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孝河人家》(26)

x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16日15:0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荣生

  任同和马鸿鹏相跟着在几个粥棚间缓步溜达着过来,看着这些生活无着落的难民在接受施粥,一个个骨瘦如柴,脸色惨淡,心情十分沉重。任同说:“我有个想法兄弟,不知你意下如何?”马鸿鹏说:“你说出来,我听听。”任同考虑再三,郑重地说道:“我这样想,要留住乡亲们跟我们去修渠筑坝,施几天粥,甚至几十天都无济于事!”马鸿鹏有些不解,说:“你什么意思?”任同说:“我的意思是要赈粮,给这些难民发放些粮食,让他们自己的锅里有米下才行!”

  马鸿鹏淡淡一笑,说:“我说老兄台呀,还是现实点好。从古至今,人类忙碌奔波,最首要的就是解决吃饭问题,然后有劳动能力的要承担责任,养活那些老弱病残的家人,这道理谁都懂。可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是粮食紧缺,那么多难民,凭我们任马两家的财力,怎么办得到?我不是不同意向乡亲们赈粮,问题是到哪儿、想什么办法弄到那么多粮食呢?”

  “我们任马两家财力不济,可以去赊、去借呀,向别的大户,向百逢源李元晋大哥粮栈去借。”

  “这大荒年,是有难处的。百逢源李元晋大哥已经很够意思了,无息借给那么一大笔款子,还怎么好意思再去向人家开口?即使开口去借,人家借不借给很难说。至于张家和陆家,就是打死我,我也不再跟这些人家打交道了!实在没办法,我马鸿鹏宁愿倾家荡产,将我们马家的全部家资,包括几处大院当出去!”

  听马鸿鹏这么说,任同陷入一阵沉思之中。

  二人停下说话的时候,正好走在玉秀和元民所在的粥棚外,他们的对话让玉秀都听在耳里。玉秀变了神色,突然从粥棚里走出,马鸿鹏与任同发现玉秀,跟玉秀打招呼说:“玉秀,想不到你也会来这里!”

  玉秀上前说道:“二位叔做积德行善之事,惊动这么大,我怎能不来!二位叔什么事一向瞒着别人,刚才二位叔的对话,玉秀都听见了!”

  “别掺和大人们的事,听见什么了?”

  “我就要掺和!二位叔不仅施粥,还想发放粮食赈济这些灾民,大侠叔和任叔正为粮食的事发愁呢!哼,俺听了大半天,你俩说来说去,还不是说我们陆家和张家吝啬吗,很伤人自尊的!”说过这话,就气急败坏地跑走了。

  “玉秀!你……”马鸿鹏与任同被玉秀说得一下愣住,不解地喊道。

  马鸿鹏说:“玉秀这孩子,看上去温文尔雅,骨子里却要强得很,你不让她掺和,她偏要掺和!”

  任同摇了摇头,说:“玉秀这么憋屈着一肚子气回去,陆家又有一出好戏要唱了!”

  两人正说着,见元民从粥棚里走出,瞥去任同和马鸿鹏一眼,就喊着玉秀追了上去。

  看着跑出去的元民,任同说:“我真想不明白,陆文魁怎么会那么利令智昏?那天找到我,说他打算跟我们任家的商队相伴走趟皮货生意,本银不够,张元宝答应借给他三万两银子!哼,张元宝是什么人,无利他肯早起吗?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他对陆文魁的好,是想让陆文魁把女儿玉秀嫁给他儿子做媳妇!”马鸿鹏满脸忧虑之色,停住脚步说:“陆文魁,这个不知孰轻孰重的糊涂虫,他答应了没有?”

  任同说:“他怎么能不答应?早上来这里的时候,正好顶头碰上陆家二掌柜王九。王九一见面话没几句,就十分得意地告诉我说,昨晚他跟陆文魁到张家落实借给银子的事,顺便成全了一桩姻缘,陆文魁答应把女儿嫁给张元宝的儿子做媳妇,张元宝一高兴,四万两银子,连‘借’字都不说了,说既然结成儿女亲家,什么借不借的,就拿去用吧!”

  马鸿鹏恍然大悟,说:“怪不得来这里之前,陆文魁会一改常态来我府上,很慷慨地送来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假惺惺地说,你们马家和任家投巨资修复孝河灌渠积德行善,大行义举,他陆文魁虽然手头紧,但也算是一份心意吧!事实上,这一万两银子,完全是玉秀这孩子逼出来的。而且,是拿他的女儿做牺牲品,做了这样一笔黑心交易!”

  任同忿忿地说:“王九这人真是个大混蛋,他怎么能干这种缺德事?人说媒人是戥和秤,虽说张陆两家门当户对,可男女双方能差十万八千里。玉秀相貌端庄,乖巧伶俐,能文能武,心又善;张元宝的儿子我见过,倒是长得高高大大、胖胖墩墩,可是一脸的憨相,傻不拉叽的,智力连十岁孩子都不如!这样两个人,怎么能做夫妻?”

  一听这话,马鸿鹏眼里直冒火星,骂道:“王九这王八羔子,不干一件人事!充其量不过是张元宝的一条狗!过去我跟他生意上打过几次交道,人阴得很,奸诈狡猾,真不是个东西!”慨叹一声,“玉秀那么好的孩子,让这些家伙给毁了,订给我家元军这么多年,我都当女儿一样看待呢,真心疼死人了!”

  见马鸿鹏很痛心,任同忙道:“花花世界,什么事都有,快别伤感了大侠,还是说我们眼前的事吧。走,我们到那两个棚子那头看看去。”

  二人边走边聊。任同说:“依我的意见,这粮是非赈济不可的,要不,我们开工了,总不能见天用这种方式施粥。”马鸿鹏说:“你说得完全在理,可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弄到粮食,粮食怎么个发放,总得有个好的办法。”

  任同点了点头,郑重地说:“大侠,你看这样合不合适:这粥棚我们不能停,按济世扶危去考虑,作为社会层面那些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者的保命粥。这个,一天按三石米计算,一个月九石米,按三个月施粥期算,三九二十七石米。对那些有劳丁能干活的人家,赈济粮食,平均每户每月按一石米发放,一石米按二百斤算,节俭些,差不多也填住肚子了。按五百户人家算,一个月五百石米,按四个月工期算,五四两千石米。通常一两银子可买到两石米,这大灾年粮食奇贵,按市价一两银子五升米计算,我算了一下,开粥棚和赈济发放,两项总共二千零二十七石米,共需花费银子还不到四千一百两。所以总算下来,我们预计投入的四十万两银子,就算工料费再昂贵,也用不了那么多银子。”

  “看来,这事你已考虑过了。我是说,那赈济劳丁户的粮食,到底怎么发放?”

  “我是这样考虑的,也不知合适不合适。让那些劳丁户自己来报名登记,有必要的话,双方写一纸保证出工的合同,逐月发放。”

  听任同算得斤是斤两是两,头头是道,马鸿鹏一锤定音道:“这样挺合适的,那就这样办吧!把喜炮买好,大后天就开工。到时候,举行个简单的开工仪式,高兴高兴,给大伙鼓鼓劲。”任同说:“那就这样定了,还按原计划,一开三个工段,各工段领班、大工匠我都攒点好了。”

  二人说着走了过去,见又来了一群难民,粥棚前顿时拥挤不堪。马鸿鹏紧走几步,过去站在一个高台上,对挤来挤去生怕领不到粥的难民喊道:“乡亲们,不要拥挤,保证大家都能吃上,我们任马两家粥还是供得起的!乡亲们,我是全泰公字号的马鸿鹏,现在,我以任马两家的名义告诉大家,这粥棚是专门为社会上当下揭不开锅没饭吃的老弱病残者开的,打算开好几个月!另外,从明天起,大伙中间打算跟任马两家修复孝河灌渠一起干有劳力的人家,任马两家另行发放赈济粮,让大伙自己锅里有米下!这些人家,自己到全泰公马家和同义泉任家报名登记,为了取得相互信任,去时双方要留一纸合同。从今天开始,任马两家就设点安顿专人侍候大家了,希望大家抓紧去办理,并互相转告,能有更多的人去领赈济粮,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我们任马两家修复孝河灌渠的劳动中去!”

  粥棚前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干脆从长龙阵里出来站在那里听马鸿鹏发话。人群中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赞叹道:“唉,这大灾年,施几个月的粥,还要发放赈济粮,真是积德行善啊!”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附和道:“何止这些?投资为孝河人家修复灌渠引水浇田,度过灾荒的义举,真称得上尧舜之德了!”

  见那几个人背着行李,任同问那老汉道:“这位老乡台,哪里人呀?”

  老汉道:“祈县的。”

  任同又问那中年汉子:“这位老乡呢?”

  那汉子道:“俺是汾阳杏花村,才刚赶过来!”

  任同问:“乡亲们打算往哪里去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