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5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罗平彝族歌舞之乡

  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泥勒村有70户人家,382人。

  全村均为彝族。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泥勒村座落于马街镇色戈梁子中段,村后就是每年彝族火把节青年男女汇集的歌场。全村有耕地面积955亩。山地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56%;境内最高山为稀雾山,海拔2021米;最低海拔1805米;地处低纬度地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6摄氏度;村内有两条小河,从北(村后面)流经全村,水源丰富。

  那色普人的文化艺术主要靠父母辈的口传身授。

  据当地有名的“摩石”那色普人杨小友讲:那色普人的歌舞是祖传下来的,具体时间无文字可考。

  但这支自称那色普的彝族支系有史以来就是本地的原住民族。他们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

  据说在混水淹天时代,彝族先民在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死伤众多,为不让死去的先人受飞禽走兽的侵扰。他们大声吆喝,悲凉地哭泣,手舞足蹈以祈祷亡灵得以早日超度。后在漫长的生活中逐一演变而成这种叫“跳歹”的舞蹈。

  “跳歹”是彝族丧葬祭祀的民族舞蹈。

  其动作刚健、奔放、明快、优美。舞蹈语汇明确,多套动作都叙述着那色普人生产生活的优美传说。完全是那色普人与大自然拼搏的完美体现。整个舞蹈记叙了彝族先民们从生到死的整个生活过程。

  据说有30多套动作。如:“措尔勒哥”(磕头),“色白朵”(跳三步)、“色白鸟”(跺三脚)、“西米地”(打燕麦)、“摆崴”(摽腿)、“阿子格”(挑刺)、“奴摆塞”(擤鼻子)、“白蹉”(蹉脚)、“尼”(蹬)等。

  那色普人的歌曲大多源于生产生活中。

  主要有婚嫁曲《取初》、《麦初调》、《取姑》、《依倮确措》和丧葬曲《确措》。《取初》旋律悲凄委婉,如诉如泣。是新娘与孩时女伴互相回忆过去的友情及美好时光,互相道别,祝福并祝愿新人永远幸福。

  这里的山歌有近1000首较为粗犷高昂,其中,情歌较为细腻和纤柔。

  借咏自然现象中美好的事物反映纯真的心声,曲调质朴、亲切;师承关系以家庭为单位,常年耳濡目染,世代相传。

  那色普人万围强是当地有名的唢曲牌传承人,此人能独立演奏有名有姓的曲牌近80余首。目前能有此造诣的艺人,已为数甚少。

  据我们了解:

  目前,泥勒村的那色普人形成二十至四十人为群体的文艺骨干。以唢呐和鼓为讯号,立即就能展开活动。演出服装全由村民自己刺绣手工制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衬底点缀着色彩艳丽的各式图案。全村每到火把节或村中有婚、丧、嫁、娶的仪式上,妇女们都要着盛装。2004年,曾参加罗平县菜花节开幕式演出。

  宣威山歌之乡

  杨柳民歌也叫山歌,即在山上唱的歌。

  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由先民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前,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会唱几首,内容相似,唱腔各有不同。海庆村委会播乐自然村彝族的唱法更是别具一格,韵味极深。山村百姓上山劳作在田间地块相互对唱,倾诉人间苦乐,传递男女爱情,山岩回荡,其乐无穷。

  70年代后期,花街盛行,在本乡范围内就有断头梁子、三丛树、杨柳口子、手巴岩等花街,专门以男女对唱山歌为主。

  先是五月端阳节,后来发展到正月初一到十五,八月十五,四乡八洼的村民不分男女老少,不约而同的集聚到山上唱的唱,听的听,人山人海,凡是赶花街的地方草木都难生长。

  如今,赶花街已成为杨柳人民的盛大节日,重要的娱乐方式。

  杨柳山歌是抒发感情的情歌,触景生情,即兴发挥,自编自唱,有一人独唱倾诉情感苦乐,也有男女对唱表达双方情感,甚至有用山歌对唱谈情说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歌词大多为四句,一、二、四句押韵,大多采用比拟手法,如:“细篾帽儿是两层,裁烂一层有一层,婆娘不是洗脚水,倒掉一盆有一盆。”

  前两句比拟含蓄,后两句实话实说,直截了当。

  山歌在贫穷落后的山区流传较为广泛,最容易被文化程度低的男女青年所接受,因为他们相知相爱又不会写恋爱信,更不会面对面的谈情说爱,因此,只有用唱山歌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也是杨柳民歌的生命之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山区人民的两个文明逐步提高,文化教育逐年上升,大多数男女青年也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电视机、收录机逐步进入家庭,山里的孩子不再是放猪放牛学唱山歌,而是入学读书接受新的教育,向往山外的世界。因此,80年代以后出生的山里娃会唱山歌的不多,大部分已经不想再去探讨山歌之类的东西,他们已改变娱乐方式,近几年来以山歌为主的花街都被商贸交易会所占领,会唱山歌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

  民歌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载体之一,它适应范围广,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

  从目前情况看,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保护,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其文化价值,使这一民间歌曲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让杨柳的花街成为山歌的海洋。

  ……

  ……

  曲靖遍地是宝,非遗项目比比皆是。我们仅仅是依据自己所见所闻,收集了上述一些实例——这只是浩若繁星的曲靖非遗的小小一部分。

  然而,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想把此事做好,非得蹲下来干它十年八载不可。

  好在曲靖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赵立雄专门做了指示,市文化局纪爱华局长已组织专业人员为此辛勤工作了好些年。

  我们坚信,曲靖的非遗保护工作,一定会如“866”工程、“工业强市”工程等一样,取得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绩来。

  第八篇 新型农业 新鲜经验

  勇敢探索 别开生面

  在前面章节,我们曾经介绍了曲靖的“866”工程,这也许给人们一个错觉,以为农村工作就是“866”。

  曲靖市委副书记范华平同志,对农业有他独特的看法。

  他说:

  ——“我国经济,前些年之所以得以飞速发展,与全面开放的外向型格局有重大关系。如今,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向型经济结构受到极大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把心收回来,走内需发展之路。而我国内需的大头在农村,在农业。搞新农村建设也罢,搞新型城镇化也罢,搞“866”扶贫工程也罢,全都是为了使我国整体经济走内需驱动的新型发展之路。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农业和农村工作,就能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能全面发展不同于过去的新型大农业。无论是农村协作组织,无论是发展诸如烟草等特色经济作物,无论是培育市场、促进农村消费,都是新型农业的范畴。所以,新型大农业这篇文章是大有可做的。”

  曾经担任过罗平县县长、罗平县委书记的现市农业局长高阳同志说:

  ——“农业是我市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十分广泛,它涉及农村政策、农业技术、多种经营、低产田改造、农村消费、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

  因此,这一篇有必要专门谈谈曲靖的新型大农业。

  高阳给我们提供了一组对比数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