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经典作家专刊——老舍
来源:文艺报 | 王本朝 孟庆澍  2024年09月29日08:21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自1921年5月发表短篇小说《她的失败》起,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1924年至1929年,老舍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其间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先后于《小说月报》连载。老舍早期的作品多以幽默、戏谑的语言审视普通人生命中的悲剧遭遇,奠定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1930年回国后,老舍先后创作《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出版《赶集》《樱海集》等短篇小说集。《四世同堂》是老舍的长篇巨著,第一部《惶惑》发表于1944年,第二部《偷生》和第三部《饥荒》分别于1945年和1950年发表。1945年《骆驼祥子》英译本的出版,使老舍在英语世界名声鹊起,大洋彼岸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老舍旋风”。1949年后,老舍转向话剧创作,《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老舍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京味,同时倾注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对民族性格的深入思考。 今年适逢老舍诞辰125周年,也是他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创作发表90周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创作发表80周年,本刊特邀王本朝、孟庆澍两位学者撰文,深情追缅这位大时代的写家。

——编 者

把自己放在大时代中,写出真滋味

——老舍及其文学创作的精神境界

□王本朝

面对老舍,我们想说和可说的话很多。

结合老舍及其文学创作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我想说说老舍文学行为的定位和意义。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因为老舍有自己的思想、趣味、道德和价值观,有着丰富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选择,它们在老舍身上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实践的,不是分离的,而是立体的,所以需要从人生实践及其社会价值上,充分肯定和评价老舍。

老舍来自城市底层社会,平民阶层,却主张温和的社会改良,而非激进的社会革命,属于现代社会变革的中间派。他拥有深沉的满族情结,又继承浓厚的儒家传统,却不是纯粹的思想家,而是社会实践派。他做事做人、观物论理,真诚而执着,明晰而通透,虽不乏思想矛盾和情感痛苦,但隐忍而担责。他的文学创作极具个性风格,如思想启蒙主题、文化批判视角、悲悯情怀与幽默艺术等,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世界。

学术界曾对现代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的排位有过争论,将老舍定位在文学大师或文学大家之列,毫无异议,只是在具体论述之中,常将“鲁郭茅”置于博大高深,谈及“巴老曹”则偏于特点和个性。作为伟大作家的“巴老曹”,当然也以文学的丰富与复杂垂范后世。1944年,邵力子、郭沫若、沈雁冰、阳翰笙、冯雪峰等发起纪念“老舍创作生活二十年”,在活动“缘起”里,说老舍的文学创作为“新文艺史上划出了一个时代”,成为“新文艺的一座丰碑”“将与中国新文艺日益堂皇而永垂不朽”;还说老舍“无论在做人与做文上,都为我们创作出更多不朽的范本”,而使“新文艺愈加充实光辉”。今天重新读到这些话,仍有莫名的感动和心动。老舍积极投身社会时代变革,以文学创作和文学教育活动等文学行为实现人生价值,展现出精神大境界和文学大格局。

老舍的伟大和崇高处,在于他是一位有境界和情怀,有风骨和特色的作家。他的人生及其文学创作为社会变革担责,为传统文化立碑,为白话文学作标本,彰显出为文学献身,为社会时代和民族国家立传的精神境界。【详细】

站在世界性与本土性的交叉点

□孟庆澍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也是他逝世58周年,他已确乎成为一个“古人”了。然而老舍文学并没有“古典化”,反而以各种面貌、各种艺术形式活在当下。我们在当代文化的各个角落,在社会生活的层层叠影里,都可以发现老舍及其笔下人物的分身。老舍文学如此持久而强劲的生命力,究竟从何而来?

近年来,老舍研究逐渐走向深入。一个坚实的历史判断逐渐浮出水面:尽管在思想和语言方面老舍没有直接参与新文化运动,但老舍的文学创作具备了和新文学相同的“世界性”特征。土生土长于北京的老舍,不像鲁迅、胡适、郁达夫、徐志摩那样,在学生时代就有留学经历,但他同样是东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儿。

老舍从一个普通城市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卓尔不群的作家,与他1924年到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书,受到外国文学的直接影响有关。域外文学经典的滋养与本土生活经验的化学反应,使他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一系列早期长篇小说,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喜剧风格。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匹克威克外传》等作品,在政治观念、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幽默笔法等方面都对他有深刻的影响;康拉德的小说艺术教会了老舍如何讲故事,以及如何丰富自己的经验、培养自己的想象,并且严肃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作品;但丁的不朽名著《神曲》俘获了老舍的心,使他成为一个“但丁迷”,他因《神曲》而明白了何为伟大的文艺,感叹道:“世界上只有一本无法摹仿大书,就是《神曲》,它的气魄之大,结构之精,永远使文艺学徒自惭自励。”老舍浸淫在欧洲文化的海洋中,不仅阅读了沃德豪斯、雅各布斯、莎士比亚、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威尔斯等英国作家的作品,而且广泛涉猎了从古希腊、罗马诗歌戏剧到近世欧陆小说等文艺作品,为自己的创作储备了丰富的营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详细】

附:经典作家专刊往期

经典作家专刊——刘半农

经典作家专刊——巴金

经典作家专刊——钱谷融

经典作家专刊——丁玲

经典作家专刊——曹禺

经典作家专刊——艾芜

经典作家专刊——王瑶

经典作家专刊——郭沫若

经典作家专刊——曲波

经典作家专刊——周立波

经典作家专刊——唐弢

经典作家专刊——林斤澜

经典作家专刊——草明

经典作家专刊——钟敬文

经典作家专刊——金庸

经典作家专刊——梁斌

经典作家专刊——鲁迅

[网络编辑: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