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国故事与青年写作
6月4日,第四届青年作家评论家主题峰会在浙江绍兴举行,本次峰会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联联合主 办。
2016-07-04
-
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第四方面军)采访团历时10天,从四川成都出发,最后抵达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军会师地——甘肃会宁,行程2500公里有余。
2016-07-04
-
蔚蓝通途上,闪耀着文学的光芒
“文学应该在文化交流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作家又能做些什么?”在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采访活动的12天中,来自甘肃嘉峪关的作家赵淑敏一直在思考类似的问题。
2016-07-04
-
对新疆多民族文学的执著探寻
5月27日,第五届新疆作家班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结业典礼。
2016-07-04
-
发掘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在近年来的文学创作中,现实题材始终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位置。
2016-07-04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
中国作协举办培训研讨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 5月10日至13日,中国作协在京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培训研讨班”,来自中国石油作协、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中国水利作协、中国石化作协、中国化工作协的83名中国作协会员参加培训研讨。
2016-07-04
-
中法作家共话文学与人生
第四次中国—法国文学论坛近日落下帷幕。
2016-07-04
-
倾听革命先辈的呐喊声——中国作协组织第二批作家重走长征路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作协从今年4月起分期分批组织作家参加“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2016-07-04
-
走进历史现场 重温长征精神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4月7日,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 活动在江西于都启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出席并讲话。
2016-07-04
-
中华美学精神,我们有多少“家底”?
中国美学如果缺了十几亿老百姓所遵从的美学趣味、美学爱好、美学倾向,仅仅只是在经典的、典籍的、哲学的、思想的层面说美学,这恐怕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美学。
2016-07-04
-
走进丝路,发现写作新天地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以陕西西安为起点一路向西,开启了中国与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密切交流的历史。
2016-07-04
-
坚守文学理想 攀登时代高峰
3月23日至27日,中宣部、中国作协在京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培训研讨班,这是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的重点培训班之一,也为全国作协系统启动培训工作拉开了帷幕。
2016-07-04
-
历史叙事的当下困境与突围
内容简介: 陈歆耕的《剑魂箫韵——龚自珍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后,受到文学界、史学界以及出版界的广泛关注。
2016-07-01
-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
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陈彦长篇小说《装台》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2016-07-01
-
传统依然蓬勃沉静
作为一个自甘堕入传统而不愿自拔的诗人,我也许是一个落伍的、任性的作家。
2016-07-01
-
红色文学作品: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句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八部长 篇小说,即《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日》(吴强)、《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青)、《山乡巨变》(周立波)、《青春之歌》(杨沫)、 《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这些长篇小说与诞生于同一时期的其他经典作品,如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白刃)、《铜墙铁壁》(柳 青)、《风云初记》(孙犁)、《铁道游击队》(知侠)、《小城春秋》(高云览)、《战斗的青春》(雪克)、《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烈火金刚》 (刘流)、《敌后武工队》(冯志)、《苦菜花》(冯德英)、《三家巷》(欧阳山)等共同构成了新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红色文学经典”。
2016-07-01
-
浮躁中寻觅安静与升华——港澳散文诗散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香港、澳门具有特殊的地位。
2016-06-30
-
抒写俗世的温情——关于里下河风情文化小说
开栏的话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里下河地区涌现 了一批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他们以自身特有的方式,直接参与并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2016-06-29
-
故乡和民族是诗人之根
皮鼓舞雄浑,月琴声欢快,锅庄里的篝火在摇曳。
2016-06-29
-
诗歌翻译:为诗意之流动搭一座桥
“诗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