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清溪村纪事 无穷诗意,就在青山绿水间
来源:文艺报 | 康春华  2024年04月08日07:52

清溪村不仅是周立波笔下如火如荼进行生产建设的“山乡”,更是将文学精神融入村庄建设的“新山乡”。漫步在这里,随处可见文学的元素。

诗歌在哪里?在楼梯间,在竹林里,在小溪旁的草丛里,也在白墙黑瓦的民居间。两百多米的《山乡巨变》连环画长廊,几十处复原周立波小说场景的立体雕塑、实景造型,在青山碧水的映衬之下,让文学之景“活”了起来,也润物无声地流动了起来。

早春三月,刘慈欣书屋前的菜畦里,油菜花刚刚吐蕊,嫩绿的卷心菜上还挂着朝露。书屋左边印着大大的一句话:“宇宙那么大,如果把思想只纠缠在人类身上,就太无趣了。”这一下子将人的思绪从方寸咫尺的小菜畦带入宇宙浩瀚星空。踏进书屋,迎面而来就是充满科幻感的LED魔方和立柱,以科技的酷炫和想象力向游览者发出召唤。喜爱科幻的大小读者可以在像太空舱一样的阅读区饱览刘慈欣的系列作品,也能以新潮的方式在电子阅读屏前挥手翻阅科幻小说。

除了独特的微缩景观陈列和舒适惬意的阅读空间,清溪农家书屋也兼具视听室、电子阅读架、观影互动装置等高科技设备。一座书屋构成了一个高度浓缩的文学景观世界:艾青书屋讲述一位作家对土地如何“爱得深沉”,阿来书屋充满着藏地风情,梁晓声书屋以影视剧照、老物件、旧版书籍等复刻了知青年代的风土人情,张炜书屋映照着沙滩贝壳、碧海蓝天,曹文轩书屋里有活灵活现的草房子,刘醒龙书屋则极富江南楼阁之美……这些错落有致地分散在村里的作家书屋,以一屋一造景、一屋一风格,生动呈现了文学世界的斑斓风姿。

在清溪村漫步,游客随时都能与一句句沁人心脾的诗句打个照面,与一句句启迪人心的哲思相遇,更与一位位神交已久的当代经典作家相逢。入村如入画,文学的隽永,与溪流、稻田、油菜花地、民居构成声色交融的整体,自然之美变得深邃,文学则变得具体可感。和谐大美的文学乡村,诚哉斯言。

充满设计感的农家书屋、雅致的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恢宏的清溪剧院,还有散布在田野村落里的各处文学造景……这些文学的“活态化”样本,共同构成了清溪村作为文学村庄的地标。它们是清溪村惠农助农的精神文化休闲场所,更是探索以文学之力赋能乡村振兴的“试验田”。俯拾即是的文学元素,如同星星点点的光,见证了一个村庄的过去,也照亮了她充满生机的现在与未来。

当快节奏的生活挤压着人们的阅读时间,当严肃文学在茫茫人海里“寻亲”,许多人在问,文学到底在哪里?倘若来到清溪村,你一定会感悟到,其实不用问文学在哪里——文学就在田埂地头,在青翠苍山间,在人们日用而不知的生活里。

周立波曾说:“文学的园土是在人民生活里。作家必须长期扎根在生活的肥土里边,才会有出息。”昔日的清溪村,因周立波的书写和实践,成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根据地;而今的清溪村,文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有了崭新面貌,乡村文明发展也拥有了新的可能性。文学引流、文化赋能,作家精神与文学传统、田园生态与现代农旅产业的有机结合,“文学+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既能让本地群众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也能让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徜徉在山水田园间,深受文学、文化与文明的精神滋养。文学由此成为联系乡村精神风貌、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不仅要看得见、摸得着,也得要活起来。从60多年前《山乡巨变》所徐徐展开的壮美画卷,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全新面貌,来来往往的游客和年轻学子能从这一系列的文学地标中目睹一座山村的蝶变,感悟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