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荒门》(3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4日15: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刚

  灞河、辋河两岸,一个连着一个的遗址从辋河口到华胥镇仅40华里中,就有阎家村、黄家沟、蒉山、小寨、宣堡、榆林、营上、文刘坡、田家湾、李家窑、卡家堡等23处。其中新街遗址残剩面积达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积4米,石器、陶片、兽骨俯拾即是。蓝田周边同样如此。巩启明先生在《关于仰韶文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我们把华胥氏所处的时代,界定为2万年前至1万年前这个时空范围,中石器向下发展为老官台文化,老官台文化向下发展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这样的考古文化序列,在事实和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老官台文化发现于陕西华县老官台。时在1955年。1959年对同类文化遗存元君庙发掘,考古文化说明,老官台文化是分布在渭河流域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其遗址有:华县老官台、元君庙、渭南北刘、白庙、华阴县横陈、临潼白家、长安卢坡头、西安半坡、扶风降巾长西村、彬县下孟村、大荔梁家坡、商县紫荆、西井李家村等。”

  这些密集的遗址也是密集的证据,证明着蓝田和渭水流域是生命故事的发生之地、发祥之地。华胥氏族生存其中,并且居于这一考古文化序列的源头位置。

  关于华胥氏,陆思贤先生有此一解:“华胥氏即花胥氏,华、花一字,本源于花图腾的鲜艳花朵,如日之晔。其名胥,《说文》:‘胥,蟹醢也。’华胥亦即‘花醢’今言‘花蜜’,华胥意为光华而又甜蜜的花朵,伏羲氏的母亲是一枝花。”

  蓝田欣欣向荣、众生活跃的新石器时代,应有多种族团生存其间,不知何故,史料文献所存的只有华胥氏一族。或可说,是时也,华胥氏乃鳌头独占者,一个“华”字关系到华夏民族发生之初,口口相传中的去与留,已经有了权衡与拣选。《竹书纪年》称:“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以木德王,为风姓。”《陕西通志》:“羲母陵在蓝田县北50里。”《蓝田县志》:“蓝田县有华胥陵,史称三皇故居。”

  黄帝梦游华胥国,荒诞而又美丽,其中是否有寻根问祖的深意在?

  据《轩辕本记》:“黄帝梦游华胥国,此国为神仙国也。”又:“伏羲生于此国,伏羲母此国人。”《列子·黄帝》篇记黄帝梦游道:“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翁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离齐国几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生,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厉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黄帝之时,华胥国还在吗?

  黄帝梦游的华胥国,已经是口耳相传之后的神仙国、理想国了。

  蓝田有中国唯一的华胥陵。

  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相传为华胥氏长眠之地,它北枕骊山,南望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

  华胥陵原南北长200米、高8米、东西宽40米,陵区有古柏苍松,虬枝铁干,基台雄伟,钟鼓高悬。

  《太平寰宇》记:“蓝田为三皇故居,境内有华胥陵。”华胥陵周围分布着华胥沟,即古华胥之华胥渚也。三皇庙今已不存,有几间土坯房在杂草丛生间仍然有香火点燃。画卦台下现是一个砖厂。蓝田宋家村还存有一块明代碑石,正面刻“古华胥国”字样,左右刻“华胥肇娠,皇帝梦游”。阿氏村旧名娲氏村,女娲生息之地,这个富集历史人文信息的古村落之名,到了20世纪60年代改名为阿氏村至今。但,村里的老人会指着黄土塬下的红水河说,“女娲是从这河里提水的”,“女娲用补天余下的石头先筑女娲堡,再修女娲村”。在娲氏村的塬上望去,红水河彼岸即是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

  华胥陵的周边现在是一排排民房,残存的墓体断垣上剥落的黄泥墙,依然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古旧,缠结着丛生的杂草枝蔓。

  无论日光下还是月光下,我们的圣母,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却又自由自在、无惧水深火热的古国,睡着了,永不醒来。

  陵上开放着一朵野花。

  华胥氏族,华美之族,那是插在华胥氏发间、披戴在华胥氏身上的兽皮的各色山花吗?

  在上古,华胥只是一种发音,后人因音据义是有“华胥”一词,“华”之音一旦出现便是光芒四射的了,后来又成为了文字之华,流传、沿用至今,是华夏之华,中华之华。

  后人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古称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关于苍茫上古,蓝田的巨厚堆积可以作证,那是一片富有美丽的空白。

  1963年夏天,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院的考察队来到蓝田,在县城西北10多公里的一处冲沟的陡崖上,挖掘到了一具直立人下颌骨化石。当科考队前往至山镇时,蓝田下起了滂沱大雨,避雨时和当地农民聊天,说起这一带出土的“龙骨”时,农民指着灞河对岸黄土塬说:“公王岭上有。”雨越下越大,大雨不让考察队员走了。他们便住下来往访公王岭。所有的考察队员都惊呆了:那些出露在断壁悬崖上的化石,仿佛已经等待他们很久了。三天的小规模试掘,获得了牛、马、鹿熊和猪的10多种化石,而这些化石又是一种来自地底下的提示:这里埋藏着更大的秘密。是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层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公王岭化石成为一个议题,会议决定全国12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中科院为首组成考察队,再赴蓝田进行新生代地质考察。

  1964年4月,考察队来到蓝田公王岭。

  公王岭的化石不仅丰富,埋藏的形态也非常独特,它们一窝一窝地汇聚而又互相叠压,很难一一分开,化石中最常见的是肢骨和牙床,且是不同种类的动物混合成一团、一堆。5月22日是激动人心的,在一块坚硬的钙质结核上,考察队发现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带队考察的贾兰坡先生闻讯赶往公王岭,为了保证化石的完整性决定:以大块套箱法,将含有化石的堆积物运回北京在室内整理。30多个套箱中,含有猿人牙齿化石的一个套箱重达800多斤。

  专家们从这些化石中陆续剥离出的动物还有剑齿虎、剑齿象、三门马、大角鹿和古野马等。10月12日上午,中科院内一片欢腾,人们奔走相告:蓝田人头骨化石渐渐显露,娴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经测定直立人下颌骨化石距今约65万年。蓝田猿人距今115万年。伴随蓝田猿人共生的动物群有42种哺乳动物,现生种占13.8%,这就是“蓝田公王岭动物群”。

  蓝田猿人被称为20世纪考古的重大发现,为人类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是中华民族的远古根节。

  化石是蓝田的记忆。

  蓝田,浩浩荡荡的远古生命家园。

  我们无法判定蓝田人、陈家窝村直立人以及华胥氏族之间,是否属于古人类的同一谱系。但,我们可以断言,在人类进化不同阶段的过程中,华胥氏族是渊源有自的,蓝田这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它的独特地理环境,显然是华夏人类的一处发祥之地。

  蓝田是圣地。

  蓝田有圣母。

  已经干涸的华胥沟即是当年的华胥渚。

  流水已经飘逝,塬上草木依旧。

  每一个采集的早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蓝田月上中天的一个夜晚。

  华胥民族的一次祭祀活动。

  人们的身体在晃动,晃动在星光月色下,双手举向夜空,一边抛撒花朵一边发出呼喊:“啊——啊——”

  他们在祈祷什么?

  也许,因为雨季的即将来临,红河、灞河的水位不断高涨,给华胥氏带来了不安,她不得不面临着一种选择:是固守蓝田的高阶台地呢?还是迁往他处?

  这样的困扰很快就消散了。

  他们要享受这个夜晚。

  月色轻柔,星光点点。

  一对对的男女纷纷隐向丛林深处。

  有欢愉的、急促的呼吸声,还有女人的呼叫声……

  一只粗壮的手挽着华胥氏的手,向着幽暗处走去。

  我们的圣母华胥氏于华胥渚雷泽履大迹而怀孕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