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优选中短篇 | 2025年6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5年06月30日14:25

点击阅读本期推介作品

宋嵩推介:王旭瑞《尾裂》

中篇小说,《野草》2025年第3期,责编赵斐虹

黄德海推介:艾玛《槌不离几》

短篇小说,《十月》2025年第3期,责编张林

郭冰茹推介:禹风《风雨小筑》

中篇小说,《湖南文学》2025年第6期,责编易清华

马兵推介:陈修歌《月缺》

中篇小说,《西湖》2025年第6期,责编李璐

何同彬推介:包慧怡《明日烟花》

中篇小说,《青年文学》2025年第6期,责编张菁,特约编辑顾拜妮

宋嵩推介作品:

王旭瑞 《尾裂》

小说写的是华北平原上一座色调灰暗的城市里两个年轻人的庸常生活。男女主人公“我”和李争是曾经的邻居,分别多年后再次偶遇,又恢复了交往。许多年前,“我”还是一个为成绩苦恼的学生,曾经在和李争去滑冰的时候萌生过一起离家出走的念头。也就是那次滑冰,给“我”留下了难忘的伤痛——尾骨挫伤。多年以后,重逢的两个人回忆起经历的人生,感慨生活就像滑冰场,一圈结束,又回到了原点,只有冰面上纠缠错乱的刀痕像一条条铁轨,滑冰人的心事如同火车在上面隆隆开过,却分不清哪一条是自己留下的。

小说终篇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就像作为背景的华北平原冬日的天空。在主人公和周围人们的生活中,时间仿佛停滞了。他们曾经无数次对生活萌生新的希望,希望能像壁虎断掉尾巴后再长出新的尾巴一样开启新的人生,却总是在一段无妄的挣扎之后又回到原点。有一位名人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但实际情况却是,“英雄”毕竟是少数,就像曾经有无数的小虫子被树脂封印,能够成为琥珀的却是凤毛麟角。《尾裂》对生活真相的残酷揭露或许会让有些人感到不适,但终究要好过那些虚伪的粉饰和廉价的浮华。

黄德海推介作品:

艾玛 《槌不离几》

小说的题目来自其中的一段话,“《鲁班经》里说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桌不离九,也没说槌不离几”,这里的几,是个不确定的数字。《鲁班经》里的各个数字,都代表着一段世俗的祝福,也照应着小说里人们烟火中的生活,他们离奇或平凡的一生,爱恋或憎恶的情感,因为这些虽琐碎却也繁多,所以不能有确定的祝福或诅咒。“槌不离几”的“槌”在小说中主要指法槌,所以其中的“几”,也可以是法官或人判断事务的准则,也因为属人的事务都有难以一言而决的是非曲直,所以那个不能确定的“几”,可以看成小说中人物各自曲折人生的深入讲述,每个人都有他们自身的合理性。再深入一步,“槌不离几”的“几”,也可以是小桌子的意思。无论是法官要断的大案件,还是每个人面对的日常小事,最后都要有槌子落在桌上的那一下。正是在一次次的举槌和落槌之间,人形成了自己在世间的基本样貌,于复杂的情感和事务中透出善或恶的倾向来——世界向来不是无原则、无是非的,槌不离几,是深深的同情,也是严厉的敲打。

郭冰茹推介作品:

禹风《风雨小筑》

我们可以把《风雨小筑》当做一个创业的故事,故事讲述一个为市民提供短时休息的安全空间,叫做“风雨小筑”的新型商业体从创意、到落地、再到被大公司成功收购的过程。同时,这篇小说也是一个个体不断解决自身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万丰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员,他最初的动议就是希望在这喧闹的城市里给有需要的人一个小小的、体面的、安全的空间。然而独处就能够摆脱精神上的困境了吗?随着对用户的数据分析,使用和管理上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如何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让他们有更好的体验感成为故事的叙事动力,从为市民遮风避雨的“风雨小筑”到打开陌生人之间交流空间“温暖小筑”,也成为创业者解决自身精神困境的一种尝试。逃离是文学作品常常触及的主题,《风雨小筑》把逃离作为故事的起点,尝试为逃离者寻找庇护所。风雨小筑作为新的城市空间,成为个体在孤独与联结之间寻找平衡的试验场。小说中万丰与风雨小筑的共同成长既表明了空间功能理念的转变,也指向精神出路认知的更新。因为真正的自由并非逃避现实,而需要在现实存在中完成自我超越。

马兵推介作品:

陈修歌《月缺》

陈修歌的小说一向不缺奇思妙想,所以她涉笔科幻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比一些从纯文学写作跨界到科幻创作的年轻同行,修歌的《月缺》有着较为硬核的科幻设定,并不是以科幻为方法或叙事镜角的软科幻。无论是深入地球的“蛋黄计划”、严谨的氮基生命系统的构成,抑或基于物理推演的时空门理论,以及地航偏移、时间悖论、熵值计数器等细节,都体现了硬核科幻的逻辑,她甚至还给氮基生命系统配了图。当然,小说的重心还是落在人文的情感上,它讲述了文明幸存者的双重困境:滞留异星“蓝园”穹顶的地球人,身体在模拟环境中加速衰朽,还面临短命、不育的风险,他们的情感则在乡愁与失忆的撕扯中煎熬。从这个角度上讲,廖家家的地心之旅,与其说是科学探索,毋宁说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归家”之旅。他的妻子拼上性命怀孕,像是对地球生命延续近乎悲壮的献祭;他的祖父病床上坚持记录,更是为一个濒临消亡的文明留下了有情的历史。即便是强大的讷星人,如地质学家牧之,也在探寻自身起源时,流露出对地球人拥有“可追溯历史”的羡慕。而小说结尾,银月“生同衾,死同穴”的朴素愿望,被未来的“联合者四号”郑重回应,更是体现了对生命最本真情感与尊严的深刻铭刻。

何同彬推介作品:

包慧怡《明日烟花》

包慧怡的《明日烟花》经由夏茉的视角,全面而深刻地呈现了都市知识女性陷溺于家庭、婚姻、生育、职场、情感(夫妻之情、婚外情)以及疾病中的琐碎、悲伤、痛苦、快乐、挣扎、省察,乃至最后“明日烟花”般的、宿命性的绝望。作品显而易见地融合了包慧怡个人初为人母的体验和成长过程,从而饱蘸着生育的创造性快乐和身为女性的渗入骨髓的剥夺感,有着极其真实的细节和富有感染力的叙事肌理。而作者的诗人和学者身份,也赋予文本的叙事和语言以一种在场的思考者的忧郁、冷峻的诗性,从而更具张力和基于女性立场的异质性。作品特有的第二人称叙事,也增加了更多的对话性和共情的可能性,但作者又在结尾有意以“景明”的写作独白形成与《明日烟花》的重叠,从而自我解构了作者苦心经营的叙事意图,使得女性经由生育形成的“再次启程”的觉醒之路,更像是一次充满仪式感的廉价的心理补偿,也就藉此赋予了文本以一种女性主义的深刻的悲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