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奉献更多精品力作,委员们形成共识——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发创新创造伟力
来源:文汇报 | 周渊  2021年03月05日08:23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奉献更多精品力作,是奋斗在文化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委员们就这个话题围绕各自工作实践展开交流。博物馆要发挥好红色基因库作用,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用温暖的现实主义创作挖掘平凡英雄的闪光点……讨论中,委员们渐成共识: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发创新创造伟力。

安来顺:“传承发扬红色文化需要载体,最直接的资源和根脉在博物馆中”

“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作为红色基因库的博物馆,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坚定人们信心和决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安来顺这样说。

安来顺说,近年来我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成效显著: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国家文物局成立革命文物司,全国15家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成立革命文物处等,进一步充实了红色基因库。“传承发扬红色文化需要载体,最直接的资源和根脉在博物馆中”。

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为新时代提供新滋养新能量?他建议,一方面要鼓励博物馆激发潜能、进行文化创新,比如将数字资源利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作为常态化服务,吸引更多受众;另一方面,跨领域、跨学科整合资源,进一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

他所任教的上海大学,2019年便参与发起成立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设立理论研究部,在部分革命旧址和高校设立初心讲坛。同年全国红色文化战略联盟也在上海大学成立,开展理论探讨、学术交流、文物征集、成果展示、思政实践和文化创意传播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23家全国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25家革命纪念馆成为首批理事单位。“博物馆不再‘单打独斗’,与高校、党史研究机构优势互补,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安来顺说。

吴为山:“以精品力作汇聚成时代长卷,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运用绘画、雕塑等形式再现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优秀党员,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生动再现了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在党史专家和全国美术家、理论家、评论家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做好红色经典美术研究、创作、展示和传播。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美术经典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他建议加强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研究,演绎好其背后的党史故事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也要研究创作者的创作历程和心态,探讨如何继承蕴含其间的精神。

“比如中国美术界第一位共产党员韩乐然,长期从事党的组织、联络和情报工作,一生以多种形式投身抗战宣传和隐蔽战线工作,不仅是艺术人生,也是充满理想的革命人生。”吴为山透露,今年中国美术馆将举办庆祝建党百年大型主题展览,以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汇聚成时代长卷,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还将主办“首届全国党史美术创作研讨会”,以研究促进创作。

围绕建党百年精心创作,打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雕塑家,吴为山身体力行投身主题创作。他为新落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创作了大型主题雕塑《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和大型主题浮雕《共商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百万雄师渡大江》。

“艺术作品不仅要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中,还应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方面,吴为山建议在社区、机场、地铁等覆盖面广、传播性强的场所进行多样化宣传,延伸经典美术作品触角。此外,可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观众体验,增强经典美术作品对当代青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王丽萍:“上海是一座红色之城,应有更多无愧于这座城市的作品”

为建党百年奉献精品力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上影集团编剧王丽萍正笔耕不辍,以她擅长的现实题材创作,挖掘生活中平凡英雄身上的闪光点,以小人物切入书写大时代,颂扬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永葆初心、勇担使命的奋斗历程。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二十多年来,这位“金牌编剧”以上海城市生活为蓝本,写下《媳妇的美好时代》《保姆》《生活启示录》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作品。“深入生活,以人民为主角,书写百姓生活,反映人民心声,用真情讲好中国故事。”王丽萍道出自己的创作秘诀。

目前,她正在修改完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我们的邻居》剧本,这部剧已经“磨”了三年多,故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延续到当下,从几户人家的命运折射邻里关系的变迁。“特别是疫情期间,邻里关系有了更特殊的意义。热心的邻居们互帮互助,社区干部、志愿者们为居家隔离的居民、不会网购的老人们提供各种帮助,左邻右舍传递着温暖和爱,折射出大时代的温度和普通个体的获得感。”

为此,王丽萍坚持深入生活,到社区、居委会走访采风,和不少基层干部成为好友。“现在的邻里关系很有意思,居民楼里都有了微信群,邻居们一起团购,帮忙照顾家人,邻居关系反而更近了。”在王丽萍的新作中就有这些好邻居的身影,火热的生活是她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平凡英雄们的故事值得被书写。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红色之城,应该有更多无愧于这座城市的作品。”创作之外,由王丽萍发起并主持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已步入第八个年头,激励海派影视创新,擦亮上海文化品牌。她透露,今年沙龙还将举办“党在我心中——影视人创作谈”专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当努力为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奉献。”王丽萍说。

冯远征:“红色文化如何更吸引年轻人?优秀传统和创新精神缺一不可”

就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前几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剧目正式揭开面纱——话剧《香山之夜》聚焦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夜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

“这是毛主席形象首次出现在人艺舞台上,也是我们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呈现红色题材剧作,以全新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思想和艺术的审美享受。”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创新突破体现在哪儿?他一一细数:《香山之夜》采用“戏中戏”架构,全剧只有两位演员,他们身兼历史人物、演员本身、历史讲述者,带领观众进入那个“香山之夜”。在冯远征看来,这种突破也正是北京人艺创新精神的体现。“红色文化如何更吸引年轻人、走进大家心中?优秀传统和创新精神缺一不可。”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进驻北京香山。北京人艺特别将《香山之夜》的首演安排在3月25日,以纪念72年前那个特殊的日子。冯远征说,该剧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除了关注宏大历史题材,北京人艺也从过去一年的战“疫”实践中汲取灵感,创作了接地气的《社区居委会》,将视角对准基层党员干部和普通老百姓。冯远征介绍,今年北京人艺还将继续开展送戏下基层,以舞台上的“社区居委会”慰问广大基层一线工作者。

今年全国两会上,冯远征关注艺术人才培养问题。他寄语青年演员,不仅要有精进的表演技巧,更要深刻理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

2021年,北京人艺将迎来新的节点,剧场“东扩”竣工、新剧场启用。冯远征提前“剧透”:《茶馆》等保留剧目,以及历史剧《杜甫》、现实题材剧《古玩》等一批精品剧目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