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话故事里藏着梦想,也辉映着文明
《器成千年》,李姗姗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1月 张昊月:《器成千年》是一本和考古有关的童话。
2025-11-14
-
“快跑过去,就是新天地”
《方一禾,快跑》,祁智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4月 记 者:祁老师好,祝贺您的作品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25-11-14
-
用“连连看”的方式让孩子理解陌生事物
《外婆变成了麻猫》,慈琪著,明天出版社,2023年5月 王泓烨:您的获奖作品《外婆变成了麻猫》具有奇幻的想象、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叙事,语言上兼具童真童趣与诗意质感。
2025-11-12
-
勾勒一幅当代北京城的生动图景
《胡同也有小时候》,周敏著,春风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9月 记 者:《胡同也有小时候》这部小说以寄居在大姑家的小学生侯森森的视角展开,讲述了表哥、老刀、小叶子三个人的故事,三个故事分别独立又形成嵌套结构,共同呈现出北京胡同里的市井生活图景。
2025-11-12
-
天赋是“附加题”,情感与成长才是“必答题”
《改造天才》,贾煜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6月 记 者:祝贺您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25-11-12
-
爱让人成长,爱引发奇迹
《白夜梦想家》,诺亚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10月 记 者:诺亚你好,《白夜梦想家》构思精巧、充满想象力,最后一章揭开谜底,读完令人特别感动。
2025-11-12
-
生命与世界可以相互陪伴
记 者:蔡老师好!祝贺您的《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025-11-11
-
中国的青少年阅读评价标准应该是怎样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与理解开始的。
2025-11-07
-
智媒与儿童:被低估的学术及时代命题
《智能媒体使用与儿童身心发展研究》 李晓静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4年出版 当前,我国的智能传播研究较多关注智媒、算法、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对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但学界的探讨对象多聚焦成年人,对于智能媒体与儿童青少年的关系,全面、翔实、系统的本土研究相对较少。
2025-11-07
-
儿童需要真心贴心之作
当前中国艺术界专为低龄段儿童创作并受到他们喜爱的作品还不算多。
2025-11-06
-
循着童心之路,向“审美本位”回归——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观察
在娱乐与教育形态多元的当下,儿童戏剧不同于屏幕媒介的单向传播,而是以“在场性”构建起独特鲜活的艺术场域——孩子们在剧场中与角色共情、与故事对话、与演员交流、与同伴合作,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在想象力的碰撞中培育审美感知力。
2025-11-06
-
儿童诗写作的难度
所有有着丰富写作经验的作家和诗人都深知,儿童诗是极不好写的。
2025-11-06
-
关于《上盐湖》的几种阅读方式
死亡是另一种诞生 《上盐湖》是鲍尔吉·原野刚刚出版的新作。
2025-11-04
-
儿童剧莫为“低幼适配”丢了艺术深度
儿童剧创作演出和发展中,应该充分理解其作为儿童文学和儿童艺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审美主体性,不能仅仅把儿童剧当成戏剧或其他表演艺术。
2025-11-04
-
“中国式童年”的文化肌理与创作脉动——评李学斌《“中国式童年”镜像及文学表达》
2015年初,我在《中国式童年的艺术表现及其超越》一文中谈到,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复杂性,分化出了中国当代童年生存境况的复杂性。
2025-11-03
-
《纸娃娃》:历史暗夜中的星光与回响
每年12月13日上午10点,一声尖锐的鸣笛总会穿透南京冷冽潮湿的天空,这一刻,全国上下共同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2025-10-31
-
赵霞:要在儿童面前保持一种深刻的真诚
10月3日至4日,由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挑战的叙事:英语语境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研讨会在利兹大学举行。
2025-10-31
-
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文学组织家、编辑出版家严文井先生离开我们已有20个春秋,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活跃在我们面前。
2025-10-31
-
访谈 | “爱”让我们永远铭记彼此
张昊月:《我的,我的》是一部儿童成长童话,写儿童王盒盒5岁到9岁的故事,以儿童视角向读者展现充满童真与幻想的世界,读来既有明澈的忧伤,也有回味深长的幸福。
2025-10-29
-
访谈 | “写作是我最喜欢,也最为自豪的事”
记 者:《狼洞的外婆》故事灵感来源是什么?是否与您的生活经历有关? 王勇英:《狼洞的外婆》这个小说是先有名字,之后才写的故事。
2025-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