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问心》(1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8日14:1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沐莲

  “快给四安一点儿水喝,他一路上老喊口渴。”娘跟大妮说。“喝热的吧,这儿的水比咱老家的水硬,喝凉水怕会闹肚子。”娘不放心。“三安呢?二妮呢?”娘突然发现少了两个孩子。

  “他俩去房东头晾蒿子去了。”爹答道。娘走出去一看,他俩正把刚割来的蒿草一棵一棵地平摊在地上。见娘来了,高兴地说:

  “娘,这样干得快,风一吹,明天烧火就不冒烟了。”二妮说。

  “好啊,孩子,先进屋,娘给你们熬点儿粥喝吧。”

  “是米粥吗?”三安问。

  “没有那么多米呀。孩子,用高粱面煮冻白菜吃吧。等咱有了粮食,娘天天给你们做米饭吃。”娘想:就这样也只能凑合着吃三四顿了,过两天还不知吃啥呢。其实这一整天娘都在琢磨:明天,四个人来炉上干活儿,好歹有两顿饭吃。可是,三安、四安、五安和二妮咋办?实在不行的话,我那份给孩子们拿回来?大妮也能省出点儿来。

  第二天一早,爹和大安就来到了炉上,正赶上伙计们吃饭。这些伙计都是外地人,住在炉上。一见爹和大安来了,昨天给爹窝头的那个伙计端着碗先站了起来。

  “大安,快叫大爷。”爹指指那个伙计。

  “我姓张,这里就我一个姓张的,以后你们就叫我张师傅吧。老掌柜让我给你俩当师傅,先学打马掌和马掌钉。今天大兄弟先学抡铁锤,大安先跟着拉风箱。拉风箱也是力气活,不能偷懒。要是风力跟不上,火就烧不旺,铁就烧不红。铁不红、不软就打不动。只有把铁烧软了,才能用锤子砸得它要扁就扁,要长就长。”张师傅比爹大两三岁,说话、办事都很明快,也很周到,几句话,说得爹和大安心里有了一点儿谱。

  “那我去吃饭,你们爷儿俩先去炉棚看看。”爹和大安走进炉棚一看:呵,还真像个小铁工厂,很暖和。熔铁炉很大,炉火正压着,炉子后边有一个半人高的木头风箱,连在熔铁炉上。两台砧板,一大一小,用来打制不同的铁器。大小铁锤、大小钳子,都竖在一边,很整齐。靠墙放着一排铁架子,上面摆放着各种铁制品:有锹、镐、锄、镰、叉、刀、剪、勺、马掌和马掌钉等等。据说,有一个伙计专门跑去乡下推销。

  炉棚门口,有一个专给牛、马挂掌用的木质拴马桩,好像两个“井”字上下摞着一样。冬天地上都是冰雪,牛和马的蹄子上如果不钉上铁掌,很容易滑倒。

  炉棚后边,是一大堆焦煤和废铁。

  爹一边看,一边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开上一间铁匠炉就好了!大安看哪儿都新鲜,拉拉大风箱,又拎拎大铁锤,问东问西。

  娘临出门时很不放心地一再叮嘱三安和二妮:

  “你俩可别到外边去玩,在家看好他俩。五安要是哭了,就哄他睡觉,别忘了给他点儿水喝,别玩儿火。晌午我想法给你们送点儿吃的回来,二妮喂喂五安。”来到炉上后娘问老爷爷:

  “做豆腐、摊煎饼,得提前泡豆子、泡米,你看哪天泡?还有,就是每顿做什么饭、做多少,都得您老吩咐我才行。”

  “行啊,每天早晨来了就告诉你。明天做豆腐吧,得你们俩自己推磨。”

  娘是干惯了活儿的人,听完这话心里就有数了,眼睛里都是活儿,拿起来就干。大妮捡碗筷、收拾桌椅、扫地。把院里、院外的零碎东西都归归堆,又去清干净灶灰、抱柴火。娘舀了一瓢麸子,掺上泔水搅匀,提起铁桶就去喂猪。猪还不大,“嗷!嗷”地叫着。

  “别叫唤了,这就喂你。”娘说,“这猪吃的不比我和孩子们差。”娘当时很想抓把麸子煮煮吃,“可是不行啊,这不是咱自己的东西。”

  中午要蒸窝头,炖萝卜土豆汤。娘和面,攥窝窝头,闻着玉米面那个香啊,“这可是纯粮食,一点儿糠皮都没有。我那孩子们要是每天都能有这东西吃,那俺就翻身了。”娘摸着玉米面,这样想想,好像挺开心。

  土豆,好多年不见了。大妮拿着,像见了宝贝似的,不忍心用刀削掉土豆皮。

  “娘,这土豆皮不是能吃吗?”

  “孩子,这不比在咱家,薄着点儿削吧。”大妮削的那土豆皮,薄得就像剥掉的一层纸,一点儿白肉都不带。就这样,大妮还是舍不得把土豆皮倒进泔水桶里喂猪。眼看着土豆皮被一点儿一点儿地削进泔水桶里,她很心疼。大妮很老实,没敢想抓把土豆皮揣兜里。

  中午,开饭了,爹和大安吃得很香,简直有点儿狼吞虎咽。大妮端着菜汤,拿着窝头,不敢吃。眼睛疑问地一会儿看看娘:是吃呢,还是给弟弟妹妹们留着?娘盛了碗汤,拿起一个窝头,掰下一点儿放进嘴里,嚼了半天也没咽下去。尽管肚子很饿,尽管早就盼着吃顿饱饭了,可就是咽不下去。一想到家里还有四个饿着肚子的孩子,娘怎么能咽下这口饭呢?

  这些,都被老爷爷和那位张师傅看在眼里。他们先是看着,什么也没说。好像也想知道,这一家人面对吃饭这个大问题时,如何处理?

  其实,娘的心思不难猜透。那是一颗天底下最珍贵的母爱之心:面对难得的饮食,娘一定是先让孩子们吃饱!生命攸关之时,娘一定是先让孩子们逃生!哪怕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

  这时,只见张师傅在老爷爷耳边说了几句什么。老爷爷站起身,走了过来,无奈地对娘说:

  “旺子媳妇,不吃饭没法干活儿呀!我也知道,你还有几个孩子没吃的。这样吧,你们母女俩算个例外,一顿给你俩六个窝头,汤管够,窝头不吃可以带回去。晚饭,你要是愿意,也照着这样办。”

  “哎哟,那可谢谢老爷爷,谢谢老爷爷……”娘高兴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两眼满含泪水。其实娘也是这样想的,可就是不知该怎么说出口。自己初来乍到,麻烦事多了,怕人家嫌弃,那时就无路可走了。

  六个窝头,大妮吃一个,自己吃半个,还剩四个半,都带回去,三个大点儿的孩子一人一个,五安半个。最后一个,明早爹和大安一人半个,用带来的那点高粱米面做点儿菜粥就能凑合一顿。那点儿高粱面不多,得匀和着吃。娘心里这么盘算着,让大妮把窝头送回去。娘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爹乐了,张师傅好像也在悄悄地乐。

  晚饭,一般都是大子粥,爹和大安还是在炉上吃。娘和大妮那份,装在泥瓦盆里,夹上点儿咸菜,带回去和孩子们一起吃。

  那天大安拉风箱手磨起了泡,娘看了心疼地说:

  “咋弄成这样?很疼吧,明天敷上土豆片吧。”

  “哥,我削土豆皮,明天给你弄点儿敷上吧?”大妮说。

  “你咋没拿点儿回来?”

  “那可不行!”娘说。其实,娘要是悄悄地弄出点儿粮食拿走,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娘没有那么做。娘对孩子们说:

  “人家给咱多少,咱就吃多少。不够,咱自己想办法。咱不能明一份、暗一份,做人不能没有廉耻。记着,到什么时候,咱宁可吃点儿亏,也不能坑人家、骗人家。”

  就这样,老爷爷很放心地让娘在炉上做事,有时候还主动让娘带点儿豆腐渣回去吃,娘很高兴。

  不过,好日子刚过去三天。那天傍晚,警察署的那个小高丽就带着一个人来到炉上,让所有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儿,挨个儿看了看。看到张师傅时,另外一个人点了点头。这时,那个小高丽瞥了大安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当天夜里,那个小高丽到家里来,把大安叫了出去,让大安随时报告张师傅的情况,否则就要取消大安的户口。说完,还照着大安脑袋使劲打了一巴掌。

  大安回到屋里,如实地告诉了正在担心的爹娘。爹说:

  “这是让你告密呀,不知张师傅犯了啥事?”

  “这事恐怕不简单,他爹,明天你还是把这事告诉张师傅,他不像是坏人,让他给拿个主意吧。”

  “张师傅是不是他们说的‘抗联’啊?”大安问。

  “别乱说!听见没有?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爹好像知道什么是“抗联”。

  第二天,张师傅得知后,赞许地拍拍大安的肩膀,对爹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