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大红儒商》(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2日15: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陈嵩生

  皇城村,顾名思义来头不小。原来这里是康熙皇帝曾御驾亲临的地方,也是经圣上恩准修有宰相府的所在。靠山近水的“皇城相府”是个既有官府又有民宅的村落,住满了陈姓人家。好奇之下,怀臻和神父就在这里停了脚,在一位好客的陈姓人家住了下来。怀臻意外得知,这家主人也是“法”字辈的,比怀臻父亲年长,怀臻尊称他陈大爷。离此家不远就可看到依山筑成的城墙。陈大爷说那就是大官陈廷敬的住处。当地村民对外国传教士并不陌生。粗茶淡饭之余,陈大爷像说书似的把陈廷敬伯父陈昌于明崇祯壬午年(1642年)建内城,陈廷敬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外城的始末缘由慢慢道来。陈廷敬乃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人,从小智力过人,喜好读书,先是考中举人,后又考中进士,以后不断升迁。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为政清廉。此后,做过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高官,还曾参与编纂过《康熙字典》,康熙皇帝为他亲笔写了挽诗。据说,这支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共出了四十一位贡生,十九位举人,并有九人中进士,六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

  远远望着高不可攀的相府城墙,怀臻肃然起敬。原来陈家也出过这样的大人物。可是在陈大爷家周围,陈姓穷苦人家几乎占满了全村。听说陈廷敬的后人有经商发迹的,也有落魄衰败的。都是陈姓人家,为何却是如此的不同?夜不能寐,怀臻静坐在一盏油灯前发愣。

  “怀臻,还不睡?”柯莱芒神父还是老习惯,用冰凉的井水漱洗过后,在怀臻身边坐了下来。

  “我在想村里这么多陈姓人家,境况竟有如此之大的差别!”

  “你说的境况,我听不大懂,可能猜到你的意思。”神父试着用他所能掌握的中文词汇做出回答。实在难以用中文表达的,就说法文,然后再试图用中文解释那个法语单词或短语,直到怀臻明白了、记住了为止。就这样,怀臻学了法文,神父也学了中文。

  “你说的是他们不同的Situation。”

  “Situation,境况。”怀臻重复。

  “对。境况,situation。从你和这里的朋友交谈中,就我所能理解的,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文化程度的不同,有没有知识。”

  “这里大多数人不识字。他们太穷了。”

  “可也有不少穷人和他们的子女刻苦读书成功了的。就说河南的同乡,老子、玄奘、司马光、杜甫、岳飞就是典范。”

  “您知道得比我还多。”在一个外国人面前,怀臻深感惭愧。

  “我爱河南,更爱河南人。最近,我在收集端木子贡的故事……”

  “《论语》里说的子贡?”《论语》是私塾的必修课。

  “是。他也是河南人,孔子的学生。”

  “也是人们信奉的财神:‘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这我倒不知道,请你写在我的本子上。”

  怀臻在神父的厚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这八个大字,还在下面注明了“端木子贡”。

  “真好!成功的商人后面,也要有文化的支持。我想把子贡的故事翻译成法文,介绍给家乡的朋友。”

  “太好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知识,寸步难行。”

  “说得好!”神父又翻开了笔记本,“还请你把这十六个字写下来。”

  怀臻一脸肃穆,写下了那十六个字后,又写下了四个大字:“事在人为。”

  “我懂你的意思。就是我们说的,有志者事竟成。你的前途只能靠读书,努力读书,获取知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什么意思?”

  “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话,就是读书能发财,读书能娶到美人。”

  “这个我不能都同意。读书不是为了发财娶媳妇,是为了提高自己。”

  “您说得对。提高自己正是我唯一的出路。”

  “不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向你提起留法勤工俭学。”

  “这就是您为什么教我学法文。”

  “去不成法国,投考北京大学法语系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这可是我朝思暮想的。就是不知道行不行。”

  “你刚刚说过的,事在人为。”

  “对!事在人为。要敢做别人做不了的事。”

  两人从山西回河南的路上几乎没谈别的话题,全是有关怀臻离家出走奔京城的事:陈家家里的事如何安排,“陈家土布店”的事如何交代给老四同刚,从济源到北京千里行程的详细路线;柯莱芒神父还详细地向怀臻介绍了他所知道的有关留法勤工俭学和北京大学预科的一些事,并给他在北京的朋友写了信,请他们关照陈怀臻。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怀臻心里一下明亮了许多。学识面前,不分贫富。陈廷敬的学而优则仕,对怀臻来说虽然高不可攀,学则有前程,却是他可以指望的。关键是要有这个志气,有这个胆识。不管怎么说,他离家出走闯京城的决心是下定了!

  进京赶考的决心虽说是下定了,可要说服家人却没那么容易。这一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怕爹娘伤心,怀臻对打算出走的事只字不提。可从爹的眼神里,他看到了老爹对他的支持和赞许。难过的一关是主持家务的大哥和碎嘴唠叨的二哥。二哥同举一百个不愿意怀臻进京赶考。少个壮劳力不说,家里有为难事和谁商量?其实,同举心里有他的小九九,一心惦记分家的他最怕怀臻出走会从家里要钱。大哥同福也发了话,不愿意怀臻进京。同福是实在人,并不在乎给怀臻盘缠钱,他最担心的是家里会失去个真正有主意,能办事的人。在这节骨眼儿上,陈怀臻请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在他住的窑洞开了个兄弟会。

  在怀臻、同刚和同昌的窑洞里,炕桌上摆满了酒菜。怀臻给兄弟们倒满了酒,举起杯来。

  “我先敬哥哥和弟弟们一杯。”怀臻一饮而尽,“今晚,我想和兄弟们说说心里话。”

  “又是你要进京赶考的事。”同举又皱起了眉头。

  “是。”

  “老三,不是我说你,怎么就这么犟。咱这一大家子怎么能离得开你?”一提这件事,大哥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大哥,我都盘算好了。地里的事有您在,我帮不上大忙。咱家土布店的事,我已经安排好,同刚能料理。同刚,你说说。”

  “三哥把店里的账都理清理顺,里里外外都立了规矩。三哥带着我和同昌走访了方圆百十里的客户,大都签了订货的字据。有我和我的弟兄们,没人敢欺负咱们。”

  “就你们那些年轻后生,顶什么用?”同举自己本事不大,可谁都看不上眼。

  “可不敢这么说。如今河南闹土匪,全国都出了名。同刚一伙弟兄不光保护咱土布店,也能保咱家里地里的平安。”

  大哥同福连连点头,“说得也是。就是不能为非作歹。”

  “那怎敢!我们这是联防。”

  “联防?”

  “不只是防卫咱们陈家,弟兄们各家有难处,大家也是一起帮。”

  “我可就不懂了,”同举把刚端起的酒杯又放下,“家里安排好好的,你为啥就非要离开家进京?”

  “眼下是好好的,往后怎么办?”怀臻可得着了个话题,“如今军阀混战,十年九灾,咱们陈家就不再求条生路?俗话说,狡兔三窟。咱们得往长远里想想,为咱们子孙后代想想。”

  “进京赶考得花多少钱?咱家哪儿有那么多钱?”

  “我不要家里钱,一分钱都不要。”

  “说胡话,没钱你咋进京?”大哥同福责问。

  “凭我的本事,能行。我要的是兄弟们的理解和支持。”

  “我支持三哥,多条路总归是好事。”同刚大声说。

  “我也支持三哥。”同昌跟着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