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回应时代问题的文化战略理论

      一 2009年,会林、绍武二位先生联袂提出“第三极文化”的理论、概念、口号,在中国文艺、文化界引起强烈震动,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2018-04-24

  • 呼唤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新突破

      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是推进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018-04-24

  • 不忘初心 繁荣文艺

      抗日烽火淬炼熔铸的鲁艺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艺鲜亮的精神底色。

    2018-04-24

  • 心性的飞跃与孟子诗教

      “王者之迹熄然后《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离娄下》),孟子学说的主轴,并非“心性”形而上学的概念攀援和道德理性演绎。

    2018-04-23

  • 中国当代作家年谱编纂芹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学术界对史料逐渐重视,在文献搜集和研究中整理出版了一大批论著,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18-04-23

  • 唐宋幕府文人诗歌创作演进

      作为机构和制度,幕府又涵养了文学,让唐宋文人基于幕府背景的诗歌创作,既成为亮丽伟岸的文学风景,也传递着唐宋诗中雄豪、刚毅的民族精神,为我国古典诗歌勾勒出辉煌灿烂的篇章。

    2018-04-23

  • 构建中国非虚构诗学话语体系

      立足本土的文化立场来总结非虚构诗学的“中国经验”,需要从历史的和逻辑的向度有序展开,从不同路径考察非虚构文学与文化元素,从整体上构建中国非虚构诗学话语体系。

    2018-04-23

  • 段晓琳:主体与本体:文学“向内转”的双重维度——兼谈新时期主体论与形式文论的关系

      相较于众说纷纭、争鸣迭起的方法年1985、观念年1986,1987年的文坛稍显沉寂,除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重提改革文学,以及对文体(尤其是小说文体)的讨论外,文坛较为重要的争鸣里,声势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广的是关于“向内转”的论争,其中又以《文艺报》的讨论最为集中。

    2018-04-23

  • 散文文体: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密码的载体

      [摘要] 在西方散文概念与中国文章内涵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偏角,如果不顾及中国传统特性,就会出现断裂与矛盾。

    2018-04-23

  • 杨春时:论文艺的自然维度

      文艺的性质和功能,一般认为具有现实性和审美性,从而具有社会作用(包括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和审美作用(主要是审美超越功能)。

    2018-04-23

  • “专业主义”及其超越——从文学研究到当代中国学术

      1 从古典小说研究的门槛谈起 近日,苗怀明教授的新作《说说红学研究的学术门槛》(下简作“苗文”),引起我的注意。

    2018-04-19

  • 论体验:一个美学概念在中西汇通中的生成

      在过去百多年的审美与文学理论之中,无论中西方,“体验”这个词都是离不开的基本范畴。

    2018-04-18

  • 扎实推进中国古典学建设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在2017年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了《由根本问题入手构建中国古典学》一文。

    2018-04-18

  • “琴棋书画”的文艺思想史意义

      诗文、书法和绘画原为彼此独立的文艺形式,可宋元时期的士大夫文人在创作实践中把这几种文艺形式有机融为一体,相互辉映、相互补充——用诗歌抒发情感,在书法中感受风骨,于绘画里获得气韵生动的生命体验。

    2018-04-18

  • 明词群体流派初探

      明代词史约有四派,即明初遗民词派、明前期吴门词派、晚明艳词派和早期柳洲词派。

    2018-04-17

  • “文学—史学—地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重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始出现由过去偏重“文学”研究和“内部”研究向“史学”与“外部”研究转移的倾向,即从传统上侧重于单纯的作家作品研究转向综合诸如党史、城市史和思想史等在内的关于文学周边的考察。

    2018-04-17

  • 个体性革命话语生产的困境与失败

      摘要: “蒋光慈现象”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文学史现象,它牵连着诸多重要的文学史命题。

    2018-04-16

  • 《文史通义》的文学理论价值

      在具体赋予史德、文德涵意的过程中,章学诚主张文、史相融,著、评耦合,使得《文史通义》的价值不只停留于史学观念的阐发,而且也涉及文学理论的阐释,这就是史德、文德所蕴含的文学著者之德与文学评者之德。

    2018-04-16

  • 江南佛教文化的特征

      佛教源于印度,东汉时期传入中原。

    2018-04-16

  • 做一个诗意的人

      壹 不困于物,与万物为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一说,尽管理学家原本讲的“人欲”只是就情欲之“流而至于滥”者而言,封建帝王竟把它当作统治老百姓的思想工具,老百姓中很多人也受其影响,视人欲为人生中不登大雅之堂的低下之事。

    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