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美学与美学研究的价值坚守
摘要:意象美学以中国传统美学为精神内核,是一种具有鲜明价值性的当代美学理论。
2025-02-06
-
新大众文艺与节日文化的数字化重塑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直播、短视频等新兴领域的新大众文艺,在春节等我国传统节日的节庆活动中,爆发出了巨大的文化势能,并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
2025-02-06
-
经验、逻辑与关怀:文学现实感的三重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2025-02-06
-
媒介本体化与新大众文艺的潮起
媒介赋权与赋能正在催生新一轮大众文艺的全面兴起。
2025-01-22
-
吴义勤:开辟文学批评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学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25-01-20
-
21世纪初“狂欢化诗学”的几个关键词
引 言 狂欢的仪式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甚或更早。
2025-01-17
-
新大众文艺“人民性”的新特征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媒体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
2025-01-17
-
传统文化对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影响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025-01-15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美育精神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
2025-01-15
-
数字批评之批评
摘要:“数字批评”是以计算建模、语料统计、量化分析、制表绘图等数字方法进行的文学批评和研究。
2025-01-12
-
数据牢笼与批评突围
摘要:数据逻辑在整个网络文学实践中已经底层化和结构化,在此基础之上的批评前置了数据思维,暗含了数据的蛮力。
2025-01-10
-
新时代文艺应有怎样的思想定位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不朽的经典。
2025-01-08
-
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性”之思
摘要:传统人文主义文艺批评认为文学即人学,注重文学艺术人文精神的理论阐释,凸显文艺的审美与人文属性,淡化文艺的“物性”。
2025-01-03
-
文学理论知识生成机制的反思
摘要: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文学的在场是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应有之义。
2025-01-02
-
数智时代虚拟影像民族志书写的技术反思
在泛影像化和泛媒介化相叠加的时代,由数据和算法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共同驱动的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影像人类学、影像社会学创新发展的新方向。
2024-12-30
-
曹僧:论公益诗学
诗之所以被反复谈论,是因为它有着极丰富的维度和内涵。
2024-12-26
-
比较视域下的“虚实”范畴及其多向呈现
摘要:“虚实”在中西方美学史上皆有深远影响。
2024-12-26
-
中国古代小说虚构契约的形成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之后,有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西方“虚构性叙事散文”的小说观念遮蔽了中国本土小说的“本来面目”。
2024-12-24
-
新时代报告文学文体和创作非确定性问题探析
谁也不能否认,报告文学在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社会作用,从而赢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024-12-18
-
从中国审美传统特质看中国文论话语自主性
一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化的狂飚突进中,现代性的话语霸权造成了中国文论叙事方式被同化的趋势。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