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启功先生的仁者情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徐可  2021年07月26日12:36

但凡见过启功先生的人,大多对先生的幽默风趣印象深刻。这个印象大抵是没错的,先生的幽默是出了名的,网上流传着很多有关他的“段子”,真的假的也闹不清楚;但若因此断定启功先生就是一个“没心没肺”之人,那就太肤浅了。其实,启功先生在表面的谐趣中深藏大悲悯,有着深厚的仁者情怀。仁者情怀,是先生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人们热爱先生、怀念先生的重要原因。

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的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爱。启功先生宅心仁厚,待人真诚,对人善良,富有同情心,是一位真正的“仁者”。

提起启功先生,很多人津津乐道于他的皇族后裔身份,似乎这就为他后来的成就找到了源头。启功先生确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后代,但已隔了九代、200多年,到他的曾祖父已经主动放弃封号俸禄,作为白丁走上科举入仕之路;而且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那个皇族王朝已经覆亡,他从出生起就没受到那个皇族的福泽。更不幸的是,他刚满一岁,就失去父亲;十岁之后,又陆续失去曾祖父、祖父及其他亲人,小时候的生活过得是很苦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幼时孤露”。尽管如此,启功从小并不缺少爱。先是他的曾祖父、祖父,他的母亲、姑姑,用全部的爱呵护着他。再后来,周围的很多前辈,曾祖父和祖父的门生们,又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尤其是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慧眼识珠,对他有再造之恩。在这样的氛围中,启功不但身体得以健康地成长,他的心灵也在健康地发育。他中学肄业,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他失去了至亲,但是从更多人那里感受到了爱、学会了爱,他从母亲、老师们身上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受儒家思想特别是佛教的影响。这些为他仁者情怀的养成奠定了基础。他说:“我从佛教和我师傅那里,学到了人应该以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关切众生;以博爱为怀,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以超脱为怀,面对现实,脱离苦难。”

他对长辈、对亲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深怀感恩之心,终生不忘报恩。他对长辈至孝,对亲人至爱,对朋友至诚。启功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十几岁就守寡,一个人把他拉扯大。他的姑姑为了他终身不嫁,跟他母亲一起抚养他。他牢记母亲和姑姑的恩德,对母亲和姑姑非常孝顺,悉心赡养,为她们养老送终。启功的婚姻是“谨遵母命”的产物,但婚后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感情甚笃。妻子不幸早逝,先生陷入巨大的伤痛之中,每年清明节都坚持去墓地“带”妻子回家。他对妻子的感情终生坚贞不渝,用一生的坚守实现了对妻子的郑重承诺。“不管灵魂有无有,此心终不负双星。”

启功先生对老师陈垣校长的感情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自述“情逾父子”。他终生铭记师恩,并用实际行动传承老师爱国爱民的精神。他用义卖字画所得设立奖学助学基金,以老师的书斋名“励耘”命名,以此永远纪念老师。除了陈垣校长之外,他对其他帮助过他的师长、朋友,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他们的恩情,努力报答他们。

如果说知恩图报还是人的本能的话,那么,对于陌生人的关心就是无私的大爱了。启功先生对弱者、对不幸的人、对困难人群、对一切需要帮助的人,都深怀悲悯之心,不遗余力去帮助他们。先生以书法名世,求字者趋之若鹜,先生夜以继日,手不停挥,“书债”换了一本又一本,却终其一生未能还尽。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先生的字不知道变成了多少银子。其实呢?先生每日粗茶淡饭,布衣蔬食。他把钱都存起来了吗?非也。先生的字是很值钱,但他从未以此为己牟利。他以“卖字”所得,资助寒门学子读书求学,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他的字成了北师大以及有关机构、有关部门对外交往的礼品;他的字给了急需手术的老先生老学者、急需入学的孩子的家长;他的字随手给了服务员、清洁工、修理工、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普通劳动者……他尽一己之力帮助了无数的人,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先生不改其乐。当大大小小的书画家都在给自己的字画设定润格的时候,公认的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却公然宣布:我的字不值钱,你们不要收藏。所以,当有些人暗讽先生的字“太滥了”的时候,我总是说:那是因为先生的心太善良了!

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非但不争不抢,而且一次次主动谦让。1980年,北师大中文系决定为他调整工作,他坚决拒绝,恳切希望把机会让给其他更需要的人。1992年,北京居士林恢复活动,聘请赵朴初和启功二位先生担任名誉理事长。启功先生坚辞不就,他说:朴老是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德高望重,自己决不能接受与朴老同样的职位,如让他担任名誉副职尚可考虑,否则免谈。

先生虚怀若谷,宽厚待人。对于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以德报怨,既往不咎。对于假冒他的字画的行为,他一笑了之,并不追究。但这不意味着先生就是一个“老好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启功先生作为一位君子、仁者,他有自己的原则、底线,违反原则、触碰底线之事,他坚决不做,也决不答应。面对权贵,他不卑不亢,敢于说不;面对欺诈行为,他拍案而起,公开声明抵制;面对众声喧哗,他并不随声附和,而是坚持自己的主见。

启功先生的仁者情怀,还表现在他待人接物的礼数上。启功先生是我迄今所见的最讲礼节的一个人,而且终其一生,一以贯之。他对人温文尔雅,谦恭有礼。在他腿脚还能行动的时候,每逢有客人来访,他必亲自为客人开门、送客人出门。他与人交谈,多称对方为“您”,哪怕是对我这样相差两代的晚辈,甚至是对他家里的晚辈。这种礼貌是发自内心、发自骨子里的,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并非刻意为之。对人的礼貌,看似小节,其实不小,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教养,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个人偶尔有礼貌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有礼貌。我在日常见到一些粗鲁言行时,心中暗自叹息,就会想起启功先生,也会时时以先生来警醒自己。

有句玩笑话:“世无完人,启功例外。”是人总会有缺点的,启功先生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相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先生的人格是完美的,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标杆。就像《庄子》所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先生一生,看似平常,似乎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人格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先生的仁者情怀,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而这,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所以,今年我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仁者启功》,着重介绍启功先生的高尚品格。我愿意为传承启功精神略尽绵薄之力,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先生,从先生高洁的品格中汲取精神养分。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