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名姝”系列作品:在历史与小说中行走
“春秋名姝”系列是我历经十年完成的四部历史小说,以春秋时期的四大名姝为主要人物,串起春秋时期近三百年的历史。
2022-07-05
-
《春柳湖》创作谈:塑造具有浪漫情怀的洞庭湖渔民形象
创作一部反映中国淡水渔业百年变迁的史诗小说,是我几十年来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春柳湖》2022-07-05
-
小说里的新词与旧词
新词的出现 编选《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二十家》时,我常常想到我们时代的“新词”问题,意识到层出不穷的新词已经席卷了我们的生活,比如新冠,核检阴性,流调;比如居家隔离,健康监测,防疫等等。
关键词:  新词与旧词2022-07-05
-
《无人驾驶》创作谈:当我们的人生被无人驾驶
这篇小说是在一次和文友赌气后写的。
2022-07-04
-
徐则臣:阅读的“竿子”撤了,影子还在
我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谈过阅读,这一次说说阅读和未来。
2022-07-02
-
“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关于小康的驰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2022-07-02
-
李冯《鹅湖疑案》创作谈:聚焦之镜
鹅湖这篇小说写了非常久的时间,中间断断续续地停了好几次,每次长达半年或一年。
2022-07-01
-
葛亮《无岸之河》:重行
《浮图》是一篇有关知识分子背景的小说,主角是个退休大学教授。
关键词:  葛亮2022-07-01
-
《入魂枪》创作谈:一发入魂
《入魂枪》的创作初衷,还是想写一篇“社会问题”小说。
关键词:  石一枫2022-06-30
-
周荣池:散文写作的“危险性”
在日常的书写中,我最害怕就是人们总是觉得“散文是最好写的”,并且动辄就看见洋洋洒洒甚至长篇累牍地在自媒体上推出“散文作品”。
关键词:  散文写作2022-06-30
-
马占祥:在大河上游写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论坛 马占祥(宁夏文联文艺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在大河上游写作 我生活过的县城叫同心,是吴忠市的五个市县区之一,在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属于鄂尔多斯苔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
-
朱山坡:南方的孤独和哀愁
小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南方的美丽,就像不晓得牛奶的味道。
2022-06-29
-
蒋一谈:2049,说远也不远
2021年深秋,一个普通的夜晚,我办完事儿往家走。
关键词:  蒋一谈2022-06-29
-
《菌歌》创作谈:超越赛博朋克的未来想象
疫情期间我去了内蒙、甘肃、云南、贵州的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一方面是试图理解科技比如高速公路、互联网、矿厂、发电站、数据中心、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等等,如何改变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传统习俗。
关键词:  《菌歌》2022-06-29
-
马亿:不要难过了 就像这世界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看到“咖啡时光”这四个字,必然会联想到著名导演侯孝贤的同名电影。
2022-06-29
-
严英秀:静默地生长
在被新冠疫情阻隔的2021年之春,我开始创作小说《水边的阿狄丽娜》。
-
林那北:镜子里的一切
我奶奶曾有一面厚实坚硬的椭圆形镜子,抓在手里沉甸甸得让人惊骇于它不知储藏于何处的隐秘重量。
关键词:  林那北2022-06-28
-
班宇:普通的反光
《漫长的季节》的写作过程有点涣散,去年三月份写了几行,然后就放下了,至于去做了点什么,当时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现在却想不起来了。
关键词:  班宇2022-06-28
-
虚构的曹县,真实的自己
虚构的曹县,真实的自己(节选) 文 / 孙一圣 01 作为一个写作者,经常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为什么会写作?”第二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能够坚持写作这么久?”我想每个作家都有被问过这样的问题。
关键词:  孙一圣2022-06-28
-
叶端:作为猫的一生
小说来自于一个简单的愿望:要是能变成猫就好了。
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