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展示 >> 正文

《最后的水师》(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6日15: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佩云

  在国民政府海军部供职的林中校,跟随同僚从南京来沪实地观察敌情,为中国海军制订长江防卫计划,抗击日寇由此发动的疯狂侵略。俗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日本侵略军由长江发起的进攻,还得靠中国的海军来应对。临行之前,海军部长陈绍宽交代,眼下没有能力与日本打海战,那就同它展开江战,在万里长江与鬼子拼个鱼死网破。林中校一行在上海忙活了不少日日夜夜,仔细观察了敌我态势,需要拿出江防的具体部署,心窝子里都往外冒凉气。他们都是明白人,就海军而言,无论海战、江战,拼的都是坚船利炮。民国海军从清末水师接收过来的一批军舰,又在长年的军阀混战中,你砸过来,我砸过去,早已成了一堆“破铜烂铁”。这么多年,政府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谁也没有认真考虑过中国海军的建设,“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怎能撄日寇精锐海军之锋?

  就在8月9日这天,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强行闯入虹桥机场,抵近侦察中国军队虚实,被机场守军一枪毙命。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似乎找到了发动淞沪之战的口实,将其全部舰船迅速开进黄浦江,脱去所有炮舰的炮衣,将黑洞洞的炮口瞄准上海几个重要街区。他的旗舰“出云号”,高高挂着一面十分扎眼的“膏药旗”,在麇集的日舰中穿梭往来,进行战前的最后检视。有消息说,在日本本土佐世保待命的海军第一特别陆战队,还有直属日本陆军总部的特别敢死队,都已经登上赶赴上海的飞机,战事眼看一触即发……

  这天时近黄昏,林中校草草扒拉了一碗扬州炒饭,披件风衣,一人独自上街溜达,不为别的,就为排解大敌当前的心理重压,还有对中国海军“在劫难逃”的不祥预感。他信步走进一条偏僻弄堂,两边的石库门皆紧紧关闭,在并不宽阔的麻石路面上摆着一些地摊,也极少有人问津。他不经意地左右瞄了几眼,发现这些地摊出售的大多是珍贵收藏品,不由心头一紧,“乱世抛古董”?这说明住在石库门内的富贵人家都在忙着做逃难的准备,上海市民压根就不相信中国守军具有保护他们的能力。长江保卫战未战先败,这对海军官兵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也是莫大的悲哀。他感到很败兴,不由加快脚步,想尽快离开这个给他心里添堵的地方。

  他没走出多远,眼前突然一亮,被散落在一个地摊上的几样物件吸引住了。这并非殷商青铜、唐宋彩绘、明清瓷器或名人字画之类,而是一些普通图书、信札,还有装订成册的一摞日记本。他不由驻足路旁,俯身翻看,一个熟悉的名字——“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民国直威将军李准”,赫然出现在眼前。他用内行的目光仔细审视,那些信札,的确是李准多年与同僚及亲友往来的“雪泥鸿爪”;那些日记,也的确是李准多年笔耕不辍留下的手迹。李准是林中校仰慕已久的一位杰出海军人物,去年刚以不足古稀的年龄辞世,而在去世前不久还做出捍卫南海主权的惊天壮举,为国人所感怀,也为海军同仁所敬重。

  那是1933年,法国人趁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进攻离北京仅一步之遥的喜峰口,悍然出动军舰占领中国南沙群岛的9个岛屿,日军在进占长城喜峰口时,也加快了对南海诸岛侵略的步伐。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抗议电函如雪片一般飞进国民政府的外交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我族类,无不义正词严。已经年逾花甲、赋闲天津的李准尤为慷慨激昂,亲自跑到天津报馆发表宣言,用他率领广东水师舰队巡阅南海的亲身经历驳斥法、日两国抢夺我南海岛屿的强盗行径,呼吁国人奋起抵御外侮,捍卫中国在海上的领土主权。

  此时,林中校亲眼目睹李准的信札和日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这位曾经叱咤南国海疆的前辈,巍然站立在面前。李准不仅是海军名宿,也是著名的戏曲作家和书法家。人们传说他自幼苦练书法,篆书、隶书、两汉碑刻、甲骨钟鼎都下过功夫,尤其擅长魏碑体。这十多本日记的书写,字字工整,珠圆玉润,不失古意,仅就书法而言,亦堪称珍品,让林中校爱不释手。他抬眼问默默站在一旁的卖家:“这些日记本要多少钱才肯出手?”得到的回答是,“货卖识家,长官看着给。”林中校晓得李准有家人由天津迁居上海,打量了身边这位穿着素朴,年龄在20多岁的清秀女子,冒昧询问她与李准老前辈的关系。这女子低下头来,口欲言而嗫嚅,含含糊糊,临了也没让他弄清楚她究竟是李准家的什么人。

  林中校经过一番掂量,此次带来上海的盘缠,经过这些日子的花销,尚有40块银元的剩余,用其买下这些弥足珍贵的日记本显然少了些,不过在此乱世拥有这些银元比拥有这些日记本实惠。他征得女子同意,飞奔回到驻地,悉数拿出银元,捧回了李准日记本。他的同僚也都是李准的崇拜者,看见这么多本李准亲笔书写的日记,一齐惊呼起来。大家都羡慕林中校,“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宝物,竟然“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人打开话匣子,回忆李准当年弃文从武的传奇,讲述李准率领水师巡阅南海的故事。有人端详日记本内字字珠玑,评点李准戎马倥偬中居然能将书法练得炉火纯青。这些民国海军的军官们,感叹来,感叹去,将话题集中到一代水师名将的身后事,竟落得家人要靠变卖先人遗物度日的窘境。有人惋叹,李将军生前洁身自爱,一生为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筹过不少款子,却没想到也该为自己的后人筹些钱过日子,以致让儿女辈如此潦倒。有人用了调侃的口吻,李老前辈家道中落与其不节制生育不无关系,他老人家仅闺女就养了13个,比“金陵十二钗”还多一“钗”。

  林中校回到宿舍,迫不及待翻阅《李准日记》。夜深了,上海电厂关了电闸,他仍在秉烛夜读。他眼前风云漫卷,海涛翻滚,清末广东水师由“伏波”“琛航”“振威”“宝璧”“广金”等舰船组成的编队远巡南海,一幕幕扣人心弦。而李将军当年在南海面对的主要对手,正是野心勃勃而又穷凶极恶的日寇。那时清朝政府每况愈下,国力式微,气数将尽,已经朝不保夕。然而,这不但没使中国在海上实行进一步的退缩,反而朝着维护南海主权的正确方向,迈出了非常值得后人尊敬的一步……

  第一章    庚子赔款逼出的“小人物”

  1900年,八国联军代表追逼大清国偿还庚子赔款,扬言“逾期将有碍和局”,发出重新与大清国开战的威胁。李准临危受命,在广东筹措到400万两银子,竟遭遇广东巡抚的刁难和票号高额汇费的勒索。他冲天一怒,决定亲自押运这笔银子去香港办汇兑,一不留神走上了弃文从武的道路。

  1

  “砰,砰,砰……”

  公元1900年暮秋时节,北京东堂子胡同,一阵排枪骤然响起。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的八国联军代表,拍桌子打板凳,异口同声发出咆哮:“赔款数额一个子儿不能少,赔款利息一分钱不能减,偿还赔款日期一天也不能拖延……”日本驻华公使仗着甲午海战曾打败过中国,参与八国联军的战舰和兵员也最多,他径直走到清国代表庆亲王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面前,瞪大眼珠子说:“大日本国的陆、海两军,已在天津、山海关和北京周围部署停当,要不我们两国再打一仗怎么样?”

  这是强权即公理的年代。奕劻和李鸿章坐在谈判席上,实际等于连辩护权都被彻底剥夺的“被告”,或者说是被众多黄世仁追着逼债的杨白劳,纵有天大的苦楚和冤屈,也只能就着卤水往肚子里咽。

  大清国此时的财政状况,称得上“屋漏偏逢连夜雨”,或者说是“雪上加霜”。1894年甲午之败,日本逼迫大清国签下《马关条约》,除割地之外,张开血盆大口,索取赔款高达2.3亿两白银。那时,大清国库每年总收入仅8000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三四年不吃不喝,还填不满这个窟窿。李鸿章在马关的谈判桌上曾苦苦哀求日本人稍稍削减一点儿,说得可怜兮兮:“贵国权当送我这糟老头子回北京的路费好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瞪眼,一咧嘴,一龇牙:“一个子儿也不能少,通通的拿来!”这几年举国上下砸锅卖铁,尚未凑齐甲午赔款。现在八国联军又扛着洋枪洋炮打进北京,迫使慈禧和光绪仓皇出走,慌不择路逃至大西北的黄土高坡才停住脚步。这回德、日、美、英、法、俄、意、奥八只“狮子”一齐大开口,战争赔款高达4. 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年额达2121万两有余。义妓赛金花曾挺身而出,在红绡帐里与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软磨硬泡,请求列强稍稍收敛一点儿贪婪之心,多少给中国的黎民百姓留点儿活命钱。这位德国大胡子两眼一瞪,睡中国的女人没商量,要中国的银子也没商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