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丽克不关心“美”,只在乎“真理”
再过一个月,我将拎上为数不多的行李,搬到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市,在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指导下继续写作。
关键词:  露易丝·格丽克2020-10-16
-
壮族作家冯艺:美丽壮乡的“行走”哲学
冯艺是一位有着多元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
-
写坏11部手机的马慧娟 加入中国作协
8月20日,中国作协公示2020年度拟发展会员名单。
-
玛拉沁夫:新中国民族文学事业的守望者
玛拉沁夫 玛拉沁夫的成长历程和他所见证的历史,反映了党对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关心,也证明了玛拉沁夫参与其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已枝繁叶茂,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关键词:  玛拉沁夫2020-08-14
-
讲好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
龙仁青,1967年生于青海湖畔。
-
“我的视野并不局限于新疆,而是祖国的山山水水”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是新疆维吾尔族诗人、翻译家,1982年开始文学翻译,翻译的重要作品有《福乐智慧》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翻译奖。
-
在成长的路上学会思考
记 者:您曾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全国人大代表。
-
白庚胜:期待有更多的李子柒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编者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
吉狄马加:好作品既反映个体经验,又要具有人类意识
——本栏目由人民网文娱与中国作家网共同推出—— 首期做客两会“艺”起聊的嘉宾,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
-
作家阿来:抗疫文艺作品要有深入思考和反思
“如果只是即时性的报道,媒体已经做得很充分了,(抗疫文艺作品)只是表面的反应可能是不够的。
2020-05-20
-
高洪雷:中华民族史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
当我们提起丝绸之路时,总会联想到遥远的古代中国,联想到沿线那迷人的各国风情。
-
蔡测海:文学是无休无止的期待
蔡测海最新的长篇小说《地方》。
-
我写我说我行动 盼民族文学繁荣
蒙飞,壮族,壮汉双语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壮汉著作10部。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核心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今天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行万里路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现实生活的深处更深处去增加阅历、体验人生、孕育情感,读万卷书则是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艺术修养,丰富文化艺术上的储备 不在现场、不在人群里、不参与事件进程,创作者跟生活之间永远隔着“情感”这道障碍,作品和读者之间也就永远隔着一层 文学不变的价值是真善美。
2020-03-02
-
潘年英的文学初心
侗族作家潘年英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
关键词:  潘年英2019-12-04
-
学科并置背景下的人类学发展探索
庄孔韶 日前,庄孔韶获得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等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终身成就奖”。
关键词:  人类学教授庄孔韶2019-11-08
-
草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草尖上的文明》 今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
次仁罗布和他的文学之旅
次仁罗布 就像走在西藏拉萨那条著名古老街道上的某个人一样,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慈悲、谦逊与和气。
2019-10-24
-
寻找一种新的批评方法
实事求是地说,石彦伟这本批评集的书名是我建议的。
关键词:  孟繁华2019-09-09
-
创作与使命感
石彦伟,回族,1985年生于哈尔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
关键词:  石彦伟20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