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春秋铁与火 八千里路云和月
1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军旅诗歌,她正是新时期军旅文学最初的滥觞。
2018-11-16
-
现实的书写 史志的格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报告文学,以其真实文学的现实观察和独特书写,始终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是积极参与这场伟大变革,并真实客观地讲述中国故事最直接、最深入的文体。
2018-11-16
-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的几位著名作家,从左至右:李若冰、胡采、杜鹏程、王汶石、魏钢焰 1985年在榆林。
2018-11-16
-
凌云健笔意纵横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古今诗学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中国诗学发展新的景观。
2018-11-16
-
三种姿态的角力与平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诗坛有三种主要的角色,也有三种主要的姿态:向外的、向下的和坚守的。
2018-11-14
-
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壮丽史诗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2018-11-14
-
不断重临的起点
改革开放40年的诗歌史证明,社会天平和诗歌内在性之间并不是孤立的。
2018-11-14
-
福建文学:理论创作并驾齐驱
●诗人的队伍太庞大了,水平整齐,实力强劲 ●为什么福建盛产文学批评家? ●一大批福建的小说作家正在专注地端详社会生活 文学地理的一个涵义即是,将地图上名山大川的标识置换为作家或者诗人的名字。
2018-11-14
-
以现实主义度量当代小说四十年
现实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在讨论当代小说创作时,现实主义显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2018-11-13
-
改革的呼唤 小说的开放
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写作,既不同于福楼拜的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也有别于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同时也区别于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更不是法国“新小说派”物化的现实主义,而是融合中国现实精神和传统文化内蕴的新写实精神。
2018-11-12
-
被劫持和征用的地方
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要盯牢一个地方才能写个出息来,优秀的作家也不必然要叙述某一个地方,但谁也不能否认文学叙述地方是近30年中国小说中的重要传统。
2018-11-06
-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由安徽大学文学院、《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小说评论》编辑部、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百年中国文学道路与经典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合肥举行。
2018-11-05
-
四十年以来中国文论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成就
最近40年来的中国文论研究具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更丰沛的人文情怀,更专业的学术品格和更积极的开拓精神。
2018-11-05
-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2016年4月8日至9日,“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
2018-11-02
-
江西散文创作的本土性特点与时代性追求
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作家作品群体性崛起,成为当代中国散文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的个性化风格和整体性成长在全国散文群体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2018-10-31
-
散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自中国新文学的格局奠定以来,散文家们似乎便普遍陷入一种焦虑:究竟应该如何为白话散文确立一个醒目的文学性标识?在这方面,散文相比小说、诗歌、戏剧,显然有着先天的劣势。
2018-10-30
-
辽宁文学:一树芬芳花满枝
红山文化、满族文化、流人文化、抗战文化、共和国工业文化、山林文化、海洋文化、商贾文化…… 一座山海关分出关内与关外,作为关外第一省的辽宁,无论人文历史还是自然地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2018-10-24
-
必要性与复杂性:重识1990年代先锋诗歌
【摘要】 “盘峰论争”之后,1990年代先锋诗歌因为“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的分化,而呈现出美学趣味上的二元对立。
2018-10-23
-
短篇小说的火候与力量
新时期文学初期,贾平凹、张承志、王安忆等一批青年作家刚试身手,短篇写作高手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的作品,最容易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
2018-10-19
-
彭贵昌:祛魅与重构——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白求恩书写”
一、“白求恩书写”[1]与集体记忆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加拿大籍医生。
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