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主体性: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依托与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2023-07-07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学艺术的历史性演变刍论
从世界发展的全局来看,现代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023-07-06
-
传统文论富有鲜活而深刻的现代价值
传统文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根脉和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其理论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既有哲学的思辨性,又有诗性的智慧。
2023-07-05
-
从大视野小切口书写文明的连续与创新
传统的审美观念一直在影响我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罢,似乎都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但是有独特的审美情感关系,而且这种审美情感关系已经建立千百年了。
2023-07-03
-
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学意蕴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023-07-02
-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滋养当代文艺创作是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2023-06-26
-
中国文学本质论话语建构: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无论西方文论还是我国文论,文学本质论都是一个现代文学理论问题。
2023-06-25
-
中国文学的经典、正典与美典
摘要:讨论中国文学典范应凸显诗文文体、文学境界、儒学正统等几个基本要素。
2023-06-19
-
以文化繁荣来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劫难而不死、创新转化而新生,是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形态。
2023-06-19
-
“思想淡出,学问凸显”的年代叙事症
摘 要 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边缘化愈加凸显时,“1980年代”俨然成为渴望被重返的光荣时刻;而与之相接的“1990年代”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平庸时代的开始,“思想淡出,学问凸显”渐渐成为它的顽固标签。
2023-06-16
-
新时期“诗化小说”的诗性思维建构及其文体特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歌的国度,诗歌与小说的盘根错节由来已久。
2023-06-13
-
文字及其载体与文化的关系
近期读书,形成了一些关于文字及其载体与文化之互动关系的思考,作成下文。
关键词:  文字与文化2023-06-12
-
与时代同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0年代的学科演进与学术经验
摘 要 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向得到高度评价,但学科史上的“1990年代”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
2023-06-08
-
论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新变
摘要: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新变,一方面表现在学院机制和学院批评之成为问题并且导致了诸多不满;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批评文体上具有充分自觉的人们突破学院机制的壁垒和学院批评的文体束缚,面向古今中外批评文体的丰厚传统,坚持和接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富有成效和影响力的对话体批评,充分开放和多样化地实践随笔体批评。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3-06-06
-
深耕生态文学 书写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这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学创作的双向互动,进一步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增强人们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涉及面广、专业性强。
2023-06-06
-
文学批评“理论化”及其不满
摘 要 在1990年代以降的思想史视野中,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化”及其反思,镌刻着现代性历史实践的精神印痕。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3-06-05
-
张光芒 史鸣威:反崇高之后,崇高何在?
本文副标题使用了“道德叙事”的概念,而在我们另外的问题思考中有时使用的是“伦理叙事”这一概念,在进入正文之前,有必要简要说明一下本文在概念使用上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崇高2023-06-02
-
是继续“历史化”,还是重建“文学性”
摘 要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性”与“历史化”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此起彼伏。
2023-06-01
-
网络文艺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网络文艺提供了创作源泉,使其具有丰富、独特的内容与形态。
2023-05-25
-
把握创作规律 繁荣文艺事业
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