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伟:文学“湘军”的命名及意义
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在6部获奖作品中,湖南占了两席:古华和莫应丰两位湖南籍作家分别凭《芙蓉镇》、《将军吟》问鼎折桂,自此,“文学‘湘军’在中国文坛声誉鹊起”。
2019-06-06
-
物·知识·非虚构
1 从“向内转”到“向外转”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向内转”的命题开始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发酵,文学苦于阶级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笼罩已久,逐渐转入“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等方向,如是这般的总体性动势,被称之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2019-06-05
-
“90后”作家:现实主义的多重面孔
原标题:现实主义的多重面孔 ——评五位九〇后作家的中短篇小说 我愈发地感觉到,“90后”并非如同外界曾广泛认为的那样,是过度关心自我而对外在社会现实缺乏关注的一代。
2019-06-04
-
启蒙视野下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流变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在继晚清和新时期初之后,掀起了第三轮创作热潮。
2019-06-04
-
高语罕文学著作概述
高语罕(1887年8月1日—1947年4月23日),安徽寿县正阳关人,中共早期建党建团建军的先行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2019-05-30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现在和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个提法是有前瞻性的,是一个未来主义的概念。
2019-05-29
-
黑龙江文学:黑土地作家的本土觉醒
●新世纪以来,黑龙江文学创作已经不再盲目地追逐文学时尚,转而日益贴近脚下的土地。
-
新时代呼唤中华民族新史诗
【文艺观潮·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诗歌】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情与国情相连。
2019-05-22
-
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2019-05-17
-
河北文学创作七年巡礼:砥砺奋发 踏歌前行
河北作协六次作代会以来的七年中,全省文学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围绕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大局,聚焦河北“三大文化”(以燕赵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和以塞罕坝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全省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精品频现,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批评等传统文学门类稳中有进,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文学精品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9-05-17
-
让亚洲文学重放光芒
在学术上,亚洲文学有时又被称之为“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相对应。
2019-05-15
-
李兴阳:中国乡土小说理论的百年流变与学术建构
中国乡土小说理论的开启,就能看到的资料而言,始于1910年的《〈黄蔷薇〉序》。
2019-05-14
-
陈忠实离开后,陕西文学这三年
2019年4月29日是陈忠实先生去世三周年的忌日。
2019-05-09
-
当代文艺塑造的改革英雄形象
40多年来,反映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与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一路同行,并不断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谱写了同样震撼人心的华彩篇章,塑造了一系列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的改革英雄形象,构成了一道分外亮丽的文艺风景。
2019-05-09
-
13—14世纪纪行文学中的丝路书写
13—14世纪的中国,经过蒙古人将近百年的三次西征及南征之后,成为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许有壬《大一统志序》)的大一统王朝。
2019-05-09
-
近年来文学期刊的四大变化
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承载着价值取向,担负着文化使命,因此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2019-05-06
-
赵敏俐: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文学研究的特色
1917年,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2019-05-01
-
王兆胜:发现与剖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的“母爱”叙事
长期以来,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研究都有一个短板,那就是往往更关注那些遥远甚至玄渺之事,忽略甚至无视与我们最近且息息相关的部分。
2019-04-30
-
在传统与现代的罅隙中逶迤而行——江西近年来新诗创作态势和美学特征概述
以传统观点论 , 中国是诗歌的伟大国度 , 江西是诗歌的丰厚省份。
2019-04-25
-
俯身亦美:当下文艺创作的大众化取向
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形态,大众文艺是由官方和民间共同创造且被公众所认可和接受,旨在使普通民众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式。
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