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发有: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史料拓展
当代文学批评史是当代文学史的独立分支,也是当代文学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操乐鹏:建国初期苏联文学通俗本考释
1950年,叶圣陶在对建国以来文学出版事业的回顾中,特别提到通俗读物和少年儿童读物,并指出,“通过适当的形式,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之下,就量与质两方面,更多地满足工农兵大众的新要求,在今天已经大有必要了”。
-
《赵清阁文集》出版
中国现代文坛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比比皆是,而赵清阁则如同是潜埋在文坛深处的一粒“珍贝遗珠”而不为世人所瞩目。
-
亚东图书馆与《少年飘泊者》的畅销
摘要:《少年飘泊者》是一部被亚东图书馆印行27版之多的畅销小说,对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学发展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
《牡丹亭》蓝本论争中的一些问题
古代中国最著名的戏曲《牡丹亭》,除作者汤显祖在《题词》中提及渊源关系不很明显的本事外,问世之后长达320多年的时间内,无人指出其来源。
-
《史记》古写本学术价值谫说
日本龙谷大学藏14世纪《英房史记抄》所录《垓下歌》(右数第4行起)。
-
王贺:“非单一作者文献”与全集编纂
在《鲁迅全集》的编纂与出版中,是否完整收入由鲁迅、许广平合作完成的《两地书》,是一重要问题。
-
莫砺锋:唐诗选本对小家的影响
摘要:唐诗选本对唐代诗人的知名度及唐诗作品的经典化有着极大的影响,但主要体现在小家身上。
-
《胡适留学日记》原稿等"亚东遗珍"在京亮相
2020年是新文化运动105周年,一批原由亚东图书馆珍藏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的珍贵手迹将亮相拍场。
-
华东师大图书馆藏钱锺书先生藏书述略
这四种西文藏书,内容为西方文学研究,购买时间为1935—1938年钱杨旅欧时期,与《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中笔记记录时间重合,是钱锺书西洋文学积累的重要阶段。
-
许寿裳与1938年版《鲁迅全集》
鲁迅逝世后,编印鲁迅全集即成为普遍的社会呼声。
-
陶慕予:《杜甫全集校注》注释献疑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张忠纲终审统稿,廖仲安、张忠纲、郑庆笃、焦裕银、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7209页,850.00元 由萧涤非先生主编,张忠纲先生统稿成书的《杜甫全集校注》(下文径称《校注》),事延卌年,人经三代,成功实属不易。
-
尚不完美的《西湖画报》
《西湖画报》创刊号正面 《西湖画报》创刊号反面 《西湖画报》第2期正面 《西湖画报》第2期反面 西湖美景甲天下,自古就有许多诗词歌赋以其为题,民国时期则有一种专以刊载西湖名胜风景照片和趣闻轶事为主的画报,名曰《西湖画报》。
-
史睿:我们目前处于文献载体转变的时代
原标题:史睿谈数字人文与现代文献学研究 史睿像 章静绘 史睿博士供职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任中古史中心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献、中古礼俗法制史等领域的研究。
-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陈子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即出,451页,75.00元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又可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关联和区别、互用和并用等,参见刘增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前言》,中西书局,2012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以搜集、整理、考证、校勘、阐释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为宗旨。
-
当代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近两年来,史料问题成为当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中山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先后召开的相关研讨会上,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质疑“史料热”和“史料至上”的声音,有的言辞尽管激烈了一些,却也不乏合理之处。
-
李长之《北欧文学》的初版本
李长之先生是近现代才子型学人中的一位。
-
高树伟:读巴黎新见两册《永乐大典》记
法国巴黎新见两册《永乐大典》 不久前,曾接友人微信,提醒说最近会有两册《永乐大典》(下称《大典》)出现,嘱我留意。
-
靳以小说的姊妹花
靳以的小说《秋花》和《春草》,是一对姊妹花。
-
痴情的翻译家 世界的《红楼梦》
《红楼梦》一共翻译成了多少语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共八种:满文、藏文、锡伯文、蒙文、维吾尔族文、哈萨克文、彝文和朝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