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大美唐布拉》(6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7日16: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新疆曲子的音乐唱腔属于联曲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它的音乐来源有“平、赋、越、鼓”四大调的说法。它曲调明快,唱腔通俗,易学易唱,善于博采众长,在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秦腔、眉户的艺术成分,还吸收了西宁的俗曲、河州小调、苏北民歌《茉莉花》、东北秧歌二人转、回族的花儿、撒拉族的撒拉调、锡伯族的《太平歌》等,更为奇特的是它还糅合了维吾尔、哈萨克民间曲调的音乐。多种民族音乐成分的融合,使新疆曲子戏唱腔高亢明亮、悠扬婉转,伴奏旋律独特,调式生动别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新疆地区汉族来源广泛、少数民族众多的区域特色,因此,就更能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新疆曲子中的一些广为流传的剧目,如《李彦贵卖水》《张琏卖布》《蓝桥担水》的一些唱段,许多乡民妇孺都能够随时随地哼唱几段。

  纪晓岚的《乌鲁木齐杂诗》中有“摇曳兰桡唱彩莲,春风明月放灯天”的句子。其中“彩莲”就是新疆小曲子的两个曲牌“采花”和“莲湘”。

  曲子戏的道白,使用陕西口音的新疆地方土语方言,诙谐幽默、亲切易懂、朴实活泼,受到当地汉族、回族以及来自西北各省移民的欢迎。同时还吸引了不少维吾尔族观众,甚至还有维吾尔族演员登台演曲子戏的。

  哈密有一个维吾尔族妇女就能用汉语演唱曲子戏,在当地传为美谈。当时迪化(今乌鲁木齐)有名的维吾尔族新疆曲子演员一个叫卡帕尔,一个叫阿不都古力,他们能熟练地演出好几个戏目。还有一位大约出生在19世纪末的维吾尔族民间老艺人,他擅长用唢呐演奏新疆曲子,并能演唱秦腔花脸,有“缠大净”之称。他对新疆曲子剧演唱也有独到之处,一人能演唱生、旦、净、丑等多种行当,而且吐字清晰,腔调准确,动作也飘逸潇洒,毫不矫揉造作。有时戏班在露天演戏,他在台下用唢呐伴唱,一板一眼都配合默契,不知情况的观众还以为是戏班人在台下伴奏。

  新疆曲子戏的伴奏以三弦、四胡、板胡、二胡为主,人手多了也可增低音乐器和弹拨乐器。打击乐有鼓、板、锣、铰等。自乐班子重在乐字,每逢婚丧嫁娶,冬闲年节,张家请、李家邀,无须酒肉款待,只求酽茶伺候。能唱的成本大套,初学者三言两句,唱的唱,拉的拉,场面十分热闹。

  新疆曲子的道白用的是新疆汉语方言兰银官话,唱词可分为雅、俗两类。内容属于历史故事、英雄人物、闺情爱恋的,文辞雅丽;属于传说故事、家长里短的,语言就通俗流畅、风趣幽默。

  例如,《张琏卖布》这出新疆曲子的传统古装小戏,通过一对夫妻之间生活中的小矛盾,歌颂了勤劳善良,鞭挞了游手好闲,其表演生动,充满生活情趣。张琏有一段唱:

  那一年你害娃娃,

  一心要吃个大南瓜。

  害得我,

  没办法,

  银子背了几疙瘩。

  跑哈密,

  过迪化,

  跨过盐湖星星峡。

  甘凉肃州全跑遍,

  没见南瓜在哪边。

  回头又返吐鲁番,

  买了个南瓜大又圆。

  骡子驮,

  大车拉,

  拉拉扯扯到咱家。

  切刀切,

  铡刀铡,

  煮了一锅大南瓜。

  唱词生动风趣,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还有:

  曾不记那一年,

  婆娘家浪门子,

  马花头斜拧子,

  借了王娘的黄裙子,

  一进人家的二门子,

  一脚踏翻了尿盆子,

  把你绊了个窄楞子,

  稀屎糊了一裙子,

  一家叫我赔盆子,

  一家叫我赔裙子。

  唱词运用了方言俚语,极其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更有新奇的唱词,就是上半句用汉语唱,下半句用维吾尔语唱,唱起来照样合辙押韵,听起来尤其幽默风趣。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同义词并联式,例如:“头戴缨盔拖马克,身穿战袍阔耐克,腰扎玉带别里瓦克,足蹬朝靴约提克,手拿大刀皮加克,胯下战马依夏克,来者蒙古大将喀勒马克。”另一种是同义词替代式,例如:“我正在房中呼啷待到(睡觉),忽听得门外斯凯待到(吵闹),开开门呀用目看,原来是阿当卧胡里待到(有人喊抓住贼了)。”这种唱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真可谓举世无双,充分显示出人民群众卓越的智慧和天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哈密工商会曾经组织曲子戏演出支持抗日战争的剧目,为抗日筹款。解放初期,察布查尔的锡伯人还用锡伯语演出了新戏《白毛女》《穷人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曲子戏的演出两度中断。改革开放以后,曲子戏的演唱逐渐得到恢复。

  现在,吉昌回族自治州已经有了属于政府管理经营的新疆曲子剧团,也就是国营剧团。此团被称为“天下曲子戏第一团”。

  到现在,新疆曲子已经先后挖掘、收集出100多个剧目,170多个唱腔曲调和曲牌。这些唱腔、曲调和曲牌,虽然大多吸收自眉户、鼓子曲、平弦和新疆各族民歌、音乐,但都在长期的运用中有所丰富和发展,带有浓厚的北疆地方色彩,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深为观众喜闻乐见。

  通过长期在农村演出的实践证明,新疆曲子剧不仅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陶冶着人们的道德情操,还生动地表现了民俗风情,更适应新疆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新疆曲子剧的历史演变、形成、发展,也体现出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借鉴的特征,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决定将新疆小曲子正式定名为“新疆曲子剧”。2006年,新疆曲子正式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疆人喜爱新疆曲子剧,就好像河南人喜欢豫剧、东北人喜欢二人转、陕西人喜欢秦腔一样。新疆曲子剧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蒙古人的灵魂之音

  在闻名遐迩的歌舞之乡,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唐布拉大草原上,音乐就像奶茶,就像手抓肉,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一提起蒙古族音乐,人们立刻就会想到马头琴。的确,凡是有蒙古族人居住的地方,就能听到马头琴优美的旋律;然而在新疆,一说起托布秀尔琴,天山南北的蒙古族人都分外自豪。因为托布秀尔琴是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人独创的乐器,是神奇地域造就的独特文化。蒙古人双手弹拨着托布秀尔琴,唱着天山一样深沉浑厚的传奇故事。

  卫拉特蒙古族,是新疆具有悠久历史的13个世居民族之一,他们保留和传承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托布秀尔琴就是历史悠久、原生态特点浓厚的蒙古族民间乐器。托布秀尔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烟云,与蒙古族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