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众一心聚伟力 ——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团结就是力量》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高昂的乐曲、怒吼的歌词,激励着每个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夺取胜利。
2025-08-29
-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2025-08-27
-
坚持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8-27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2025-08-27
-
大众文化批判的两条路径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启示
摘要:利维斯大众文明批判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是20世纪两种经典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其在质疑大众文化生产标准化、休闲的异化以及“进步”的观念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共鸣。
2025-08-27
-
热血丹心沃中华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是因为其创作于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意志和抗战决心。
2025-08-22
-
新媒介文艺的人民性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2025-08-18
-
文艺在当代生活中的活力从何而来?
在当下的文艺发展浪潮中,“真实”这个概念不断地被重新提起。
2025-08-15
-
铭记抗战历史 坚持和平发展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2025-08-15
-
“新大众文艺”:文艺观念变革的表征
百年中国的大众文艺应该是最复杂的一个场域。
2025-08-12
-
中西美学之“淡”的构筑与会通
摘要:“淡”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
2025-08-12
-
“新世纪文学的经典化”:路径与可能原创
假如历史化是一个神话,那么经典的作家与作品便是这神话中的主人公,也即诸神了,没有诸神的叙事当然不能算是神话。
2025-08-11
-
青年的责任在创造新知
每一种知识生产的必要品格都是它的独创性 不可否认,当下的文学存在或轻或重的“青年焦虑症”。
2025-08-08
-
文艺评论也应观照现实
文艺评论是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读评判文艺作品、思潮和现象的活动。
2025-08-06
-
“寻根文学”的考古学渊源——再探新时期文学的思想史读法
40年弹指一挥,作为一桩被赋予诸多传说的文学往事,19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虽已成历史,但其向今日投射的影子却在不断拉长,对当下的文学写作产生着持久的影响。
2025-08-05
-
组织起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之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4
-
对于中国美学,王朝闻的特殊性何在?
对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美学研究的学者来说,王朝闻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曾经代表着美学这门学科的一种风貌,体现了中国当代人从美学的角度对艺术之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2025-08-04
-
扎根生活沃土 创作时代精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中指出:“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2025-08-04
-
创意写作的学理基础、现实障碍与实践路径
创意写作是一种文字表达形式的创造性精神活动,它秉承“人人可以成为作家”的理念,遵循普遍的创意和表达规律,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事业来实现社会价值。
2025-08-03
-
AI写作的兴起与创意写作学科重构
创意写作是指以写作为样式、以作品为最终成果的一切创造性活动。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