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文学》2025年第6期|孙晶岩:父母在远方 老师在身旁——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节选)
孙晶岩,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一级作家,著有《中国动脉》《山脊——中国扶贫行动》《北平抗战秘闻》《中国看守所调查》《中国冬奥》等十八部长篇报告文学;四部散文、报告文学集、一部学术著作及多部电视剧、电视专题片。
2025-06-23
-
海拔最高的火车客运站
海拔4702米的安多火车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的火车站。
2025-06-19
-
珠峰脚下一座村庄的新生
青藏高原晴空万里,阳光洒在这个名叫“森嘎”的村庄。
2025-06-17
-
华北抗战记忆(二)
■ 大丰沟八义士 被采访人: 李士华(男,73岁,时任涉县党史办主任,冀南抗战史研究专家) 李书味(男,44岁,时任涉县党史办副主任,参与编写过多种党史著作) 申有财(男,80岁,涉县西达镇申家村人,1943年参加八路军,后负伤回家,系伤残军人) 申九生(男,60岁,时任涉县西达镇申家村党支部书记) 这是一个发生在1942年“五月大扫荡”中的真实故事。
2025-06-16
-
那个光芒四射的秦文君
走近她,她时而有男孩的豪爽与调皮,时而是温暖妥帖的妈妈,有时是甜美趣致的少女,有时像慈祥睿智的外婆……她更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2025-06-13
-
农民吃上“文学饭”
一 “文学能当饭吃?” 对一个作家来说,这似乎不是问题。
2025-06-13
-
解析海昏
“网红废帝”刘贺,仅当了27天大汉皇帝。
2025-06-12
-
徐 青 邢维瑶:在光电通道上
黄铸佳喜水,自小呼朋唤伴地在湘江里“狗刨”,只是江阔水急没学出个所以然,现在下水还是“狗刨”。
2025-06-11
-
《啄木鸟》2025年第6期|吴艺 崔顺成:人民城市“护苗人”——记“最美基层民警”陈梁顺
小编说 他是人民城市“护苗人”,用58次敲门唤回迷途少年;他是社区里的“知心警官”,以真情点亮千家万户的希望。
2025-06-10
-
车站里的“青春之歌”
石家庄火车站,是京津冀及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往来旅客川流不息。
2025-06-09
-
《山东文学》2025年第4期|王韵:不熄的火焰
海岛的夜空绚烂而美丽。
2025-06-06
-
《鸭绿江》2025年第4期|程远:桓仁沙尖子记
我是浑江一条龙,平时潜在深水中。
2025-06-05
-
《西部》2025年第3期|尘忆:石语者:界碑叙事
尘忆,原名卢尘忆,湖南岳阳人。
2025-06-04
-
逐梦西部天地宽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路在脚下,心是火炬,建功立业大志不移……”当主题歌《到西部去》的激昂节奏响起,总会让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心潮澎湃。
2025-06-03
-
龙腾东方
歼—10! 国产第三代战斗机! 2025年5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报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出口的歼—10CE飞机首次取得实战战果,在国外实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
2025-05-30
-
《人民文学》2025年第5期|马彦伟 李贝:致良田——我在阿拉善种地(节选)
马彦伟:二〇〇五年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毕业,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工作,负责阿拉善地区的生态保护项目。
2025-05-29
-
北海公园开放记
“在夏夜把小船放在黑黝黝的水中央,不用划,任其漂荡,望着夏空繁星与琼华岛之明灭灯火交相辉映,蛙声、语声、水香、荷香、衣衫鬓影香,那真是‘仲夏夜之梦’境了。
2025-05-28
-
长成了剧本的样子
这样的相逢,现在想来有鼓励的意义。
2025-05-27
-
被和平纪念碑铭记的中国礼物
作家李敬泽曾在散文《深渊中的火》中写道:“据说,在南太平洋的某个热带岛屿上,我将能实现我的梦想。
2025-05-26
-
一封家书
亲爱的妈妈: 您好!3月29日至3月31日这一期的课程,是我第四次参加“寻找安详小课堂”,我觉得比以往收获更大。
202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