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3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不忽木因卢世荣依附奸臣桑哥,其人可知,而他所说如用他可以增加国赋十倍,而国赋从何增加,无非重敛于民。

  又鉴于历史上一些聚敛之臣往往操利术以惑君而被重用,结果使国与民俱困的教训,不忽木一眼就看穿卢世荣的本质,故坚决反对任用卢世荣。

  元世祖被卢世荣利术所迷竟升其为右丞相,不忽木愤而辞职以示抗议,确是大义凛然。

  卢世荣仅任职一年便暴露其真面目:他主持财政,为增加国赋,重敛于民,被其他大臣弹劾。其言行不符,苛刻诛求,使民间凋耗,天下空虚。

  元世祖被惑一时,及发觉其罪行,将之杀了,并向不忽木承认自己的错误,认为不忽木知人,将其升任为吏部尚书,掌管全国人事工作。

  元世祖知错认错,因服不忽木有知人之明,而赋予人事大权,不愧是一代有作为之“明君”。

  在沾益,有一个官员,自称对人人头疼的拆迁工作很有办法,县里起初相信了此人的话,让其负责一个区块的拆迁工作,结果此人与黑社会勾结一气,吃喝嫖赌,克扣钱财,搞得老百姓骂声一片,才上任三个月,就被下乡调研的赵立雄发现了问题,立即命沾益县调查此人。

  这家伙罪恶深重,被判了十年徒刑。赵立雄称此人为“卢世荣”,通过此事,使干部们受到了教育。

  七、明君之治,患用而不知

  赵立雄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他经常毫不隐讳地说,自己当初在云南大理山区老家没有外出求学时,是个家境贫寒的人,由于父亲常年卧病,兄弟姐妹又多,所以吃不饱肚子,穿不上好衣服,如同当初的百里奚。

  ——百里奚是个奴隶,因被秦穆公赏识而得用之,后与骞叔等一起辅佐秦穆公,建立了不朽的霸业。

  《史记·秦本纪》记载:晋献公消灭虞、虢两国,俘虏虞君及其大夫百里奚。

  晋与秦联婚,以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臣送入秦国。

  之后,百里奚逃到楚国宛县,被楚国人抓住做奴隶。穆公知百里奚是个贤人,想用重金去赎,又怕楚国知其身价不给,便降低其身价按照奴隶价格去赎,派人到楚国说:“吾媵臣(陪嫁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羚羊(公羊)皮赎之。”

  楚人便将他释而送回。

  这时,百里奚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穆公使人打开枷锁,欢迎他来,并向他请教。二人谈了三天,穆公很高兴,敬佩其才,任之国政,号称“五羚大夫”。

  百里奚谦让说:

  “臣不及臣友骞叔,骞叔贤而世不知,臣赏游困于齐而乞食人,骞叔收臣。臣困而欲事齐君不知,骞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骞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骞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爵禄,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已知其贤。”

  于是,穆公派使以重金聘请骞叔,任为上大夫。

  说到这儿,我们接着说说那位“护林员”的故事。

  赵立雄当初上山请之,而“护林员”并没有答应下山,他向市委推荐了一位老者,有六十八岁了,说此人在山里游荡多年,精通国学,自称是“老顽童”。赵立雄便找到那位老人,一经交谈,果然赏识其知识渊博,立即让教育部门考察,任命为教育顾问,使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秦穆公当初能用奴隶百里奚,并得百里奚推荐而用骞叔;现如今,赵立雄能用“护林员”,并得“护林员”推荐,而重用国学老人,说明了两点:

  一是知人始能用人。

  百里奚是虞国大夫,而虞君用而不听他言,致虞国灭亡,这是因虞君不知百里奚,故不相信他,不用其策。

  晋国俘虏百里奚,却用他为陪嫁臣,说明也不知百里奚。

  而楚人用百里奚为奴隶,是把百里奚视为最贱之人。

  只有秦穆公慧眼识人,能知百里奚,一到则委之国政。

  二是贤人才知贤,才能推荐贤人。

  百里奚穷到无饭食而食于齐地时,是骞叔收留了他。世人不知骞叔贤,百里奚在他与骞叔对他多次的规劝中知骞叔的才能胜过自己。

  百里奚因穷匮先后想事齐君无知、周公子颓,因骞叔竭尽全力加以制止,百里奚听他的话才能幸免于难。

  事虞君也被骞叔劝止,百里奚因穷贪其禄爵而留任,但虞君不听其谋,及虞灭及已被俘,才知骞叔见识高明。

  百里奚虽知骞叔才能超已,不妒忌而力荐,足见百里奚是贤者。任用一贤者,必将有更多的贤者来,这就是“物以类聚”。

  事实说明:秦穆公并没有知错人,用错人,百里奚、骞叔为秦穆公竭智尽力,对秦国政治、军事、外交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促使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而赵立雄却处处讲勤俭。他把家安在曲靖军分区院内,家中除了书籍,几乎没一件像样的电气家俱,儿子回家都觉得“太寒酸”。

  如今,不少干部比阔气,讲排场,讲奢华,讲享受,而赵立雄却十分反感那些习气。

  他时常自比郦食其,时时不忘苦日子。

  这是什么原因呢?

  ——《史记·郦食其传》记载:郦食其,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南)人。

  他好读书,家庭贫穷,无以为活,只好在里中当个看门人。因其人性情与一般人有异,人们都称他“狂生”。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各国将领为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之多,郦生与之接触,觉得他们眼光短小,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远志;讲究烦琐礼节,自以为高人一等,跟他们谈深谋奇策也听不入耳。因此,郦生颇为失望。

  他听人说沛公刘邦,平易近人,能采纳计谋。

  他认为刘邦正是他愿意追随的人,恨无人代他介绍。

  沛公刘邦略地到陈留,其麾下有与郦生同乡的一个骑士归来,郦生便拜托他转告沛公:“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谓我非狂生。”

  骑士说:“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为可以儒生说也。”

  这位骑士归去,把郦生托他的话转告给刘邦。

  刘邦到高阳驿站寓所,派人召郦生,郦生入见,这时,刘邦正坐在床上让两个美女代他洗脚,郦生仅作揖,而不跪拜,立说:“足下欲助攻诸候乎?且欲率诸候破秦耳?”

  刘邦发火骂说:“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候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候乎?”

  郦生说:“必聚徒合义兵洙无道秦,不宜再见长者。”

  刘邦立即停止洗脚,起来穿戴好衣帽,请郦生上座并向他道歉。

  郦生就跟刘邦讲六国合纵抗秦的故事,刘邦听了很高兴,问:“计将安出?”

  郦生说:“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多积黍,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刘邦采纳其计,立即派他去说陈留县令,率兵随其后,陈留县令果断听郦生而归附刘邦。

  而后,刘邦封郦生为“广野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