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4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推广高雅古乐,对于今天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爨乡古乐是曲靖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弘扬和保护好这一独特的乐种,才能使这一千古绝唱万世流芳。

  爨乡古乐是古老的爨文化保存与继承发展的有力明证,是曲靖人的骄傲。

  会泽县堂琅古乐

  在古城会泽,我们有幸聆听了堂琅古乐。

  ——会泽县堂琅古乐,原为从中原传入会泽的道教洞经音乐,是一种唱诵经文的音乐,后逐渐演变为兼容儒、释、道音律兼具地方韵味的古乐,主要流传于会泽的金钟、者海、娜姑等地。古乐通天地,和人神,移风俗,具有自然的雅、幽、清之美,是爨文化的又一活化石。

  会泽谈演洞经的“桂香学”一直活动到建国前夕。2000年12月,堂琅古乐团恢复成立,文化工作者发掘、整理出一批古乐曲目,千年古乐再度焕发青春。

  我们和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调查中国古建筑时一样,下到边陲之地,深入进行调研。记得梁思成曾在千年不倒的山西应县木塔边深有感慨地说过:“中国的艺术不存在于大学校园内,而存在于民间,尤其是存在于被人们遗忘的边远农村。”梁大师的话没错,我们了解到,会泽的堂琅古乐就十分丰富,十分优美。

  堂琅古乐团演出的曲目主要有:

  三通鼓。古乐演奏前用以“静场”的一段音乐语言,它以大鼓演奏开始,然后以慢起渐快,节律鲜明,起伏宕荡的激扬鼓点,震荡心灵,唤醒热情。

  将军令。在浑厚雄劲的鼓声中,由唢呐吹奏出庄重威严的旋律,营造出静穆深邃的古乐氛围。

  小鹧鸪。乐曲用轻盈优美的乐句,描绘出鹧鸪展翅飞翔的灵动自如。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忽隐忽现,纵情翱翔。表达了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

  开经赞。这是一首庄重、典雅的唱诵乐曲。缓慢安静的旋律,仿佛处处山明水秀,体现了一种沉稳壮美的情绪及对经义的虔诚赞颂,透露出雄浑的道德力量。

  倒拖船。乐曲由重复的乐句开始,旋律清新明快,情调活泼潇洒,勾勒出在清澈莹丽的水上行船的情态,并以较宽的音域展示出水天的辽阔无涯。

  锁道龛。端庄而又轻悠的乐曲,层次感很强,飘渺如仙,似幻非幻。不由使人勾起对自然、宗教、人生的深思,蕴含着对新生活的殷切期盼。

  新卦腔。粗犷中带着细腻,激越处涌动着清幽,荡跃里流露出沉稳。因而既幻又实,既玄又清,既真又空,圆润地完成了幻、玄、真和实、清、空的有机结合。

  拟告。乐曲采用应答式乐句,以沉稳清越的韵律,准确传达着一种苦口婆心的劝戒,极富教化意味。

  赞腔。这是一首唱诵曲,音乐线条明畅清晰,表现出的是一种四大皆空,万念俱寂的情怀。

  老卦腔。在弹拔乐奏出的如歌的慢板中,精雅庄谨的旋律回环往复地从容展开,仿佛展开了一幅心灵感应的纯净画卷。

  大成赞。这首赞歌的旋律既亮丽又缠绵,既庄重又妙曼,体现出心灵旋动的迂回和起伏,似乎是在对某种圣洁物礼赞和膜拜的同时,也让个性自由张扬,将神性和人性交融为一种朦胧而清空的意念之美。

  这一套曲子,使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孔夫子当年聆听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认为尽善尽美了。曲靖这爨乡古乐,也使我们的身心产生了与先贤大圣同样的反应。我们由衷地向陪同的同志说:“真了不起!这地方到处都是宝啊!”

  十余首曲子,一调有一调的风味,一曲有一曲的特色,或如白云行空,或如落花飘落水面,似龙泉出水缓缓而流,若月白风清竹影摇曳,的确能让听者悠闲神往,俗虑俱消,宠辱皆忘。

  我们了解到:

  ——堂琅古乐团组建时挂靠县政协,2004年9月,归口县文化局管理。除完成县委政府的各项演出任务外,每周二、四、六在江西会馆小戏台定期开展活动。

  会泽县堂琅古乐团现有团员40人,其中男30人,女10人,平均年龄约60岁。团长田永光,县处级离休干部。主要演奏人员梅世缈,男,汉族,现年80周岁,三弦演奏,2002年5月,由云南省文化厅和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施宗海,男,汉族,现年73周岁,打击乐,原花灯团退休干部。陈灵生,男,汉族,现年65周岁,任县老年人合唱团团长。

  为更好地继承弘扬会泽洞经音乐这一文化遗产,2001年3月7日,组建堂琅古乐乐谱整理小组,对堂琅古乐乐曲进行全面整理。2012年7月初,堂琅古乐19首乐曲的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加上收集会泽以外云南各地的洞经乐曲,总乐曲已有40多首。

  罗平县富乐洞经音乐

  流传于罗平县富乐镇一带的洞经音乐,也是爨文化的生动再现。

  罗平洞经音乐的源流没有文字记载,只有极少口述资料。据说,明代传入罗平,清乾隆年间逐渐兴盛,富乐、县城和板桥谈演洞经盛行。

  富乐系罗平北部山区的一个建制镇。林茂粮丰,矿产丰富。早年名为碑浙厂,是师宗、陆良等地通往贵州的必经之地,商业兴隆。

  每六天赶一次集,每集赶三天,头天看货议价,第二、三天付款交货。清代改名窝银厂,民国改为富乐镇。富乐人精明能干,商品意识极强,商贸活动频繁,文人雅士、僧侣道士留下许多诗词歌赋和楹联作品,为洞经音乐传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据老辈人讲,洞经传入富乐很早,可能源自两晋南北朝时期,但并未形成洞经坛和正规谈演。大约在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外藉道长到富乐玉皇阁任住持,便与富乐有名望的人士商议,从味县(今麒麟区)请一位姓蒋的先生到富乐传授洞经音乐,蒋先生因保守,不愿完全教授。

  有人出主意请先生到热水塘洗澡,乘机撬开其箱笼,将经书分而抄之。先生发觉后和盘托出,富乐洞经音乐得以系统的承传。随后在富乐玉皇阁成立“万仙坛”,洞经音乐由此在富乐盛行起来。

  在罗平县志上,我们看到一则史实,觉得很爱国,很有意义,其说的是:

  抗战胜利,为追悼阵亡将士,当时县长请富乐“群仙坛”到县城关帝庙谈演洞经,并到十字街为百姓谈演,其后送“慈旌宣化”匾额。

  我们了解到,现如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富乐洞经音乐几度衰落,80年代又得以复苏。现有三个坛日渐兴盛。

  富乐洞经谈演组织为洞经坛。主要管事人为坛长,其次副坛长、教经长及助持。坛长总管全坛,副坛长辅之,教经长负责教授洞经谈演和谈演时监经,助持协助坛长负责洞经谈演事宜。

  富乐洞经谈演经典都是外地传入,有的经籍如《大洞仙经》分上、中、下三卷,每次必须谈演完毕,其他经文则可择其重点用《大洞仙经》曲调谈演某部经文。

  主要经典是《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简称《大洞仙经》),此外还有《玉皇尊经》、《普度尊经》、《观音真经》、《太乙妙经》、《松沙经》、《三官真经》、《五斗真经》、《二度真经》、《解冤真经》、《地藏真经》等。

  洞经坛有严格的坛规,所有成员必须“三皈九戒”,即皈依、皈命、皈神;戒卖国求荣、不孝父母、赌、奸、盗、邪、淫、酗酒、茹荤。

  谈演前必须沐浴斋戒,会期吃素。入坛时着礼服(青衫、马褂、小帽、洁净鞋袜,禁穿皮鞋)。谈演中必须端庄正坐,不得歪斜,遵循“四勿”坛规(即“勿许瞌睡抽烟、勿许擅动音乐、勿许随地吐痰、勿许高声喧哗”);有事离坛必须跪拜三叩首方可出入;旧时女子不得入坛,要听洞经只能在门窗外,现女子可以入坛。

  我们观看了谈演洞经的一个过程,发现洞经谈演有严格的礼仪,仅以谈演《大洞仙经》举例如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