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山水宴》
来源:中国诗歌网 |   2023年11月02日15:28

作者:孤城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23年9月版

定价:24元

ISBN:978-7-204-17679-3

内容简介

《山水宴》这部诗集收集了诗人多年来在故乡、在异乡、在路上赶赴一场场“山水盛宴”时写下的长短诗,共计160多首。诗人用灵动纯熟、简朴干净、节制收敛的语言把自身的悲与喜、悟与惑隐藏于诗歌之中,用细腻的笔法、精巧的结构、深沉的意象将生命之体验化为文字之精血,诗作中充满人世间的青草气息。

作者简介

孤城,原名赵业胜,安徽无为人。现居北京,任《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曾参加《诗刊》社第12届青春回眸诗会。出版诗集《孤城诗选》等。

目 录

辑一 旁观者

铁匠铺

那些草们

旁观者

冰瀑

小阁楼

养鱼经

剩下来的时光,我打算这样度过

春天,皖南一带

供词

寻访绿翠潭

草木人间

雪盛满桃花的杯盏

叙述

绝望

蝴蝶谷

小恋曲

灵感

花蕾一层层打开春天

一只乌鸦

西河书

吻火

照见

行廊塔

古镇

空房子

读春天

我家田棚

白云古道

夜行记

乳名

梦归江南

望乡

杜鹃初开时

文印庵

给一只小鹿

哑巴

暮晚

辑二 互为翅膀

省略

幻象太湖山

过昭关

在和平寺晒太阳

冷空气下降

风吹过,草在晃动

那么多的土堆

炊烟升起

赶集

给缪斯

互为翅膀

碎瓦片

雪,还可以横着下

背井离乡

徐岗粮站

雪中:永安河

路过祠山寺

山居老人

桃花源

文峰塔

皮囊

胭脂井

一些话不说了,留在心里慢慢庝

从城河楼到阿瓦山寨

走出野味馆

一步一莲花

凌家滩一瞥

约定

水印的画卷

似水的眸

在雪中

翩翩安康,溪水是南宫山脚踝上的铃铛

在险处

给溪流

水巫

山里夜晚的黑

目光灼灼

谒田间墓

米公祠

造访刘禹锡

不见长江

辑三 两相苍茫

雨下茗洲

1+1的问题

黄河故道

纸团

褒禅山

四面八方的花儿

湖居

李坑

听雨

剪枝

该是在雨中

旧友

两个三河镇

观安景溪

夜宿牯牛降

等待一场雪

诺日朗

十年

坠落之轻

打春贴

花朝诗

八大处

柯村油菜花

黄山芙蓉谷

桃花潭

鬼屋

在五里看桃花

西河微茫

一句尾音绵长的留言,从沸腾说到苍凉

佛印

伤别赋

青弋江

老阴山的风

草,潦潦草草

在阿者科

两相苍茫

从密云到怀柔——致白河大峡谷

麦积山

辑四 羽叶与绒花

走西口

多年以后

在草原,做一个幸福的醉酒人

行者

百里长川,花儿们推杯换盏

歇处

追草人——兼致父亲

夜漫漫

走笔历城

长江口

衡水湖随想

潭柘寺的潭

白莲河绾起裤脚

楚坑

千秋古街

那年长川

骑上墙头的羊

嘎拉德斯汰小镇

迁徙

遗址

夜宿乌兰布统

车过金山岭

小孤峰

青石板

老梨树

在哀牢山,回想郏县三苏园

临沣寨

云岩帖

登瞰筑亭

途径弘福寺塔林

空白

我不能陪一条河流走得太远

分界洲

风铃酒馆

落日落在机翼下

十渡

窗花

夜饮小记

羽叶与绒花

在海边

辑五 借助旧雪的外形

中国节气(组诗)

温习十大名曲(组诗)

一个人的山水宴:孤城诗集序言

杨碧薇

孤城的名字总让我联想起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依我的想象,《凉州词》里的“孤城”一定比《双旗镇刀客》中的大漠小镇更加慷慨苍凉。选择了这个笔名的孤城,内心也必定逶迤着难以纾解的苍茫。苍茫无处可去,只好在孤独的自我城堡中游走,于是,才有了一意孤行的东西南北,有了一个人的山水盛宴。

当我翻开孤城的诗集《山水宴》,这份不知该往何处去的苍茫便显影在眼前。首先打动我的是《旁观者》。“这逝若汹涌的过往/我需要泪眼模糊,才能将你看清”,只这两句,我便想到酒后的孤城。孤城好酒,但每次酒后,他的眼睛并不会变浑浊,反而更清亮。酒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既能发酵人的情绪,又能净化人的情感。在孤城身上,我不止一次看到这种力量:“后来/酒有了清冽的锋刃”(《从城河楼到阿瓦山寨》)、“买得酒壶当花瓶/案头尝有独乐寺”(《风铃酒馆》)、“散淡人在江南小镇的驿站,/一夜病酒”(《李坑》)……言至此,我又绕回一个古老的话题:诗人与酒。在很多人看来,诗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际上,不饮酒的诗人也为数不少。不过,饮酒的诗人会把酒写进诗里,赋予酒一份文字的荣耀,长此以往,“酒”便与“诗人”紧紧地绑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孤城恰恰是会饮酒、也爱饮酒的那一类诗人。对他来说,酒是诗歌的同构物,是诗的物质性分身,是诗在世间能显现的那部分。很难厘清是酒催生了诗,还是诗定义了酒,诗酒之于孤城,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三千杯盏,置换冷暖有无”(《李坑》),如果说,酒早已是孤城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在他的诗里,酒还是底色,是基调,甚至具有某种原型功能,构成他最基本的、也是最突出的文学人格。

酒能检验人的情感。孤城是一个重情的人,这在他的诗里有迹可循。他有一首《互为翅膀》,写得十分雅致:

留一首诗不写,只存放在心底

这是紫薇,这是海棠,这是合欢……

停一杯酒不喝,细听蛐蛐儿用小牙齿

沾月光

将别后的秋夜,磨得日渐凉薄

全诗只有短短五行,却雕琢出一个幽微纵深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互为翅膀”的世界里,两位主人公没有直接出场,甚至都没有属于他们的人称代词,但二者之间分明存在着一种相互依托、支持的关系。相思/思念是古人反复书写的主题,古典汉诗中不乏以酒为道具来写相思/思念的,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为典型,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柳永则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范仲淹亦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在如此强大的传统下,新诗写相思,就必须要提供与古典汉诗不一样的东西。《互为翅膀》也出现了酒。与前述例子不同的是,这首诗里的酒起到了双重效果,它作为一个道具,既是在场的,又是不在场的,因为诗人明确说到了“停一杯酒不喝”。道具被悬置起来,另外的情境才得以创设——“细听蛐蛐儿用小牙齿/沾月光/将别后的秋夜,磨得日渐凉薄”,写得漂亮,收得稳当。悬置的酒,用旁观的方式,成为相思在场的见证:越是停酒不喝,越能听到内心的声音;越是“日渐凉薄”,相思就越是浓墨重彩。

《互为翅膀》还体现了孤城诗歌的一大优点:擅长造句。孤城诗歌的诗意,多从情境中来。情境的复现,通常需要句子来缔结。《冰瀑》就写得很特别,“久等春风来松绑的冰瀑/被向下的力逼得/惨白”。诗人没有直接描摹冰瀑的外观,而是造出一个虚境,强调冰瀑、春风与向下的力之间的关系。诗尾则将冰瀑与人生境遇联系起来,“锐利/像倒挂在钩上,被洗净的/此生”,景物被人格化,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此外,《春天,皖南一带》里亦有佳句:“春风一路捻亮桃花的灯笼。”同样的佳句,亦见于《胭脂井》,“牵挂一个人,她那么陡滑”;见于《寻访绿翠潭》,“好潭水隐居深山密林/好潭水绝決/——不留活路”……从结构上来说,这一类诗里比较出色的是《小阁楼》。如题所示,“小”是此诗的第一审美属性,诗人在开篇就抛出了四个关于“小”的词,“小心,小步,小声,小坏”。“四小”指向的,是“小阁楼里瞬间乍现的小温暖”。在“小”的层层包围与推进中,诗人的总结是“亮瓦照见尘埃,也照见身边喜欢的人”。其实,“小”也是孤城这本诗集的一个美学特质。与“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磅礴雄浑相反,这本诗集里的孤城,更偏爱从小处入手,用细致的笔法描绘个人体验。哪怕是在北方,他看到的也是“竹影向木雕窗低低递过去的,/是跟进的深院空落。/清风拂过,盐粒在叶片、册页、眼眸里,/闪烁微光”(《临沣寨》),感受到的也是“细针脚的叮嘱,红窗花的愁”(《走西口》)。

“小”,意味着情绪的分解、诗意的细化,其背后是细腻的情感与敏锐的感受力。酒,或者说酒一样的文学品格,强化了孤城对自身、他者和世界的情感体验。一边是“小”的不懈堆积,一边是酒的持续发酵,孤城最终在诗里建立起一个独特的自我:既苍阔又柔婉,既微凉又温暖,既隐藏着创伤,又外露着酒的酣畅。或许,我还可以进一步猜想:对孤城而言,酒不只是一种陪伴,还是一种修复,更是诗与人生的黏合剂。与酒为伴,他能走遍万水千山,能独自消化内心的隐痛,并将修复后的自我以诗的形式重新展示出来,继续咬紧牙关生活,继续默默忍耐,继续保持盼望,不负这席山水的盛宴。

2023-4-18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