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理论的三种话语形态与建构路径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有许多需要从元理论层面加以反思和澄明的问题,话语形态及其建构路径即为其中之一。
关键词:  文学理论2022-03-18
-
建党百年共产党人传记的发展进程
内容摘要:2021年是缔造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
-
新时代呼唤诗歌新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2-03-16
-
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
当代文学制度形成与重建的几个关节点
在尚未使用“文学制度”这一概念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之前,将当代文学制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纳入文学史研究的是香港学者林曼叔等著《中国当代文学史稿(1949—1965大陆部分)》。
关键词:  文学之都2022-03-15
-
文学理论的功能与指向
摘要:文学理论的功能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用”,即有助于促进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及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二是“有益”,能够满足人们的求知需求,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以及整个精神活动空间;有助于提升人的胸襟、视野、创造力与整体素质,丰富我们的文化人格。
关键词:  文学理论2022-03-15
-
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通俗小说的创新性转型
谈到“通俗小说”,宽泛地来说,在以诗文为正统的中国古代,所有的小说都是“通俗小说”。
-
用中国故事演绎融通古今中外的文艺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2-03-11
-
像一盏盏灯火,照亮现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2022-03-09
-
再论文艺的“摹仿”和“摹仿论”
笔者一直致力于中西思想、文学、艺术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在中西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中最感兴趣的是诗学和美学,在这个方面做得较为深入的研究项目之一就是诗学的“摹仿论”。
关键词:  摹仿论2022-03-08
-
王跃文:赋写新时代名词意象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开始的,《诗经》又是从一声鸟鸣开始的。
关键词:  新时代名词2022-03-03
-
文艺评论话语构建与理论性文艺期刊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关键词:  文艺评论2022-03-02
-
边界下的困局——读陈希米新作《女人一思考》
两性关系究竟是共生、依附、对立还是其他?在女性主义冲击传统父权的当代社会语境下,似乎有更多可供深入挖掘的意义。
关键词:  陈希米2022-03-02
-
再论文艺的“摹仿”和“摹仿论”
笔者一直致力于中西思想、文学、艺术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在中西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中最感兴趣的是诗学和美学,在这个方面做得较为深入的研究项目之一就是诗学的“摹仿论”。
关键词:  摹仿论2022-03-02
-
关于构建中国式非虚构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
随着近年来中国非虚构创作的发展和兴盛,非虚构创作正受到文坛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非虚构创作、出版、评奖正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  非虚构文艺2022-03-01
-
蔡翔: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动力来自哪里
这些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化,在许多老师的推动下,获得了很大发展。
2022-02-28
-
丁帆:寻觅现实主义文学的路标
幸运的理性化时期摆脱了某种传统的力量,在这个时期中,人们在一种有条理和充满活力的行为的驱使下在世界上传播理性。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2022-02-28
-
文艺自恋是审美缺失的表现
从事文艺评论多年,不少次遇到享有一定名声的文艺家指导我 “不能给某某写,那人不够档次”,关照我“写某某会降低您的声望”,批评我“不要把我和某某一块评,他有什么资格跟我在一起”,诸如此类。
2022-02-28
-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与文论创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建党百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
关键词:  文化建设2022-02-28
-
透过《创业史》看柳青,他为何能得到总书记高度肯定?
路遥在代表作中篇小说《人生》的开头引用了柳青《创业史》中的一段话作为题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