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觉
文明的形成发展与文化创造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2024-06-10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与百年变局相交织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原理和根本规律,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重大理论成果。
2024-06-05
-
新时代山乡巨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面镜子
现代以来,中国的乡村发生了数次巨大变化,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经典作品,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是最根本的巨变,但尚未得到充分的书写。
2024-06-05
-
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6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06-04
-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从举世瞩目的考古现场,到昆曲舞台上的经典演绎;从弥漫着人间烟火气息的古街区,到跨越国界的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这些鲜活的情境中,汲取着激昂向上的力量,共同绘制着当代中国生动立体的文化长卷。
2024-06-03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命题,并将其作为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4-05-23
-
“两个结合”与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2024-05-15
-
“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的学理创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的新概念,形成了构建和坚定当代中国文化自我的新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多方面的学理创新。
2024-05-11
-
科技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从它诞生起,就不是一套一成不变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体系,而是持续地存在于文艺实践中、参与到文艺实践中,并随着特定时代文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面临着新问题,完成着新任务,担负着新使命。
2024-05-10
-
新质生产力召唤劳动审美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命题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也为文学创作开拓劳动审美新格局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和有力的召唤。
2024-05-08
-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哲学原理结构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揭示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
2024-05-07
-
雅俗之辨、类型文学与大众读者
文学中的“雅”与“俗”是一对所指不断变动的概念。
2024-05-06
-
“以俗为雅”的提出、实践和价值
雅俗关系是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较为系统的重要论题,它在宋代得到充分展开讨论。
2024-05-06
-
更加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学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2024-04-26
-
从四对范畴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问题旨向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范畴并系统阐述其科学内涵、实践要求。
2024-04-26
-
在数字时代 坚守经典阅读带来的诗意
进入数字时代,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4-04-24
-
新时代新乡土写作结构的新变
虽然可以将乡土文学的渊源追溯得十分久远,然而说到底,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乡土文学还是现代化的产物,它肇始于“五四”时期,与许多虽然早已存在却一下子如同初见的事物一样,农村、乡土也是“五四”启蒙文化的发现,因此,它的总体氛围与话语模式是现代性的,处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语境之中。
2024-04-19
-
认识把握新时代文艺的突出特征
开栏的话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
2024-04-17
-
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文化建设领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2024-04-12
-
中国阐释学的兼性主体与话语
摘要:“兼”之语义内蕴阐释学意味:“兼持二禾”是阐释主体(人手)与阐释对象(二禾)的相遇,而“兼”之持二禾、容三秋、倍驿程、济天下的语义递增则是阐释空间的扩展。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