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保护珍贵文献 让史料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卢 旭  2024年04月26日08:17

日前,由国家图书馆主办,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办的“国家图书馆红色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座谈会”总结了10余年来红色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出版工作的成果,展望了数字化时代多方合作的新模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红色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余年探索实践硕果累累

2012年,国家图书馆在文化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业界共同策划实施“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文献整理出版作为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革命历史文献资料丛编”“民国时期文献资料丛编”“抗日战争文献史料丛编”“对日战犯审判文献资料丛刊”等文献整理系列,累计立项335项,目前已完成182项、出版图书10483册,其中多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较好发挥了国家图书馆在该领域的行业引领作用。

“革命历史文献资料丛编”整理的文献绝大多数为红色文献,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艰苦卓绝、创造历史奇迹的伟大历程。目前,红色文献已立项20余个、出版图书85册,涉及解放战争和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抗日军政大学等,文献来源于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献载体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地图等,内容有根据地经济史料、解放区文艺文献和教育文献、中共早期新闻史料、中国共产党卫生建设资料、党报党刊等,已出版《首都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书目提要》《中华抗战期刊丛》等成果。

“民国时期文献以文字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光辉历程,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说。“民国文献资料丛编”是“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文献整理工作推出的专题综合系列,该系列对民国文献统一规划整合,并根据馆藏特色、资料类型进行分类整理、编纂出版。“民国文献资料丛编”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等,已推出数十种汇集大量文献、选题突出的整理成果,在学界、图书馆界形成了一定影响。抗日战争文献是民国时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抗日战争主题策划、组织申报的系列项目,不断丰富“抗日战争文献史料丛编”。

“对日战犯审判文献资料丛刊”是“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保护计划”推出的重要专题文献丛刊之一。该专题文献丛刊规模庞大,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一项就有80卷近5万页。从2012年开始,“对日战犯审判文献资料丛刊”对战后审判档案、报刊资料、图书、图片等进行系统立项整理,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档案资料汇编、选编,以及专题索引、附录、图片集等多语种文献整理成果,相继出版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等。

抢救保护工作与时间竞赛

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马静认为,目前,全国各文献收藏机构所藏红色文献底数不清,普查工作尚未在国家层面展开,迫切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开展具体工作;许多文献收藏单位缺乏有效保护措施,抢救保护已迫在眉睫;红色文献活化利用不足,整体利用水平与资源禀赋不平衡,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开发利用和传播体系。鉴于红色文献保护工作规模大、环节多、涉及面广,建议设立“红色文献保护工程专项”。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在19个省区市举办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培训班与线上专题培训班22期,培训全国各类文献收藏机构业务骨干3000余人,不断提升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文献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红色文献的抢救保护工作就是在和时间竞赛,既要加快抢救步伐,又要做好科研工作,根据科学的修复方式去修复保护。”张志清说,“革命文献与古籍修复一样,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等学科,希望高等院校与相关机构在培养人才方面相互借力,培养出复合型的修复人才。”

文献保护和共享与时俱进

“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开展10余年来,文献整理工作依托全国各级各类文献存藏机构资源和海外征集文献,将文献普查和馆藏整理工作结合起来,对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分类、统筹规划、建构体系,使大量珍稀文献得以保护利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表示,当前,红色文献的征集、整理出版要关注海外流散的红色文献,此外,可以加强与党史研究机构的合作,各单位的文献资源相互印证、补充,发挥红色文献的价值。在合作模式上,要多方发力,通过馆校合作等方式,发挥图书馆、专业研究机构、出版社各方优势,推出文献整理成果。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各单位要相互沟通,避免重复建设。

国家图书馆对征集到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理和开发,挖掘与揭示具有学术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特色文献,组织整合多载体、多语种和多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成“东京审判资源库”“日本细菌战资源库”“革命历史文献资源库”等专题资源库,不断拓展文献服务深度和广度,提升文献服务效能。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敏表示,国家图书馆在民国文献的整理出版领域拥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国家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料,如日本细菌战资源库、东京审判资源库以及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数据详实、标引规范,为高校师生在这一领域深耕提供了便利。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李东朗认为,文献整理与出版工作应考虑进一步扩大文献的受众面,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电子版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完成民国时期文献缩微胶卷数字化1028万拍,馆藏红色文献特藏数字化2万拍,这些成果均在国家图书馆网站向公众免费公开,满足读者文献利用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文献原件损耗。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当下,文献保护出版不仅要在影像数字化、全文检索等方面开展工作,还要在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建立知识图谱,加强数据库之间的交互运作与集成管理。”张志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