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绘就上古文明的斑斓画卷 ——专家研讨纪录片《中国》(第三季)侧记
来源:文艺报 | 钟 媛  2024年01月31日07:59

1月10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的芒果TV纪录片《中国》(第三季)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宋向伟代表主办方致辞。与会专家围绕纪录片《中国》(第三季)进行讨论。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主持。

文明“中国”:在神话与历史连续中探询。宋向伟表示,《中国》(第三季)以艺术形式再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浩瀚历史图景,绘就了上古文明的斑斓画卷,为观众呈现泱泱中华千年古国的精神文化图谱。第三季创新性改变了此前的实拍风格,以新的影像呈现方式,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和厚重博大的中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艺术表达经验。

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该片站在新时代的全新视角,回溯早期神话与先民历史,对中华文化进行叩问和释疑,以富于启发性、代入感、审美艺术性的画面,有力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增强了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作品创新性地运用手绘与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最新技术,配以荡气回肠的解说,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秦艳华认为,全片以礼制的孕育和发展为主线展开叙述,讲述了中华文明中农耕文化的由来、秩序礼法的演变、对祖先的崇敬、对血脉的认同、社会治理方式的演化等等,叙述层次清晰,整体结构圆满。

《中国作家》副主编付秀莹认为,《中国》(第三季)对中华文明根脉进行追溯和发掘,在想象力超拔、丰沛而又有强烈情感渲染的追问中探寻我们从哪里来、何以中国,凸显出作品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中国》第一季至第三季,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做出精彩阐释,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与气派神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说,《中国》在既有的三季节目中,对于历史材料进行了取舍剪裁,构筑了关于身份与认同的认知。第三季着重呈现了早期奠定的人文理念与精神范型,让中国理念作为一种结构性的框架,来容纳不同时期、族群的文化,这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直观显现。

“诗意”中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艺术创新。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认为,《中国》(第三季)对于历史烟尘中的古典文化重新解读,以新媒体的视听效果、青年创作者的想象对接传统,从而完成对于经典的还原性阅读与理解。

“该片以‘中国’为题,体现了探寻本源的叙事冲动,是对中华文明源头的一次影像化、审美化的追溯”。《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认为,该片放弃真人扮演、情景再现、文物展示、专家访谈等同题材纪录片常规模式,通过手绘中国画融合技术的方式,来呈现这个重大主题,画面、解说、字幕等共同构成了气韵生动的传统美学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刚谈到,《中国》(第三季)打破了纪录片所谓“真实的”美学,以绘画作品加CG动画,再加讲解的方式展开,实现了“艺术的真实”。人工动画技术力量对历史场景的虚拟化重建具有突出的中国美学特征,而解说文本也在准确性、优美性、思辨性和抒情性之间达到了完美平衡。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李九如认为,纪录片以新时代精神重构了“中国”,从源头上回答了中华先民如何理解自身、如何理解他人/人际关系、如何理解世间万物,以特有的艺术方式,实现情景再现和意境化、诗意化、动态化的中国气韵。这种视觉画面本身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源远流长、大气磅礴的中国,是国产历史文化纪录片的重要收获。

《中国》(第三季)是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联合出品的人文历史纪录片,该片凭借恢宏的视野、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精良的制作和颇富中国气韵的审美,获得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