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大红儒商》(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22日15: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陈嵩生

  又矮又瘦的陈法元,貌不惊人,话不出众,不声不响,却聪明过人,敢作敢为。他在下雁门村外没人看得上的荒山上,又一小片一小片地开荒播种,一小片一小片地耕耘收获。一小片,一小片,再加上父亲开出来的那些地,就成了这里一大片,那里一大片。特别是三儿子同新出生后,给陈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福气。陈家虽然还住在原来的窑洞里,可是人丁兴旺,连着又生下了二男二女。连年的好收成让家境有了长进。过了三十而立之年的陈法元夫妇心里明白,更长、更难的路还在后面。他们只是又挖了几孔窑洞,全家还是过着勤俭节省的日子。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破费就是在锅台边上新添了一瓶菜籽油。让人好奇的是这瓶油一年到头老是满的。其中的秘密是法元媳妇熬汤做饭时的诀窍。等满柴锅的汤汤菜菜烧得滚开的时候,她打开油瓶,先用一根长筷子在柴锅里搅搅,再把带着汤水的长筷子插进油瓶里,再麻利地把长筷子放进柴锅里。柴锅里的汤菜立刻漂起了油星儿。再看油瓶还是满满的,因为长筷子早已把更多的汤水带进了油瓶。陈家的这个规矩代代相传,只是后来有了点改进。到了大年夜,法元媳妇一准会打开一瓶新菜籽油为全家做年夜饭。原来那瓶一多半是水,一小半是油的老油瓶,传给了成了家单起伙的大儿媳妇。陈家慢慢地攒的那点儿钱真是从嘴里省出来的。陈法元把这些钱包得严严实实的,趁夜深人静都埋在了窑洞旁的大柿子树下。积少成多,陈法元自有他的安排。

  艰苦创业的陈法元深知大字不识的苦处,不管家里多穷也要让他的五个儿子念私塾。下雁门请不起私塾先生,只好把儿子们送到上雁门陈家祠堂坡上的私塾。说是私塾,其实就是借用陈家祠堂的观,请一位花白胡子的老师,教十来个孩子念《百家姓》和《三字经》。孩子们的父母按人头给老师钱。老大同福种庄稼是把好手,可就是不爱念书。老二同举体弱,三天两头生病。老四和老五还太小,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老三同新身上。私塾里的孩子们越教越少,最后只剩下了同新一个。陈法元宁愿多交钱,也让同新念下去。从小看大,同新这孩子不单长得有灵气,而且特别爱动脑子,爱念书,平时不言不语,心里有准主意。私塾老师特别喜欢同新,给他起了个别名:怀珍。老师很快就教不了怀珍了,把他推荐给轵城私塾的老师。没过一年,轵城的私塾老师也教不了怀珍了,又把他推荐给济源私塾的老师,德高望重的陈法培老先生。这成了怀珍一生的转机,也成了下雁门陈家脱贫的契机。不是靠那几片地,不是靠在丘陵坡地上苦干苦拼最多混个不挨饿。靠的是陈法元的好志气,靠的是陈怀珍从小启蒙的知识和日后进取的学问。没知识,没学问,就没有陈家的前途。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县。可早在582年,天下闻名的济渎庙就建成了。为的是纪念发源于济源,独流入海,和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的济水济渎神,也称北渎大济之神。济水之源的原城虽然曾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可是济渎庙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是,一千三百多年的文化底蕴还在。在济源一中的前身济源师范学校于1929年迁入济渎庙之前,这里门槛很高的私塾就成了周围学子向往的所在。陈法培老先生就在这里主持了一间只收很少学生的私塾。按理说,法培老先生和同是“法”字辈的陈法元还没出五服。为了避嫌,法培老先生提出额外收的这个新学生必须先要经过考试,让陈怀珍当场做一篇文章。考试那天,老师出的作文题是《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怀珍不急不慌,洋洋洒洒写就了一篇长文。法培老先生当场批阅,甚为满意。他一边批点,一边又给怀珍讲了许多有关这一命题的典故。老先生很喜欢怀珍的朴实为人和犀利文风,深感孺子可教,建议陈怀珍不如把名字改为陈怀臻。老先生解释说,“珍”只是珍宝,而仅怀有珍宝,并无多大作为。“臻”则是追求永无止境的最高境界。如能真的做到“怀臻”,必定步步登高,今生今世受用不尽。最后老先生命怀珍在他的文章末尾署名,作为范文让私塾的学生传阅。怀珍以他工整的小楷写下了三个大字:陈怀臻。从此怀珍有了新名号,这篇试文的题目也成了他一生不断领悟和实践的座右铭。

  没想到,不久这处私塾因陈法培老先生得了重病停办了。临别之前,法培老先生把怀臻叫到病榻前,劝他去考沁阳中学。老先生说私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已经落伍,无法满足怀臻的需求。因为当时济源还没有中学,老先生建议他报考怀庆府(现沁阳)中学。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废科举,原来怀庆府衙门所属的覃怀书院改建为覃怀中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更名怀庆府中学校。1913年,定名为河南省立沁阳中学校,面向沁阳、温县、孟县、济源、武陟、修武等县招生。河南省立沁阳中学校是河南省最早建立的中学之一,也是离雁门最近的中学。怀臻当然愿意上正规的中学,父亲和家里也是全力支持。喜欢挑战、勇于战胜挑战的陈怀臻不负众望,一举考上省立沁阳中学,成了雁门有史以来唯一中榜的“状元”。

  1915年,穿着家里缝的新土布褂,骑着借来的骡子,驮着铺盖卷儿,在四弟同刚陪伴下,陈怀臻在家人和乡亲们的欢送下离开下雁门。兄弟俩倒换着这个骑骡子,那个步行,那个骑骡子,这个步行,走了八十里路,远远望见赫赫有名的怀庆府。兄弟俩不敢怠慢,拉着骡子来到覃怀古道。坐北朝南,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上高悬“河南省沁阳中学”的匾额。门外的两个石狮子虽不大,却栩栩如生。蜂拥赶来报到的学生们,全都是长袍马褂,大多是坐马车来的。唯独陈怀臻兄弟拉着头大骡子,穿着土里土气的土布褂,惹来阵阵的讥笑。气得同刚撅着嘴,要不是怀臻紧拉着,他早就和那些阔学生干起来了。

  陈怀臻明白家里供他上沁阳中学,少说也得花掉多年一半的积蓄。他和爹也说过他的犹豫。可是爹只说了一句话:“这不是只为你,为的是全家。”怀臻不顾富家子弟的嘲讽,一头扎在书堆里。在新潮老师的教导下,他眼界大开,学识大进,在班里很快就名列前茅,把那些富家子弟远远甩在后面。在沁阳中学这几年,陈怀臻不仅长了知识,更长了身体。学校的体育老师来自陈家沟,精通陈式太极拳。除了体育课,怀臻拜他为师,学会了整套的一百单八式。师傅见这个学生加徒弟为人实在,勤苦练功,把自己的气功绝活也悉心传给了怀臻。几年后,陈怀臻以全校最优成绩毕业的时候,他的太极拳和气功也突飞猛进。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注重内功的陈式太极拳,怀臻虽然还远远没学到家,可是他运足了气,一个推掌,一招借力,能把个大小伙子摔出几丈远,几个人也近不得他的身。陈怀臻以深深感恩的心情,永远怀念沁阳中学。

  陈法元的远见卓识,在庄户人家中十分难得。一般庄稼人,把地看得太重了,把钱看得太重了,把文化和知识又看得太轻了。作为陈家唯一不仅能识文断字,还能说出许多道道的文化人,陈怀臻很快就对陈家走上发家之路起了无人能顶替的作用。一年河南大旱,雁门临近的一家财主为了还赌债,急于把十多亩的棉花地出手。陈法元看准了这个机会,深夜从大树底下挖出了所有积蓄的银圆,第二天带着同福和怀臻,由中间人领着来到了这家财主的大院。这位中间人也姓陈,算是远房本家。一路上他一再嘱咐法元可得小心谨慎。由于急于出手,卖主要价虽然不算太高,可是包含着所有棉花苗的估价。如果地里的棉花苗禁不住大旱枯萎无收,那可就赔大发了。陈法元只顾低头赶路,一句话也不吭,同福一再唠叨嫌要价太高,只有怀臻默默不语。进了院门,全是高大瓦房,宽阔的庭院。下人把陈法元一行引进了西屋。一位瘦骨嶙峋的中年人正躺在罗汉床上托着一根大长烟袋,对着一盏精致的小油灯,一口一口地抽烟。法元他们哪里知道这就是抽鸦片,俗称抽大烟。

  “大爷,我把买主给您带来了。”中间人低头哈腰,轻声说道。

  “坐吧。”这位大爷有气无力地说,“带钱来了吗?”

  “带来了,都带来了,”中间人急忙回答,“买主还有个请求。”

  “怎么着?还外带条件?我这价可是不能再低了。”

  “是,是。法元,你赶快跟大爷说说。”

  “就依您的价,我不还价。就是想让您再搭上您在下雁门的一小片地。”

  “嗬,你够厉害的。”这位大爷头一次抬眼看了看陈法元,“是哪片地呀?”

  中间人赶忙呈上一张手画的图纸,“就是这小片地。不大,离您府上也太远。”

  “就是这片地啊?”

  “是。您要是答应,我当下就在字据上画押按手印,当下交钱,一分不少。”陈法元一点不含糊。

  “看来,你是个实在人。看在咱们乡里乡亲的分上,就这么办吧。师爷,你把字据改好了,让他们看看。签字画押,交现钱。”说着,这位大爷又躺下来,接着抽他的大烟。

  师爷把陈法元一行人带到账房,改好了字据,交给了陈法元。法元又把它给了同福。同福看了看,又交给了怀臻。怀臻仔仔细细把修改的字据读了几遍,对师爷说道:“师爷,字据改得都对。您看是不是再加上一条:卖主同意在售价内含有下雁门那小片地,详情见所附图纸。”

  “好,是应该把图纸附上,买卖双方都清楚。你还有另外一张图纸吗?”

  “早就准备好了,一式两份,都是我画的。”

  “你这小伙子真精明。这可省了我的事了。”

  “还得求您件事。我爹不识字,字据上由我代我爹签字,再由我爹画押按手印,您看如何?”

  “有此先例,就这么办。”师爷还真痛快。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