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90后作家吕宸携新作《停下别动,放大看》 开启一场艺术与戏剧的对谈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 张恩杰  2024年04月02日16:56

90后人文科普作家吕宸的新作《停下别动,放大看》由长江新世纪出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前,“高清图像是这个时代送给艺术史的礼物——吕宸《停下别动,放大看》新书读者见面会”在京举行。吕宸与青年戏剧导演丁一滕一起,从艺术与戏剧的跨界视角进行了一次有趣且生动的“学术碰撞”。

艺术科普与戏剧存在的意义就是消除壁垒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碎片化的视频所裹挟,接收的知识、信息大多是散乱的、稍纵即逝的,导致我们的知识输入很难系统化。吕宸和丁一滕都是学术型的创作者,当主持人问及各自对短视频盛行的态度时,吕宸说:“创作短视频时,你可以去科普,但是你不能失去你本身科研的严谨性,它是你在科研领域锻炼出来的、你的被动技能,你不可以丢掉它。”

吕宸透露,为了给大家看最清楚的图和一手材料,他最近在短视频里新加了一个系列。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检索是有壁垒的,且学习成本非常高,那些高清图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在网上一下子能搜得到。大部分日常中见不到的高清图像都是他通过自己这些年所在领域的资源去联系各博物馆获得的。也因此有了《停下别动,放大看》这本书。

丁一滕导演认为自己一直所致力的剧场艺术就是在和短视频进行博弈,整体而言,电影、电视剧,包括剧场的影响力都不如短视频,所以他的观点是要向短视频学习,去分析它,然后结合自己的方式影响被短视频影响的观众。

同时他强调,自己在吕宸的短视频里学到了一些创作的新思路和逻辑,比如蒙太奇剪辑手法及一些轻快的节奏,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戏剧和剧场艺术。无论东西方的美术史也好,还是戏剧也好,大众理解起来或多或少会有点困难,他们所研究的正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小圈子或者说小众人群一直在做的事情。所以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下,他也会加快戏剧表达的节奏,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大众的需求。

流量与金主面前,重要的是不要失去自我

作为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因素,“流量”几乎已经等同于“金钱”。似乎只要有流量,就天下无敌了。当主持人问及两位嘉宾与“甲方爸爸”的关系怎样时,两位的观点不约而同地一致。

吕宸说:“我以前在北京大学做摄影学会会长时,跟当时的同学一直遵循着一个思想——当你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为谁创作,如果是为自己,这件事你怎么来都行。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是为了别人而创作,在你能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之后,你翻回头又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可能才是一个‘见山又是山,又见山又是山’的水平。”

他还表示,在这方面他的作品已经做了很多妥协,他已经愿意跟大众和观众好好地进行一种交流,“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很好了,我觉得这些很重要,就不能失去自我。”

丁一滕十分赞同吕宸的说法,他说:“我觉得更多的是还要在坚守,当真有大资本向你涌来的时候,你要坚定的是自己的风格,不要丢失自己。比如我提出的‘新程式’,就是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方法,这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我非常乐意为内容服务、为观众服务,只要不侵犯我的底线。”

新媒体时代对现实主义的新理解

在新媒体时代,现实主义的概念已远不止“批判现实主义”这一单一风格,两位嘉宾对这一概念都有全新的解读。

丁一滕认为,现在的现实主义在审美的观念上都带有超现实主义的韵味,其实它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现实主义了,不管是魔幻现实主义、诗意现实主义,或者是“新程式”,“现实主义”这个词在现在来讲已经不是简单的写实概念了。

吕宸也以戏剧举例,他说:“1839年摄影发明之前,人们想要传达一个动态的东西、一个动态思想或者是一个动作的时候,只能通过戏剧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该如何用这种东西表达这个世界,就有了表达理想和表达现实的不同。”

吕宸在《停下别动,放大看》中对图像的分析也涉及超级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达。在很有“腰老师”画风的章节《炫耀,我得把画画画里》中,他展示了吉斯布瑞兹的名作。有别于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吉斯布瑞兹“在早期,他的绘画里也只是把一些东西描绘得特别真,看上去就像现实的东西一样,用我们今天的描述是3D 的。”“也正是因为有他这样的人才,才让艺术史有了更多有趣的内容。不怕艺术家多此一举,就怕艺术家没有想法,没有主意。”吕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