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年》杂志的传播策略
《新青年》运用媒介传播的力量,推动“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引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
-
漫谈《原野》初版本
曹禺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创作的剧作,绝大多数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世说新语》与《说苑》
在《世说新语》之前,古代典籍的编纂方式大体不外分类式、分卷式和编年式三种。
-
人文社版列夫·托尔斯泰作品扫描
1951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列夫•托尔斯泰出版,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位俄罗斯文豪在新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史。
-
《后西游记》在日本
年初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东京,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
黄发有:书信里的文学期刊史迹
在文学期刊的工作信函中,最常见的有约稿信、退稿信,约稿信和退稿信往往有清晰的时代印痕,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纸质的约稿信和退稿信了。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装帧设计的审美追求
原标题:民族风、文艺韵、时代感——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初版本为例看其装帧设计的审美追求 装帧,虽然在今天指的是书籍的美术设计,但在现代(1919—1949),主要还是指书籍的封面设计。
-
最早版本的《新华字典》是如何诞生的
魏建功(1901—1980)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
-
黄发有: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史料拓展
当代文学批评史是当代文学史的独立分支,也是当代文学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操乐鹏:建国初期苏联文学通俗本考释
1950年,叶圣陶在对建国以来文学出版事业的回顾中,特别提到通俗读物和少年儿童读物,并指出,“通过适当的形式,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之下,就量与质两方面,更多地满足工农兵大众的新要求,在今天已经大有必要了”。
-
《赵清阁文集》出版
中国现代文坛上,熠熠生辉的人物比比皆是,而赵清阁则如同是潜埋在文坛深处的一粒“珍贝遗珠”而不为世人所瞩目。
-
亚东图书馆与《少年飘泊者》的畅销
摘要:《少年飘泊者》是一部被亚东图书馆印行27版之多的畅销小说,对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学发展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
《牡丹亭》蓝本论争中的一些问题
古代中国最著名的戏曲《牡丹亭》,除作者汤显祖在《题词》中提及渊源关系不很明显的本事外,问世之后长达320多年的时间内,无人指出其来源。
-
《史记》古写本学术价值谫说
日本龙谷大学藏14世纪《英房史记抄》所录《垓下歌》(右数第4行起)。
-
王贺:“非单一作者文献”与全集编纂
在《鲁迅全集》的编纂与出版中,是否完整收入由鲁迅、许广平合作完成的《两地书》,是一重要问题。
-
莫砺锋:唐诗选本对小家的影响
摘要:唐诗选本对唐代诗人的知名度及唐诗作品的经典化有着极大的影响,但主要体现在小家身上。
-
《胡适留学日记》原稿等"亚东遗珍"在京亮相
2020年是新文化运动105周年,一批原由亚东图书馆珍藏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的珍贵手迹将亮相拍场。
-
华东师大图书馆藏钱锺书先生藏书述略
这四种西文藏书,内容为西方文学研究,购买时间为1935—1938年钱杨旅欧时期,与《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中笔记记录时间重合,是钱锺书西洋文学积累的重要阶段。
-
许寿裳与1938年版《鲁迅全集》
鲁迅逝世后,编印鲁迅全集即成为普遍的社会呼声。
-
陶慕予:《杜甫全集校注》注释献疑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张忠纲终审统稿,廖仲安、张忠纲、郑庆笃、焦裕银、李华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7209页,850.00元 由萧涤非先生主编,张忠纲先生统稿成书的《杜甫全集校注》(下文径称《校注》),事延卌年,人经三代,成功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