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乾致李辉信札》出版
1月10日,由浙江联合出版集团主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承办的《萧乾致李辉信札》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
许明龙:也谈“中国小说西译之嚆矢”
“梵蒂冈远东收藏品13”扉页及内页 《明清小说研究》2019年第3期刊登了陈艺璇、王燕撰写的《中国小说西译之嚆矢:梵蒂冈〈玉娇梨〉手写本的发现》。
-
《域外小说集》:作为方法的“东西瓯脱间”
摘要:《域外小说集》并非既往认识的谈论“古怪偏僻”的“弱国模式”,实则具有“评骘文明”的独特维度,它体现了周氏兄弟的“否定性”文明史观,即一种有别于直线进化的,通过越轨、偏离等“否定形式”带动的文明发展状态。
-
近现代私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
所谓“私人日记”是指历史上存在的私人书写的生活记录,区别于以“日记”命名的虚构的纯文学创作;“近现代私人日记”指的是晚晴民国时期中国所存在的私人书写的日记著作,此时正值中国社会历史天翻地覆的“千年巨变”,私人生活记录(日记)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巨变的个人细节,它们的存在形态与此前此后有明显差异,亟待我们加以深入考察,也有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
陈漱渝:校勘·鲁迅校勘·校勘鲁迅
正确评价一位作家,当然要“知人论世”,了解其生活的时代,其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其创作历程和心灵历程,但最根本的依据还是其留存的文本。
-
马若瑟译《赵氏孤儿》
《中华帝国全志》(1735)《赵氏孤儿》译文首图和《经传议论·自序》(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 大文豪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在他根据《赵氏孤儿》改编而成的《中国孤儿》(L’O rphelin de la Chine)的《献词》(Epitre)中这样评价这篇译文:“《赵氏孤儿》是一部珍贵的大作,它使人了解中国精神,胜过人们已经做过的以及将来要做的关于这个大帝国所有之陈述。
-
“史料”与“定本”
近读2019年11月8日《文汇报·笔会》陈学勇致止庵函《从川端康成说回陆小曼》,谈日记的改动问题。
-
《小王子》的由来
本文选自黄荭译《小王子插图百科全书》(克里斯多夫·吉利安著),经出版方授权,交由《文汇报·笔会》首发。
-
解志熙:探寻文学行为的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研究,似可分为常规性的文献整理和基于文献的校读批评两个层面。
-
陈平原:学术史视野中的“述学文体”
陈平原教授的新著《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追述这项课题发端与展开的经过,勾勒出二十多年来学术史研究的轨迹,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学术选择与人生体验和时代变革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
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陈寅恪文集》纪念版
陈寅恪致古典文学出版社信。
-
《赘笺唐诗绝句》源流
日本流传的唐诗文献中,选本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型。
-
《冰心年谱长编》出版
由冰心文学馆、冰心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冰心年谱长编》出版座谈会近日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召开。
-
鲁迅校勘《瘗鹤铭》
鲁迅酷爱收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可谓不遗余力,他造诣精深,大凡古籍、碑帖、造像、墓志、古砖、画像、封泥、古泉等等,无不涉猎。
-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70年:回顾与前瞻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自五四新文学诞生未久即已展开。
-
林纾《左传撷华》:这本古文教材好在哪里?
《左传撷华》初版曾于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 “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为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如林纾所言,是“万世古文之祖也”。
-
回望新文化运动的长夜灯火
《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孙郁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只有经历不断地回望与跋涉,时代的参照系和坐标点才会逐渐清晰,只有反复梳理和钩沉漫漫长夜中的星星灯火,才能更确切地为社会发展问诊把脉。
-
媒体、文学和早期中国现代性
1872年10月14日 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瀛寰琐纪》出版 同治壬申年九月十一日(1872年10月14日),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瀛寰琐纪》创刊号在上海公共租界发行,这里后来成为有清一朝毋庸争议的媒体之都。
-
四库全书如何选印?
袁同礼去南京就四库全书影印事贡献意见,于8月3日返北平。
-
《近代学术集林》推动近代学术史研究进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近代学术集林》第一批五种、计60卷已经于近日出版,包括卢弼、徐昂、章钰、吴士鉴、夏敬观五位近代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