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时下教育,重视方法而忽略了智慧”

      创意之于现代社会发展已不可或缺,在艺术领域之外,如何运用创意思维学习、工作乃至生活,成为许多人所关切的议题。

    2018-04-17

  • 青年审美文化焕新传统艺术

      新兴娱乐样式和传媒正在将传统艺术和年轻人的时尚连接起来,年轻人都爱美,对他们来说,传统文化不仅并不老旧过时,而且还具有不可取代的魅力。

    2018-04-17

  • 国乐新魅力:古今融合的创新与想象

      “梅兰竹菊”国乐专场中,戴亚与李乐吹奏《胡旋舞》 胡蕾 摄 说起二胡独奏,人们脑海里可能会出现一连串现当代经典作品:《良宵》 《二泉映月》 《赛马》 《江河水》 《万马奔腾》 ……但听了日前在深圳音乐厅上演的“梅兰竹菊”国乐专场音乐会后,对二胡作品的大众印象,可能会被颠覆。

    2018-04-16

  • 弘扬马派经典创新继续前行

      京剧《胭脂宝褶》剧照 近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连续数日上演的京剧传统名剧受到首都广大戏迷的欢迎。

    2018-04-16

  • 艺术在未来,依然要“现实+”

      “今天的艺术教育正史无前例地接近和站在全球境域与本土关怀的共生格局的中心,接近和站在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共生格局的中心,接近和站在严肃人文关怀和时尚娱乐潮流共生格局的中心。

    2018-04-16

  • 如何认识让文物“活”起来

      “活”是让文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的问题,现在很多文博单位对其认识有些偏差。

    2018-04-16

  • 从时代发展看艺术流变

      莫奈、毕加索、马蒂斯……名家名作荟萃,如何让观众超越浮光掠影的观展方式?如何让不熟悉西方艺术的观众理解抽象艺术?如何还原哈维尔、塞翁等艺术大师应有的历史地位?综合类城市博物馆应该怎样呈现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展?带着这些思考,成都博物馆与法国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于2017年9月27日至12月15日成功举办了“现代之路——法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展”,吸引观众53万人次,被法国媒体誉为“在中国参观人数最多的法国展”。

    2018-04-16

  • 全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如何顺势而为

      全媒体时代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对文艺评论的直接性、快捷性、互动性、跨媒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04-16

  • 以“升学问题”折射社会万象

      印度电影《起跑线》海报 正在院线热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在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喜剧基调使全片笑料频出、谐趣横生,片中印度夫妇为孩子进入名校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大多数观众因看到他们与当下中国父母(尤其是居住在一线大城市的父母)育儿心理的高度一致性而感到兴奋。

    2018-04-14

  • 新时代语境下,歌曲创作需“解锁”新课题

      “没有料到这次座谈会的阵容如此强大。

    2018-04-13

  • 以“升学问题”折射社会万象

      正在院线热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在社交媒体与网络舆论上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喜剧基调使全片笑料频出、谐趣横生,片中印度夫妇为孩子进入名校而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大多数观众因看到他们与当下中国父母(尤其是居住在一线大城市的父母)育儿心理的高度一致性而感到兴奋。

    2018-04-13

  • “文艺烧脑”科幻片会被市场“湮灭”吗?

      原著小说是当年击败《三体》获得星云奖的《遗落的南境》,导演亚力克斯·嘉兰曾执导科幻佳作《机械姬》,女主角又是中国观众熟知的娜塔莉·波特曼,今天登陆全国院线的科幻新片《湮灭》主创阵容可谓豪华。

    2018-04-13

  • 古琴之美在文化

      要真正理解古琴,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悦耳动听,而要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琴曲哲理意蕴有所领悟 随着传统艺术热逐渐升温,习琴者日渐增多,这是好事。

    2018-04-13

  • 年轻人的热爱是优质艺术最好的传播载体

      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胡晨韵“意外”地火了。

    2018-04-12

  • 珍爱点滴的成就 尊重失败的探索

      《北京人》剧照 李晏 摄 由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赖声川执导的《北京人》,三月底、四月初在首都剧场与观众见面。

    2018-04-12

  • 别乱炖!打通传统文脉急不得

      当下展览流行“非遗”嫁接当代艺术,但处理不好容易变得不伦不类。

    2018-04-12

  • 艺术欣赏的唯一门槛

      陈琰娇 北师大文学院博士后,从事文化研究和电影批评。

    2018-04-11

  • 从“高冷”走向大众,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秘面纱

      对于公众来说,考古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

    2018-04-11

  • “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走红该汗颜的不仅仅是艺术家

      贾科梅蒂的“火柴人”雕塑。

    2018-04-11

  • 让观众发笑这件事 到底有多重要

      乍暖还寒的北京,戏剧演出市场似乎还处在它的淡季缓冲期,有意思的是,象征着笑声与热闹的“喜剧”却成了观察近期剧场现象的一个关键词。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