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经典作家专刊——草明
来源:文艺报 | 中国现代文学馆  2023年12月18日08:30

【草明年表】

1913年6月15日,出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原名吴绚文。

1923年,入桂仪小学读书。

1928年9月,考入广东省女子中等师范学校初中。初中期间,开始大量接触鲁迅、茅盾等人著作,阅读中外书籍与进步刊物。

1931年4月,创作《私奔》。11月,结识《广州文艺》主编欧阳山。

1932年9月,参加“广州普罗作家同盟”。10月,在《广州文艺》发表《缫丝女工失身记》。

1933年8月,与欧阳山结婚。10月,参加左联欢迎“世界反战大同盟”远东会议英法代表时,初见鲁迅。

1934年2月22日,在《申报·自由谈》发表《晚上》。3月13日, 在《申报·自由谈》发表《病人》。4月,参加聂绀弩主持的豫园聚会时,与鲁迅交谈。7月,在《中华月报》发表《在清醒的人们之外》。9月,在《太白》发表《出嫁》。

1935年1月25日,在《申报·自由谈》发表《偷儿》。3月,在上海被捕。5月,在《文学》发表《进城日记》。9月,在上海天马书店出版《女人的故事》。

1936年2月,被上海当局释放。3月,在《申报》发表《胡大少爷》。4月,在《作家》发表《大涌围的农妇》。6月,参加“两个口号”的论争,与鲁迅、巴金、欧阳山等人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签名。7月,参与创办《现实文学》,并在创刊号发表《我们底教师》。10月,参加鲁迅治丧委员会工作。

1937年5月,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中篇小说《绝地》。8月,在日军进攻上海后,参与长篇小说《给予者》的创作。9月,在广州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1月,在《七月》发表《我是那样接近敌人的》。12月,参与创办“广东文化界救亡协会”。

1938年1月,在《七月》发表《遭难者底葬礼》。3月,参与组织“广东战地文艺工作团”。5月,在《文艺阵地》发表《梁五底烦恼》。

1939年2月,在《抗战文艺》发表《战地随笔》。前往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传工作。3月,在《抗战文艺》发表《小献议》。4月,在《全民抗战》发表《太平场震怒了》。

1940年1月,在《抗战文艺》发表《诚实的小俘虏》。2月,在《全民抗战》发表《进步的新年》。3月,在《文学月报》发表《追悼》。4月9日,在《大公报》发表《一席酒》。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在《文学月报》发表《我们对于苏联文学的感想》。

1941年1月,在《文艺阵地》发表《遗失的笑》。2月,到达延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工作。3月,在《抗战文艺》发表《我怎样创造小说里的人物》。

1942年3月8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创造自己的命运》。4月,与毛泽东同志见面,谈及对即将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意见。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3年2月,参加西北文工团,在陕北深入生活。

1944年7月29日,在《解放日报》发表《无名女英雄》。

1945年11月,离开延安奔赴东北。12月29日,在《晋察冀日报》发表《两个世界》。

1946年5月,在《北方文化》发表《解放了的“虎列拉”》。6月27日,在《晋察冀日报》发表《永远忘不了她》。7月,在哈尔滨参与创办《青年知识》。10月21日,在《东北日报》发表《不朽的鲁迅》。12月,在《东北文艺》发表《鲁迅忌辰在北平》。

1947年1月,在《东北文艺》发表《怎样写作》。2月,在《东北文艺》发表《今天》。6月20日,在《东北日报》发表《哈牡线上——孩子们的控诉》。9月,在《东北文艺》发表《翻身工人的创作》。10月,在黑龙江宾县、北安等地视察土改,发动组织妇女工作。11月,在光华书店出版小说集《今天》。

1948年1月,在《东北文艺》发表《论人物和歌颂——评〈夏红秋〉》。3月,开始创作《原动力》。6月,在东北书店出版中篇小说《原动力》。10月19日,在《东北日报》发表《向鲁迅学习》。12月18日,在《东北日报》发表《工人艺术里表现的爱和恨》。

1949年4月,在《文学战线》发表《一天》。在东北书店出版散文集《解放区散记》。7月,在北平参加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9月,在文化工作社出版《遗失的笑》。10月,在《小说》发表《我在工厂里》。

1950年1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火车头》。5月,在《东北文艺》发表《歌颂伟大时代里的英雄》。9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新问题,旧做法》。10月,任东北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在《人民文学》发表《写〈原动力〉的经过》。11月,在工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火车头》。

1951年2月,在《华南文艺》发表《我怎样写新中国的工人》。4月,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朝鲜。11月23日,在《东北日报》发表《悼波儿》。

1952年2月27日,在《东北日报》发表《制裁细菌战犯!》。4月,在东北青年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在和平的国家里》。

1953年3月11日,在《东北日报》发表《悼念伟大的导师斯大林同志》。4月,参加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10月19日,在《东北日报》发表《伟大的先驱者》。

1954年8月,落户鞍山钢铁公司,担任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

1955年1月,在鞍山创办“青年工人业余文艺创作学习班”。2月,在《中国青年》发表《茂盛的花朵开在肥沃的土地上》。7月,在《文学月刊》发表《乘胜追击》。

1956年3月,在《解放军文艺》发表《在祖国的土地上》。4月2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在战斗的摇篮里长成》。12月,在工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爱情》。

1957年2月,在《作品》发表《小加的经历》。3月,在《作品》发表《回乡记》,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鞍山的人》。5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乘风破浪》。9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草明短篇小说集》。

1958年3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新老结合,扩大队伍》。3月2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沸腾的钢都》。5月,在《人民文学》发表《迎春曲》。9月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钢厂的战斗》。

1959年8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姑奶奶》。9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乘风破浪》。

1960年2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姑娘的心事》。

1964年8月,在《北京文艺》发表《永不知足的人——记焊接老工人薛玉昆》。10月,加入北京文联,任专职作家。

1965年3月,任北京第一机床厂党委副书记。4月,在《北京文艺》发表《坚实的第一步》。

1966年3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接班》。4月,在《北京文艺》发表《从〈欧阳海之歌〉吸收精神营养》。

1977年5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指路明灯》。12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挥笔上阵》。

1978年2月,出席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7月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忆柳青》。9月,出席中国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9年4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可喜的收获》。10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闪光的奖章》。10月30日-11月6日,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80年4月,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日访问。5月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一衣带水衫犹湿》。5月2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岚山》。9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神州儿女》。

1981年7月,在《文艺报》发表《母亲的声音》。9月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忆季愚》。

1982年3月,完成长篇小说《神州儿女》初稿。在《解放军文艺》发表《哑梅》。5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五月的延安》。6月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珍贵的临别赠言》。9月1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1983年5月,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绝地》。8月,在《作品》发表《捕蛇者新说》。

1984年4月,参加中国作协举办的“小说创作研讨会”。5月,在《小说选刊》发表《谈谈〈工人日报〉的几篇小小说》。5月,在工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神州儿女》。

1985年1月,参加北京第一机床厂举办的《神州儿女》研讨会。6月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他永远爱孩子——告别张天翼归来》。6月,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探索细胞奥秘的人》。7月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洛阳岂只牡丹红》。

1986年3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我们杰出的革命女作家》。12月,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倾跌》。

1987年4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作家称号。8月1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屹立的苍松》。9月2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悼白薇》。

1988年3月1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忆梦醒大姐》。5月,与美国耶鲁大学阿普特教授谈“延安文艺座谈会”。6月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琢龙人》。

1989年1月,开始撰写个人传记。3月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三·八节抒怀》。7月1日,在《北京日报》发表《七一感怀》。11月,在《新文学史料》发表《我珍藏的四封信》。

1990年1月,在《中流》发表《希望——读〈邓小平论文艺〉有感》。10月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难忘的会晤》。

1991年5月,在鞍山参加“草明同志文学创作六十年研讨会”。8月1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用社会主义文艺教育青年一代》。9月14日,在《光明日报》发表《顺德文明之花》。

1992年1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觅桥》。5月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讲话〉的生命力所在》。5月6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讲话〉对我的深远影响》。10月19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凤城腾飞》。11月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记郭老二三事》。

1993年10月2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悼黄钢》。12月,参加“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1994年8月2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魂兮,敦煌》。11月,参加“周文纪念暨学术研讨会”。

1995年7月,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研讨会。7月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缅怀骆宾基同志》。

1997年12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世纪风云中跋涉》。

2001年12月,被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聘为中国作协荣誉委员。

2002年2月16日,在北京去世。

(该年表由慕津锋编写。)

草明:我文学上的第一位恩师

□陈建功

初识草明老师,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那时我23岁,在京西木城涧煤矿当岩石掘进工。我扛过风锤,和过水泥,主要干的是调度装渣的矿车——嘴上叼个哨子,在矸石车之间蹿来蹿去。干活儿是卖力气的,“偷奸耍滑”的念头也偶有发生。比如,当时的党支部书记让我替他写一篇宣传报告,这于我倒不难,文章无趣,可总比下井干活儿强很多。为此我决定不能给领导留下“倚马可待”的印象——文章是花半天时间就写完了:从公开文件中借来的豪气,设问句反问句多多益善,最后再来一句昂扬振奋的唐诗宋词,就是“沉舟侧畔”“病树前头”之类。完事以后,把那讲稿塞到床褥底下,剩下的时间做自己的事。直到书记前来询问“讲稿好没”,才把褥子底下那稿子奉上。“偷得浮生半日闲”,无非也就是看看当时传来传去的“禁书”,《红楼梦》《孽海花》、莎士比亚、杰克·伦敦之类。于是,就计划着自己的未来要从事文学创作。固然“平生志气运未通”,但“时来风送滕王阁”那梦想,已经怀揣上了。【详细】

《火车头》诞生的过程

□张思一

今年6月15日是工业文学作家草明同志诞辰110周年,8月27日,以长篇小说《火车头》命名的“火车头工业文化广场”在草明的家乡设立,这个广场也是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工业文学研学基地在此揭牌成立,第四届草明工业文学奖同步启动。

联想到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水力发电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也建立了一座以草明的小说《原动力》命名的“原动力广场”。原动力广场占地有足球场大小,用红黄两色鲜花铺就,象征着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广场竖立了草明的塑像,寄托着人们对草明的怀念。这一南一北两座文化广场均以一位作家的著作命名。说明了人们对这两部小说的喜爱、敬重和纪念。同时也是在纪念新中国工业文学的诞生和成长,纪念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在走向工业化的路程上的一段艰苦奋斗历程,纪念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详细】

田海蓝:回忆我的姥姥草明

□田海蓝

记得有一次,大家在一起不知为什么忽然谈起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姥姥突然问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书中男女主人公的最后分手?特别是对女主人公丽莎这个人物,你们应当怎样来看待?”姥姥问我们的问题,出自我们看书时深深被感动的章节之一,可是这么深奥的文学论题,就凭我们几个初中生、小学生怎么答得出来?所以尽管书我们是看过,可是谁也没有更深入地考虑过这类问题。于是我们异口同声地反问起姥姥来:“姥姥您先说说,您是怎么认为的?”

姥姥并没有责怪我们的唐突,她很认真地像是在和成年人交谈似地说道:“丽莎的拒绝是一种爱,离开也是一种爱,不过这两种爱都是勇于牺牲自己、真正替对方着想的更有道德的爱。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感动人,才有艺术魅力,才会是经典人物,因为她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俄罗斯妇女崇高而美好的形象。还有像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中的达吉雅娜,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复活》中的玛丝洛娃,都是俄罗斯妇女的美好形象……”【详细】

工厂,城市与劳动者——重读1930年代的草明

□梁钺皓

作为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草明通过扎根工厂,创作出了《原动力》《乘风破浪》等意义重大的小说。相较于作品的意义,文学研究界给予草明的关注一直似乎不够,对于她作品的认知与解读也相对标签化与符号化。草明的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因为创作时的历史环境,确实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观念先行、人物简单化等问题,但也仍然有许多极具阐释空间的文本内容值得探讨。比如草明设置工人恋爱情节时折射出的城乡观念问题,可以与1980年代路遥的一系列小说做对照。

与此同时,在对草明的研究中,还明显存在一种非常不平衡的现象,即对于她自上世纪40年代末以来作品的关注,要远远高于她创作于30年代的早期作品。这一点,通过2009年出版的《草明研究资料》的文章汇编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草明自己大概也认为,相较于她的早期创作,上世纪4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要更加富有意义。她曾在不止一篇文章中将自己创作上的转折指认为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面简称为《讲话》)。草明认为,正是《讲话》使她意识到自己过去主要以“缫丝女工”为主题的小说,只是一种旁观式的经验写作,“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是有意识地深入生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他们的生活与阶级关系”。(《草明文集》作者自序)正因如此,草明在《讲话》之后,尤其是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主动前往工业区长期生活,尝试用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回忆者的身份来创作。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转折实际上指的是创作方式与观念上的转折,在创作内容上,草明在1938年就已经发生了一次转变: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各地辗转的草明几乎已不再创作工人小说,转而写作宣传抗日的小说。【详细】

工业文学的“草明经验”

□黄家忆

作为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草明以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31年第一篇小说问世,到1997年出版最后一部作品,草明的创作跨越半个世纪,串联了“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时期。草明的工业题材小说勾勒了中国工业建设的发展史,从她的小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工业建设发展的轨迹和轮廓”(《中国当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可贵的是,草明用女性独有的纤柔笔触和手法,为工业题材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草明经验”。

草明的工业文学创作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草明出生于广东佛山顺德一个破落的小官吏家庭,佛山是广东缫丝业和织造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大的小的私厂像鸽子笼一样一格一格地满嵌在镇里”(《草明研究资料》,余仁凯编著),草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工厂和工人的生活,20世纪初广东初步发展起来的手工业给草明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详细】

版本形态、文本之变与历史风景

——再读草明《女人的故事》

□张元珂

若深入解读草明的《女人的故事》,必先大致了解天马书店的《天马丛书》的策划和出版情况。上世纪30年代(1935年—1936年4月),尹庚受天马书店老板韩振业之邀——此前,因楼适夷、叶以群两任编辑先后被捕入狱——曾经主编过一套丛书《天马丛书》。这套丛书包括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两类,原拟出100种,实际上最后仅出版了30多种。出版流产也实属正常,因为当时国民党当局严格的图书审查经常干扰或打断出版社的出版计划。一方面,尹庚是左联成员,由他主编的这套丛书中有很多是左联青年作家的著作,这不能不引起国民党图书审查机构的格外注意。另一方面,最初靠出版左翼文人著作而立足于上海的天马书店本来就是个小店,虽然出版了大量进步书刊,但其老板韩振业一度谨小慎微——凡出书大都走正常报批程序,这样带有左翼色彩的书就更难出版了。加之,韩振业于1935年11月因患中风去世,书店随之陷于困境,故出版流产也实乃必然。

这套丛书封面由画家钱辛稻设计,题名、编者、著者、丛书编号统一用美术字体标示,左下方附有比利时法朗士·麦绥莱勒(Frans Masereel,1889年-1972年)的木刻画,美术字与西洋版画搭配,显得新颖别致。钱辛稻1912年生于上海浦东,曾在上海洋画研究所学画,并与同仁创办“线上画会”。他为什么选取麦绥莱勒的木刻画?【详细】

老一辈作家间的深厚友谊

——对草明致巴金书信两封的研究

□田春英

“今天看到小林了,十分高兴!十几年未见,她已长大成人了。并且已做了母亲,工作也好多年了。她对我还是那么亲热,很谈得来。从她那儿,了解了上海文艺界一些熟人的情况,也了解了你们家的一些情况。是的,十多年来,彼此的变化是很大的。总的说来,我们老一代的,长了不少见识,也可以说路线斗争的觉悟提高了。总算看到林彪、四人帮那些黑帮的覆灭;也看见一些败类一个一个地露出尾巴来!胜利是永远属于人民的啊!我们文艺工作者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目睹人民(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多次历史性的斗争的胜利,应该自豪,应该为我们英雄的人民大唱赞歌啊。是不是这样哩?写吧,同志。

听说你来过北京,可惜停留的时间太短,未能见面。下次再来,请通知一声,定去看你。(我的电话:44.4090)

又听小林说,上海已出版了意大利人拉·乔著的《斯巴达克思》。我听了之后,高兴的跳起来了。我是多么希望得到这本书!”【详细】

茅盾眉批草明的《乘风破浪》

□姚明

茅盾在《反映社会主义跃进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中提道:“值得我们高兴的,我们看到了以鞍钢为题材的艾芜的《百炼成钢》、草明的《乘风破浪》、罗丹的《风雨的黎明》,这三部小说都出色地塑造了先进人物,也写了人民内部矛盾”,从“都写了内部矛盾”“反映的矛盾还有先进与落后,个人主义与集体利益的矛盾”等方面将《乘风破浪》与《创业史》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谈“人情味”——读〈共产主义的人情味〉偶感》中,茅盾又提道:《乘风破浪》也写了主人公(李少祥)的恋爱(而且都写得情长意深,缠绵悱恻的)。在《读书杂记》中,谈及冯德英《苦菜花》的部分写道:赵星梅、娟子、姜永泉之间因“误会”而发生的小风波,和草明《乘风破浪》中李少祥、小兰、小刘之间的“误会”又多么相似。

茅盾对《乘风破浪》中的人物、情节的提及与详细分析,可见其是仔细阅读过的……【详细】

附:经典作家专刊往期

经典作家专刊——郭沫若

经典作家专刊——曲波

经典作家专刊——周立波

经典作家专刊——唐弢

经典作家专刊——林斤澜

[网络编辑: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