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大美唐布拉》(6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7日16: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哈萨克族素以热情好客而闻名。巴塔是哈萨克族对远方客人到来后的一种接待仪式。凡有客来,无论熟识与否,均竭诚相待,以宰羊待客为体面的事,用羊的所有部位做成一顿丰盛的大餐,包括清炖羊肉、抓饭、纳仁等,若是贵客,还要宰一匹两岁的马驹款待。

  参加一次巴塔仪式现在很不容易。巴塔开始的时候,山里一片寂静,鸟儿和牛都不再叫了,只有羊儿老实地蜷缩在圈里,眼睁睁地盯着即将开始的这种仪式。

  巴塔仪式是这样的:年轻健壮的小伙子从羊群里挑选一只嫩羊,牵到已盘腿坐在毡房毡子上的客人面前或毡房门口,让客人过目,由客人中的一人(通常是长辈或是这一拨客人中的领导)代表客人说出感谢主人和祝福草原富庶、牧人吉祥、牛羊兴旺的话语。

  宰羊时,哈萨克人先把羊拖到门口,将羊头拉进门内对着客人,主人伸出双手恭敬地对客人说:“请允许吧!”客人做巴塔祝福后主人把羊拉出去,得到允许后,由阿吾勒(牧民集聚的村落)的长者双手平悬在胸前,手心朝上,头颅向天,嘴中道出虔诚的话语:尊贵的客人,你们来到我们哈萨克草原,祝愿你们健康长寿,祝愿我们哈萨克人幸福如意,祝愿草原上的牛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希望客人在我们草原上开心快乐!然后,长者双手向脸,轻轻抚摩,迅速放下。这时,主人才会宰杀羊儿。

  巴塔仪式上的饮食大约要等两个小时以上。客人和主人围坐在毡房里的方桌上吃着干果等零食。其间,女主人不停地为客人添加奶茶,男主人与客人相互让烟、聊天,聊草原、毡房、牲畜、阿吾勒、家庭,或与哈萨克人离着十万八千里的话题。客人可以走出毡房看辽阔的草原,或和哈萨克巴郎玩游戏。

  肉熟前,主人会摆上馕、奶茶、奶疙瘩、酥油等请客人慢慢享用,并伴以弹唱、讲故事、猜谜语等娱乐。

  开饭时,主人和客人要用铜制沙玛瓦洗手。然后,主人会按客人在他心目中的尊贵程度在毡子上排好座次,准备开餐。

  开餐的过程也很复杂。主人把盛在盘子里煮好的羊头献给客人中的尊贵者,以示尊敬;而客人要按哈萨克人的习俗把羊头从盘子里端起,拿起一把刀割下羊两颊上的一块肉放在盘子里表示接受,再割下一只羊耳朵给在场年纪最小的孩子(一般是男孩子,意思是叫他听大人的话),然后把羊头还给主人。主人拿刀将全羊的不同部位分为6大部分即巴斯(羊头)或江巴斯(胯骨)、阿斯克几利克(后腿骨)、乌尔唐几利克(大腿)或加乌仁(臂骨)、开里几利克(前腿板骨)、格玛拉几利克(前腿骨),并为双份,然后分别将这6个部位给在座的所有客人和主人的家人。

  年长而尊贵的客人吃羊头和臀部肉,女婿和媳妇吃带“比石”(羊腿上的关节)的肉和胸脯肉,小孩吃羊舌头、耳朵、腰子和心脏。

  纳仁是草原牧区哈萨克人的上等饭,常被用作招待宾客,一般在晚间食用。纳仁已不再是一个民族的饮食了,在新疆,它似乎成了游牧民族共同的饮食。生活在天山、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上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都喜欢吃这种纳仁手抓羊肉。

  纳仁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羊肉、洋葱和盐,其做法是:宰杀羊后去除五脏,把羊肉切成大块,放在凉水锅里开始加热,煮沸后撇去血沫,再用文火慢煮,并不停地扬汤止沸。两小时后,在已煮熟后的汤内放盐、葱,以保持肉香汤鲜。然后将肉取出,用原汁煮面片,捞出盛在盘子里,再把肉放在面片上,加些洋葱,这种连肉带面抓着吃的饭就叫纳仁。

  吃完纳仁,主人会请你喝一碗鲜美且极有营养的羊肉原汤,里面有胡萝卜、洋葱、香菜等,同时还要喝酒。酒碗只有一只,轮流喝,你不喝,下一位就一直等你。哈萨克人绝对不会逼着你喝酒,你实在喝不了就将碗口朝下,示意“我不行”,主人会原谅你的酒量的。

  如果主人和客人胃口好、酒量好,加上毡房内的热烈气氛,巴塔仪式一般会从黄昏一直持续到凌晨。接着,就是酒与歌的混合,就是醉的感觉。

  巴塔结束的时候,草原上依然一片寂静,羊儿睡了,天上的星星没了……

  诱人的“纳吾鲁孜饭”

  我早就听说,哈萨克人的“纳吾鲁孜饭”特别好吃,具有民族风味,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品味。恰好今年适逢哈萨克族过纳吾鲁孜节,我应邀到尼勒克一位哈萨克朋友的家里做客,才品尝了他们的“纳吾鲁孜饭”。他家做的“纳吾鲁孜饭”确实风味独特,很好吃。

  这种饭香味扑鼻,咸淡适宜,营养丰富。

  朋友对我讲了纳吾鲁孜节的来历和“纳吾鲁孜饭”的做法。

  他说,纳吾鲁孜节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根据哈萨克族的历法而出现的。哈萨克历一年为365天,和汉族的农历差不多,分四季,每季3个月,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另外5天放在哈萨克历的2月,此月为35天。哈萨克人根据自己的历法可较为准确地推算出四季转场、接羔、剪毛、配种及播种谷物的适宜时间,对畜牧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哈萨克人还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每年以动物命名。相传,在很久以前,许多动物聚集在一起,想知道即将到来的年份好坏,并对新年开头都感兴趣。它们商议进行一次比赛,看谁先看到新的一年的到来。骆驼因个子高大,是最有希望先看到的了,其他动物还得翘首张望。这时,老鼠偷偷蹿到骆驼的耳朵上,于是它比别的动物都先看到了新年的开头。骆驼一生气走了,从此,就以动物先看到的开头命名,老鼠排第一,依次为鼠、牛、豹、兔、蜗牛、蛇、马、羊、鱼、鸡、狗、猪。每12年轮一次。所以,哈萨克族有句谚语:“骆驼只凭个儿大,十二属相里却没有它。”

  “纳吾鲁孜”为哈萨克语,有辞旧迎新之意。它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是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前就有的。在哈萨克族古老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中,把农历正月春分这天(公历3月22日前后)作为元旦。这一天昼夜相等,被看作为“交岁”的一天,因而称作“纳吾鲁孜”,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

  节日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礼仪式,举行庆祝活动。人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走家串村,互相拜年。拜年时,宾主互相拥抱,祝贺新年,一起吃“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祝愿乡亲们在新的一年里老幼平安,六畜兴旺等。节日期间,人们还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弹唱、对唱、摔跤等。

  朋友告诉我,“纳吾鲁孜饭”按传统的做法,一般需要小麦、牛羊肉、皮牙子(洋葱)、胡萝卜、恰玛古、白菜、盐巴共7种原料。对于哈萨克族人来说,7是一个吉祥数字,就像汉族人喜欢8一样。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现在各种新鲜蔬菜种类繁多,所以,原料也可以增加西红柿、辣椒、笋子、葡萄干、杏干等,根据你的爱好而定。不过,所用材料各类必须是单数。

  做“纳吾鲁孜饭”的时候,根据吃饭的人数确定适量的材料。一般来说,使用大锅比小锅更好。小麦先在温水里泡半个小时,然后捞出用木棒砸去麦皮。这个不太好掌握,如果超市里有现成的脱皮麦仁,就可以直接买来用。把牛羊肉切片后,放入铁锅里翻炒,炒出香味,放入盐巴。再翻炒片刻,倒入准备好的各种蔬菜,加入适量的清水,煮半个小时。最后,把去皮的麦仁倒入锅中,大火煮开,然后文火慢煮,直到麦仁开花绵软。这样,一锅喷香的“纳吾鲁孜饭”就做好了。

  朋友告诉我,“纳吾鲁孜饭”的基本做法就是这样,但是,具体操作,要靠各人自己灵活掌握,不断摸索,取得经验,才会精益求精。好比菜谱对某个菜的做法写得很明白,但是,每个人按照菜谱做出来,味道却不尽相同。

  我想,也就是俗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面肺子和米肠子

  听说新疆有两种少数民族小吃,叫面肺子和米肠子,很好吃,风味独特。我很好奇,就想瞅机会品尝一下。说起面肺子,我不由联想起“夫妻肺片”来。

  我早就听说过成都的著名小吃“夫妻肺片”,后来到成都出差,就专门品尝了这道名吃,觉得确实很美味,又麻又辣,是典型的川菜味道。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夫妻肺片”的来历。据说,成都附近有个回民聚居的地方,回民因为信奉伊斯兰教和本族习俗的原因,他们一般不食用牛羊内脏,多数是丢弃了。每天早晨,由伊斯兰屠师念经之后,把牛羊屠宰分割完毕,肉送到市场上出售,清理下来的内脏就丢在屠宰场一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