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4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项伯因与张良相好,夜往见之,叫他速离开,以免与之俱死,张良邀项伯往见刘邦,刘邦与之结为儿女亲家,求他回去与项羽说情。

  项伯回去对项羽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祥。”

  项羽听了项伯的话果然不攻击。

  在鸿门宴上,范增使项庄舞剑以杀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以保护刘邦,项庄最终不得机会击杀刘邦。

  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巴蜀,项伯得刘邦金百镒,珠二斗,便代请给汉中地。

  刘邦不被项羽所杀,并增加封地得以积蓄力量与项羽争天下,项伯其实是有莫大功劳的。

  奇才在身边不知而不用,所信任的亲人有帮倒忙,这便是项羽用人唯亲的结果。最后项羽成为孤家寡人,在垓下大败自刎,这是势所必然的事了。

  十、可以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在历史上,有没有不识字的皇帝,无从考证,但的确有识字不多、本事不大的皇帝。这其中,汉高祖刘邦算一个,明太祖朱元璋也算一个。

  刘邦文化不高,几次三番要让位于肖何。武的,他比不过项羽、英布、韩信,连邹华这类小兵也打不过。文的,他更是无法与张良、范增、项伯、陈平相比,然而他无须识字而会识人,最终成就千秋伟业。

  朱元璋讨过饭,当过和尚,埋过死人,地位下贱,没什么文化,但他因势利导,会识人用人,从而以贱民布衣身份,荣登九五之尊位。

  赵立雄以古比今,他说:

  ——办事业、干大事,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俗话说:

  ——得人者兴,失人者亡。

  自古以来是人们共识的一条真理。

  从识字与识人的重要性比较而言,我们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天下所需者才,而才诚难知也。

  普天下所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确实太难了解、识别了。

  可以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但我们不能因为识人难,就不识天下之才了。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如果我们对社会存在贤者不识,那就是国不祥之兆了。因为,治国理政、或管理地方事务,都需要贤才。而平凡的人,难以发现杰出的人才。

  “唯贤知贤,唯圣知圣,凡人安能知贤人耶?”

  正因为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了解贤德的人,圣明的人才能了解到圣明的人,平庸之辈怎么能够了解杰出的人物呢?

  所以,对于识人来说,要识贤,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才能为企业和事业需要提供所需要的贤才。

  在实践中,赵立雄和曲靖市委,任用聂祖良、李薇、顾琨、陈国宝、贺勇、陈世禹、唐开荣、张长英等人为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用许云华、曾建明、纪爱华、谭宗权、高阳、刘延旺、王松平、唐锐等人为局处长,任用高怀潮、陈荣、许尚鸿等人为机关部门负责人,皆是充分体现出了识人用人的高超智慧。

  第六篇 爨地文化 伟哉艺苑

  古韵今香 辉煌灿烂

  说曲靖的人文历史,就必须要重点说一个很难写很难认的汉字——“爨”。时至今日,这个字对于曲靖的精神文化,仍然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那么,这“爨”与曲靖是何关系呢?

  一、何为爨文化

  云南山川秀丽,民族众多,境内现有各种民族26个,居全国之首位。

  前面第二篇章已经说到,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踽入滇至公元1912年,清王朝覆灭;云南共经历了四个文化历史时期。

  它们分别是:

  楚国大将庄踽进入云南在今晋宁县建立的(滇国)称滇文化。

  爨氏独霸南中后,在以建宁(曲靖)为中心的统治区域的爨文化。

  唐代中叶,大理洱海地区少数民族崛起,皮罗阁建立的(南诏国)及宋初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称南诏,大理文化。

  元、明、清时期以昆明为中心所建立发展的明清文化。

  这里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历史文化均是以汉字为主体传承发展的汉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旅传统文化的总和,而对爨文化的理解必须从时间、地域、人文三维分析,也就是以爨人群体意识的共同心理素质(其包括这个群体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这个群体所获得的能力来表示。

  从时间空间说,爨文化是指爨氏自“蝉蜕脱河东,采邑丁爨”南迁入蜀徙滇至取得统治地位,能够“独步南境”到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南诏灭爨止,共500余年这个绵延兴衰的历史文化空间。

  彼时其统治地域是整个现在的云南省全境及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广西北部和境外越南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之广大地区。

  在爨氏还未在这个地区称雄之前,此地统称“南中”,受巴蜀节制,蜀汉三国之初南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地方实力派称为南中大姓(汉族移民上层及土著民族首领)。他们趁中原战乱,纷纷起兵反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病死高定、恣睢于越嶲,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大姓夷帅联合反蜀达到高峰。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汉相诸葛亮在政治招降失败的情况下亲率三军南征……五月渡泸,秋平四郡,兵进越嶲杀高定,“降孟获于盘江上游,南中遂平”。

  战后诸葛亮实施“南抚夷越”的方针,收原西南夷之四郡(即益州、越嶲、牂牁、永昌),分为南中七郡(即建宁、群舸、朱提、兴古、越嶲、云南、永昌),并将原设在平夷(今贵州毕节)的军事管制机构庲降都督移至南中腹地的味县(今曲靖市麒麟区)。

  这样味县既是建宁治所,又是庲降都督府驻地,七郡均授其节制,自此滇东盘江文化取代了滇池文化,形成云南新的文化区域。

  爨氏最先在南中的萌芽阶段,是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时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后置郡、县,用以夷治夷的方法稳定了南中,然而卧龙更聪明的是釜底抽薪,带走了一批南中有实力、且具文韬武略之大姓首领:如孟获、爨习……等至成都,“孟获册封御史中丞,爨习官全领车,随诸葛亮战街亭……”

  爨龙颜碑“廼祖肃,魏尚书仆射河南尹”,说祖上曾有人当过魏国的尚书、仆射的官,其名为肃,即爨肃,此为较早有史可证的爨氏知名人物。

  爨氏称雄南中实际是从爨琛开始,爨氏在南中绵延的年代若按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爨习开始,至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至爨氏衰亡共513年。

  曲靖市文联副主席吕克昌同志,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自小生活在“爨”地,对这方山水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年轻时的小说在全国就颇有影响。二十年前,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学习深造后,又重返云南,潜心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精品。

  当提及“爨”文化时,他只用三个字概括——“了不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