编辑。作者的文学素养与写作功底决定着作品的好坏,而编者的思想高度与文学眼界是文学报刊优秀与否的直接体现。大力发掘与培育文学新人,鼓励青年作家投身文学创作,就是要为文学报刊长久输入新鲜血液。拥有文学的理想,才能做好理想的文学报刊。《芳草》杂志主编刘醒龙认为,“文学史与文学现实都在证明,凡是失去自由与独立的写作都是无效的,就算变成铅字,变成出版物,也还是缺乏文学性的文学假象。理想的文学杂志应当是一座这样的大山,不仅生长各种花草树木,还能承受岩石与冰雪,让这些能开花的万物和不能开花的万物都有机会在阳光雨露下蓬勃生长。会开花的万物会枯荣,不会开花的万物会风化,在枯荣与风化之下的大山,仍旧在默默坚守。”对于作者来说,文学的理想或许就是他心中所有的真实表达,对于编者来说,理想的文学报刊是呐喊出时代迫切的呼声,即便这声音稚嫩,却勇敢而热烈。

作为曾经首屈一指的外国文学刊物,《世界文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人视作一种理想与典范。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外国文艺》《译林》《中外文学》等刊物的涌现,使《世界文学》不再是外国文学译介唯一的窗口,而是成为众多窗口中的一个。当唯一成为众多时,《世界文学》又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优势?卡尔维诺在谈论经典时说:“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理想的文学刊物就该有非凡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将一大批理想的作者和理想的读者团结在自己周围,保持它的权威性、丰富性和独特性,起到引领和照亮的作用,以持久的魅力吸引读者的目光。对此《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谈到,编辑的素养和能力尤为重要。编辑既要有研究能力,也要有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做到研究型和创作型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选题的深入、精准和权威。《世界文学》的选题大多是在深入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而选题的实现,又需要一支优秀的译作者队伍。一流的编辑、一流的选题、一流的译作者,自然呈现出一流的文学刊物。

“发现文学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有推动,发表好作品是在为文化积功德”,《青年文学》社长李师东表示,《青年文学》一直做得两件事就是发现优秀青年作者和发表优秀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具有各种途径,而原创性、创新性构成了文学得以存活的前提和基础,展现了文学魅力,正是这种魅力的存在,引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与作家孜孜不倦的表达自己的文学构想。

理想的情怀,初心的坚守

今天的文学报刊,如何面对自己的理想?未来又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当代》副社长杨新岚表示,“用文学照亮身边的众生和我们自己,用文学抚慰我们现实的伤痛,用文学记录我们前行的脚步。”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困惑愈发凸显。站在时代的高处正视自身,挖掘内心真正的需求,引导文学的良性创作与发展,是当下文学报刊的重要使命。

《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对此深有感触:文学报刊的未来之路,核心在于“坚持”,而坚持来自于情怀。情怀是一种庆幸,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过滤红尘、喧嚣、浮躁,沉静下来专心做喜欢的事。这种情怀也可理解为生活的态度、个人的修为。文学报刊的编辑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自己在编辑实践中琢磨会心而成,理想的情怀体现在编辑工作里面的工匠精神,细致,坚持。只有这样的情怀,才可以打造真正纯粹的文学净土。一如既往地珍视文学,一如既往地坚守专业精神,是文学报刊始终如初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