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展示 >> 正文

《最后的水师》(2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8月06日15: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佩云

  李准抱怨大龙和小虎:“你们也不把事情做巴实些,轻易放区莲他们回了琼州,连当面致谢的机会都没留下。”大龙连忙解释,“结果了林瓜四,我和小虎执意请三人回香山,不想阿娇冷不丁踩我一脚,疼得我龇牙咧嘴,俯身下去摸了摸痛脚,就这工夫三人眨眼不见了。”他伸出左脚,仍做痛苦状,“我这脚背到现在还隐隐作痛,阿娇这鬼女子下脚也太狠了。”小虎苦笑道:“莲姑就这脾气,她决定的事,谁都别想改变过来。”

  阎文艳轻轻点了点头,明白区莲一行急于赶回琼州的原因。她在那儿亲眼目睹了东沙难民的窘境,现在叙述起来,仍止不住掉眼泪。那些东沙难民,无论男女老幼,都恨死了霸占他们家园的日本强盗,然一直苦于有仇无处报,有冤无处申。他们至今在海南尚无容身之地,经常在万宁、琼海、崖州一带流落,有时只能在五指山的丛林里栖身。他们没有船,如同农民没了土地,生活失去依靠,成了一群无头苍蝇。这次巡防营弟兄捐出的银两,也只救得了一时的饥荒,无法从根上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阎文艳感叹:“区莲妹子被推举为领头人,要为那么多难民的身家性命负责。她一路上都在筹划怎样攒钱造船回东沙岛,可现在连糊口都很艰难,哪还有心思留在这儿喝庆功酒。”

  李准想了想:“她那百多号人要回东沙岛,仅造几艘渔船就得一大笔银子,不如劝他们来广东另谋生计,琼山官府容不下他们,总有地方能容得下他们。”阎文艳连忙解释:“那些难民大多在东沙扎根好几代人了,故土难离。区莲和她的几个伙伴虽然去东沙时间不算长,但日本强盗残酷杀害了他们的亲人,也急着造船去东沙报此血海深仇。”李小虎长叹一声:“在南海没有两桅、三桅大船寸步难行,但没有万儿八千银子造不出这样的大船来。”阎文艳还在拭泪,哽咽着说:“我这回去海南才知道,区莲还有一个放不下的心思。她一对鸳鸯剑缺了一把雄剑,实际是她失散的恋人带走了,她还惦着去南海把那人那剑找回来。我要不是这身子拖累的,一定重操旧业,去街头卖艺,挣些银子帮衬她打造船只。”

  房主林如海在旁边听了区莲的故事,也感动得热泪盈眶,忙叫身边的使唤丫头阿月送来热毛巾擦脸。老先生琢磨着要为这位侠肝义胆的女子做些什么,酬谢其为香山百姓除了心腹之患。但看了看整幢房子,已经被匪徒劫掠一空,家徒四壁,不免唉声叹气。他抚摸着腿上包扎的伤口说:“我这就回南洋去,那边华侨中有不少富商,应当能为东沙难民筹些造船的银子。”李准看了看这位瘦骨嶙峋的老先生,拄着拐杖走路都很艰难,岂能忍心让他漂洋过海去筹钱?他先替区莲感谢老先生的美意,而后坚定地说:“东沙难民遇到的困难,我们巡防营一定会想出解决的办法来。”李炎山也激昂地说:“香山除掉匪患之后,有几年工夫,就能恢复元气,到时候我来出头,替东沙难民募捐。”李准摇头:“香山现在满目疮痍,看着就让人心酸,你还是赶紧组织乡民生产自救吧。几年以后的事,也是‘远水难救近火’。”

  张赞开忽然有了主意,兴奋地说:“既然东沙难民主要来自潮汕,干脆去潮汕办赈捐,以李统领在那儿的人脉和声望,筹足区莲姑娘所需造船银两,保准不成问题。”潘灼新也来了灵感:“岑总督在罗浮山曾撂下一句话,剿灭了这几股土匪以后,厘金和赈捐全都交与李大人办。罗歪嘴和黄泥鳅已被撤职查办,现在正虚位以待,我们要不要回广州试一试?”李炎山也理直气壮道:“就凭区莲参与剿灭李北海、林瓜四的功劳,给她一笔赏银也不为过,何况她要对付的是窃取中国岛屿的日本强盗呢?”

  李准和阎文艳都摇头,用无声的语言,表示对岑某人的不信任。他们这几年,多次为区莲想好了筹钱救急的法子,都因为这位顶头上司无端指责,横加阻拦,全都成了泡影。李准身为巡防各江水师统领,所有剿匪的责任都压到他肩上,而处置大小事情的权力都由总督把持着,让他陷入事事、处处都被掣肘的尴尬。这一点,区莲本人也早就看破了,她现在尽管已经视李准等人为朋友,甚至愿为巡防营的事两肋插刀,但并不相信他们有兑现承诺的本事。

  王雪岑也多次领教过岑春煊的多疑和刚愎自用,包括对待真心诚意弃暗投明的李耀汉,也是推三阻四,似乎越往死里整人,越能显示他对朝廷的忠诚。他此时也惋惜地说:“区莲要是杀了林瓜四,提着贼首去总督府邀功,也许这位总督一高兴,有可能宽大为怀,放她一马。现在林瓜四石沉大海,死无对证,区莲本人也走了,光凭我们这几张嘴为她请功,说不定总督还会以为我们是在编‘聊斋’哄他呢。”李准频频点头,他清楚这位总督有“一朝为匪,终身是贼”的固执,且有琼山知县从中作梗,恐怕要饶区莲一死都很难,哪能指望他为东沙难民筹款造船呢?潘灼新愤怒地说:“怪不得现在想造反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叫‘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张赞开连忙捅了捅他:“老潘,你嘴边得有个把门的,谨防隔墙有耳。”

  此时,李准又收到两份加急电报。一份是李子川发来的,李父病情日渐加重,已由邻水柑子铺李姓族长出面,请求两广总督速放李准回川探视,末尾有句重话,“休要留下父子生前不能见上一面的遗憾”。岑春煊得知香山匪患已除,决定暂由王雪岑代为照料各江水师事宜,允许李准回乡省亲,需快去快回。另一份电报来自四川总督府,先夸李父回乡兴办矿务商务,披肝沥胆,昼夜操劳,造福乡梓。再赞李准本人“自学成才”“文武双全”,特别提及办厘金和赈捐,有“理财能力川省无人能出直绳之右”的评语。随后提出:“诚邀返归乡梓,共襄兴办本省矿务商务盛举,尽忠尽孝两不耽误。”电报中还说,四川总督府已呈请吏部,“川省人才应为川省所用”,只要李准有回乡意愿,川督还将亲自赴京运动,恳请太后、皇上恩准……

  李准怦然心动,顿时有了为区莲也为自己摆脱困境的主意。阎文艳也心领神会,只要回到四川从事矿务商务,为东沙难民筹集银子造船,了却这笔良心债,也就轻而易举了。李准给大家传看了这两份电报,将自己的打算告诉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王雪岑掂量了岑总督无端加到自己头上的责任,自我调侃道,“这叫强人所难,王某哪是带兵打仗那块料?”但他看到李准追求解脱的期盼,还是表示了理解和同情,不由说道:“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岑某这位上司的确不好侍候,直绳这些年穿了他不少小脚鞋,能及早抽身也是好事。可这一摊子事刚有了头绪,你这一走,叫我怎么办?”

  在场的人听了这些话,心情都很纠结,既高兴李统领有了回川的机会,但也舍不得他离开广东。张赞开、潘灼新与李准共事日久,相知甚深,晓得他这些年兢兢业业做事,还得战战兢兢做人,实在难为他了。两人反过来央求王雪岑:“您署理巡防营,不管临时不临时,我们鞍前马后都会不遗余力,让李统领赶紧走人,怕就怕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李炎山也对王雪岑说:“香山远近治安,我会恪尽职守,用你们四川人的话说,让你心里巴实,用不着瞻前顾后。”

  李耀汉听说李准要回四川,专程从顺德赶来饯别。在酒桌上,王雪岑突然问李准:“谁都知道我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习惯‘君子动口不动手’,为何岑总督偏要‘赶鸭子上架’,叫我临时填补你的空缺?”李准尚未琢磨这层意思,连忙惊问:“岑总督城府甚深,莫非这里面也有文章?”王雪岑一声苦笑:“他肯定已经预料到你会一去不复返,想用我这无用之人,拴住你这有用之才。他知道你我情同手足,你一定不会看着我在这儿受煎熬而不管不问。”李耀汉倒抽了一口冷气:“看来,这位总督从来不肯按常理出牌,想要留住人才,还耍这样手腕。”

  李准有些左右为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李耀汉建言:“看来,还是先以探亲的名义回四川,辞职一事等到了老家再见机行事,免得节外生枝。”王雪岑进一步出点子:“你回川还是留粤,广东和四川必有一争,他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吏部大概很难表态,可能还得由两宫定夺。因此,你这次回乡也不要太着急,沿途别忘了烧香拜菩萨,请几位在朝廷说得上话的大佬,替你在太后和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兴许就能心想事成了。”李准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点头称谢。张赞开也高兴地说:“王胡子您是诸葛亮转世,我们几个愿意做您的关羽、张飞和常山赵子龙……”

  这些哥们弟兄此时还不知道,就在他们埋头剿匪的这些日子里,辽东半岛那边发生了让大清国地动山摇的大事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李准和他们这支队伍的前途和命运。

上一页 1 2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