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版贸人员如何练好内功精准输出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乐毅  2022年10月11日08:46
关键词:出版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国内出版社的对外版权业务产生影响,无法参加国际书展,也失去了与海外同行深入交流及拓展新业务的机会。出版社版贸人员开拓新合作难度加大,在加强与原合作伙伴沟通,深化、扩展合作的同时,部分出版社的版贸人员(包括曾在版代公司工作的版代人员)也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如开发原创图书,做新媒体推广、数字出版业务,编辑引进版图书等。在此过程中版贸人员修炼了内功,提升了业务水平,也为更加精准高效地实现图书“走出去”“走进去”进一步提升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 绘清用户画像

■张 琨(研究出版社编辑三部副主任)

每年的3、4、8、9月是国际业务最繁忙的月份,出版社要集中申报“丝路书香”“经典中国”等中国图书“走出去”项目,还要筹备并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相比之下,其他月份国际业务工作量相对均衡,于是我所在的编辑三部(之前为国际出版部)也承担起出版原创图书的任务。

作为版贸人员开发原创图书,我有几点体会。首先,版贸经验使我开发中文图书选题时有更广阔的视野,在选题策划阶段就考虑这本书是否具有版权输出、海外出版的潜力;其次,从事国际业务时锻炼的外语能力使我能够承担外语或双语图书的编辑出版任务。2022年3月,我策划出版的双语图书《一起上冰雪:我的冬奥故事》入选中宣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活动4月书单。无论做中文图书还是双语图书,对编校能力要求都很高,这将是未来我需努力的方向。幸运的是,规范的三审三校出版流程,使每本书的出版都成为团队合作项目,共同克服困难规避风险。再次,国际业务的工作经历使我尤为关注对我国友好的海外作者,对他们的选题保持高度敏感。如我策划的由美国知名学者罗伯特·库恩撰写的《库恩:理解新时代的中国》(中文版)和Watcher:New Time of Xi(英文版)目前在重备审核中,年底前有望出版。

做面向国内市场的书和做“走出去”的书并不矛盾,都需要重视选题策划。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目标读者究竟是谁?这就相当于绘制“用户画像”。画像越清晰,我们越能深入挖掘他们的需求,通过做书过程中的各种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一本书从选题策划到最终到达读者手中,要经历策划、编校、印刷、营销、发行等多个环节,无论是面向国内读者还是面向海外读者,都要认真考虑如何管理好这些环节,实现最终目标。

从图书内容上看,出版国际合作已超越单纯的版权输出、版权引进的范畴,逐步走向深度的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出版国际合作的领域逐渐拓宽,合作方式日趋多元。2022年5月,我策划出版的《波斯遗产》一书,就是国际合作出版的创新尝试。该书作者是伊朗著名学者莫特扎·瑞万法(Morteza Rezvanfar),译者是伊朗旅游局驻华代表何飞(Khalifi Hossein)。该书以中文、英文、波斯文三种语言出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伊朗非物质文化遗产、伊朗文献遗产和伊朗名胜古迹。这本书就是典型的在策划阶段直接与海外作者、译者合作出版的尝试。我认为,从选题策划阶段介入,以国际化视野考虑与国内外作者、出版社的合作将成为未来国际出版合作的常态;此外,除了纸质图书的出版合作,电子书、有声书、IP开发等领域都可进行国际化合作。

谈到对国际出版合作的希望和建议,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海外同行、知名作者、译者沟通交流,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其次,实现海外出版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翻译。目前研究社的操作流程是先签订版权输出合同、再申报项目,获得翻译资助后才有资金完成图书翻译。鉴于获得翻译资助的难度较大,真正实现海外出版的图书只占版权输出图书很小一部分,因此希望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完成图书翻译工作,实现更多好书的海外出版。

让原创科普童书在国内外叫好又叫座

■梅 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策划编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是中国颇具规模的专业童书出版机构。很幸运,2017年我进入集团工作,担任策划编辑一职。此前,我在德国攻读信息工程学硕士学位,同时勤工俭学在德国海格立斯贸易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做版权贸易工作。这么算来,我进入出版业也十余年了。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减少,性价比高的图书成为渠道首选。在童书领域,纯故事类精装绘本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优势不大。目前来看,该板块也确实有下跌趋势。出版社的选题类型和出版方向转向学科、科普类图书,这不全是疫情影响所致,而是受到销售渠道的“倒逼”。

在短视频、直播带货盛行的今天,需要让消费者在1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对图书产生兴趣,并在5分钟内产生购买行为。渠道常常要求编辑用三句话总结一本书甚至一套书的推荐语。相比之下,功能性、科普类图书简单一些。渠道主播拿到产品信息和推荐语后,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也有所不同。相较而言,文学类图书对主播的要求更高,在渠道选品中不占优势,反而简单直观的学科类、科普类图书较好讲述,更容易受到主播的喜爱。

我从3年前开始着重于科普类选题策划,基于在德国做版权业务的经验及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后做外版书引进工作的积累,策划了一些原创科普选题。一是因为我是理工科出身,做科普类选题有天然优势。二是因为我在请教授、科研人员为外版科普选题审订中发现,他们虽肚里有货,但不了解出版,也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干货变成有料又有梗的市场书。因此,我和他们反复沟通,发现他们擅长的领域,鼓励他们进入出版业。这几年,通过这些原创科普作者引荐,我认识了不同行业有趣的人,不仅开阔了视野,做书的思路也宽广了,更坚定了出版业是个有意义、有意思的行业的念头。

在德国做版贸工作的经历对我做原创选题帮助很大。在海格立斯工作时,我主要从成百上千种德文书中选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图书,整理、精简图书信息,用电邮发给国内各家出版社。在与德国出版社接触及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德国出版社的作者专业背景不同,涉及各行各业。这可能和德国出版业的基本情况有关。德国虽为出版大国,但出版社规模不大,40~50人的出版社就算大社了,而1~2人工作室形式的出版社不在少数。这使每家出版社不贪大,只做精,做自己擅长的选题方向,乐于寻找“性价比高”的新人作者。 这个理念影响了我。

在策划原创选题时,我没有只在固有的圈内找作者,而是去寻找那些还站在出版门外的有趣的人。有一次,我想做一本关于建筑的书,但并不认识相关专业的人,就“勇闯”一个建筑师微信群,表达想做建筑类科普书的想法。群里很多建筑师很感兴趣,纷纷加我私信。那一刻,我觉得要有平台思维,真正打开自己,让更多人走进来。

虽然不再从事版权工作,但是我会定期登录国外各社官网浏览最新书讯,这已成为我的习惯,也让我先于他人发现国外最新的选题方向,策划优质的原创选题。

做原创图书的难度肯定远大于外版书,特别是原创科普书。作者往往写“深”了,而编辑往往在前期策划时又会想“浅”了。如何调和两者矛盾?我的做法是,心里带着基本框架去和作者聊,但是我只听作者说。在他们说的过程中,发现特别值得写的东西。听不懂的地方直接提问,因为我的问题也是读者的问题。作者在给我这个“门外汉”解释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到讲好科学故事的感觉。我也会将我平时突发奇想的想法、问题定期整理给作者,他们会选择非专业人士觉得困惑的部分插入作品中,这往往会成为作品中的点睛之笔。我不会给作者设定特定具体的创作内容,前期只会提一些出版类型、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建议,后期再根据作者文稿,找到最合适的文本及插图的表现形式。

今年,我策划的“如果地名会说话”系列将陆续出版。这套书从策划到第一本书问世历时两年,该系列邀请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他们做事专业、严谨,同时对专业领域及人生的理解高于一般人。与重量级学者合作也让我真正成长起来。目前,版权部已向我国香港、澳门的出版社推介这套书的版权,我们还将借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机会,向更多国家进行推介。

我认为,做市场书与做“走出去”图书并不相悖。在“走出去”初期,我们的主要方向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在到了“走出去”的第二阶段,应展现我国当下的新兴文化和科学水平。我国在不少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在原创科普蓬勃发展的今天,讲好有中国特色的科普故事不是非常难的事,只要我们能打开自己,去寻找、接纳各行各业有趣的人、有能力的人,我们的书就可以在国外市场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书。

要做一本让外国读者喜欢的书,我们不能只专注于自身,而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将我们熟悉的事物通过某条线索与国外读者熟悉的事物做有趣的关联,拉近与外国读者的距离感。同时,除了基于点的信息输出,我们还要传递我们的理念。理念会有相同也会有冲突,这样才能产生思辨、认同和理解。我相信,随着我们原创水平的不断提高,“走出去”图书完全可以“用产品说话”。

版贸经验赋能原创图书开发

■马丽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主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一直承担着国际合作和编辑出版双重职责,部门编辑在担任版权经理的同时,也负责编辑引进版图书及策划原创图书。就引进图书而言,我们的版贸工作经验有助于对原版书进行内容评估、译者选择、译稿评估。在策划原创图书时,版贸经验又可以让我们有较强的版权合作意识,在选题策划之初就考虑有无打通国内外市场的可能性。在选题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从内容规划、视觉呈现等方面关注国内同类图书,同时有意识地参考海外同类图书的成功案例,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运作项目。

做原创图书需要相关领域的资源积累,如作者资源、插画师资源、审稿专家资源等。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某一领域深耕,不断提升发现选题的洞察力,以及通过策划、组稿、审稿、排版、封面设计、印制等多个环节把选题或想法转化为出版物的执行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编辑一方面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能够见招拆招,化解难题;另一方面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预判能力,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提早规避。

从百科社近年来“走出去”的图书品种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高度统一。版权输出重点品种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市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图书。要打造出国内国外都叫好的作品,根本的一条在于内容,好的内容是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基础。同时,要实现两个市场的打通,明确读者定位也是重要因素。

百科社出版的科普系列读物《中华文明史话》就是这样一套出版物,我们开发了中文版和中英双语版两个版本。中文版针对国内市场,定位为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简明读本;双语版则主要面向海外读者、华人华侨、在华外国人,为他们提供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文的丰富内容。该系列中文版至今已售出200余万册,双语版售出20余万册,版权输出近30个语种,其中俄文版获得俄罗斯最佳图书奖,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开发这套书时,我们针对不同版本采取了不同策略:首先开发了中英文版,开发时更多从海外读者需求的角度规划选题方向,选择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主题,力求内容浅显易懂,每个分册有主题,字数控制在5万字以内;语言通俗活泼,以亲切的“史话”形式将历史娓娓道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每个分册配制近百幅图片,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双语版出版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这样简明浅显、轻松好读的内容同样适合国内青少年群体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于是又开发了中文版,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

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疫情给出版业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显著变化,如业内沟通交流方式、阅读习惯、图书销售和推广方式等的改变,这些都加速了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因而融合发展将在未来出版国际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建议政府和企业在规划、设计、考评国际合作工作时进行适度调整,对融合项目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四种途径推进对外出版合作

■鲍娟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数字产品兼版权部副主任)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积极探索图书版权输出模式,力争为图书版权输出在内容、团队建设及路径等方面精准定位、高效传播。我认为,对外出版合作主要有四个着力点。

一是围绕国家主题出版,开展多元化的选题模式。在新的对外传播背景下,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进行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是关注国家重大课题项目,有效利用各种资助机制。我国政府对出版业“走出去”提供的资金扶持对选题方向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作为出版机构,应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各出版资助项目的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效利用各种资助机制,从中获得选题启示,为打造精准输出产品做好源头准备。

三是调研国外市场需求,研发精准产品。图书版权输出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国外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需求和阅读习惯。了解海外读者对中华文化的阅读需求,从而根据我国图书海外传播的现有优势品种,积极调整输出选题的类型结构。具体操作上,可加强与海外出版机构在选题策划方面的深度合作,在合作中加强海外市场调研,跟踪西方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前沿动态,创新图书的跨文化传播理念,使选题内容与我国的社会发展动态和时代主题密切结合,合作研发在海外具有市场潜力的图书,实现精准传播。

四是积极参加国内外图书线上线下博览会,推销精品图书。通过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书展活动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联合开展活动,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推广中国文化内涵,巩固和拓展书展活动在图书版权输出中的重要路径作用,在文化交流的同时促进经济上的交流,从而实现双重效益。

采他山之石攻玉 瞄准海外需求输出

■范 伟(中译出版社对外推广中心主任)

中译出版社的中国作品对外翻译推广中心,除了肩负社里对外版权输出工作外,也同步进行国际资源的国内落地和转化,即策划和出版适合国内落地的原创图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根据中译社的资源禀赋,我们积极进行经管产品线的开发,在社领导带领下聚拢中国经济领域顶级专家学者资源,策划了“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外译”项目。该项目初步遴选了十几位中国当代知名经济学者的学术作品,根据内容题材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过去经济发展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成果的学术作品;另一类是关于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理论学术作品。作者都是中国经济界领军人物,如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顾问贾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肖钢等专家学者。在项目策划之初,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就与我们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希望将该系列作品做成一个长期、开放的的系列,未来可以将更多关于中国经济、学术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不断吸收进来,形成一个有代表性的、展现中国经济学术最新成果的丛书。2022年7月,“数文明”英文版在海外上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们推出了军事题材作品《中国海军》。作者黄传会是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他与战友兼同事张帆两位军旅作家翻阅了上千万字的文献材料,实地采访了大批海军老兵和历史事件亲历者,耗10年之力完成,是国内唯一一部系统、完整书写海军70年历史的文学长卷。该书在策划之初,就锁定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进行规划。由于作者和内容权威,装帧精美,出版后陆续入选国内多个好书榜单,版权同步售至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得到了国际国内市场的一致好评。

此外,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策划“最美情书”系列(《见信如面》《纸短情长》),书中收录了鲁迅、徐志摩、朱生豪、萧红、闻一多、马克·吐温、雨果、贝多芬、卡夫卡、弗洛伊德等文学大家写给爱人的书信,并配以老照片,采取精美裸脊锁线装帧、真实书信手稿压凹的设计,凸显浓郁的复古气息,通过小红书营销推广,并采取文字、图片和视频多媒体宣传方式,结合转发赠书营销手段,套装设计带动这套书实现不菲的收益。从2021年8月上市至今国内市场已售出5万套,我们在也在积极推动《见信如面》向东南亚地区的版权输出。

这些年做书的经历让我有不小收获,最重要的是有开放的心态,多学习其他同行及国外同行的经验,并保持对国内外图书市场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