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不是70后的那一群,而是这一个”
会议现场 “他不是70后的那一群,而是这一个。
2018-07-18
-
【本网原创】陈佳同:以无边的想象力抵御现实的遗憾
你经常做梦吗?你知道梦境是怎么产生的吗?继处女作《白狐迪拉》问世之后,儿童文学作家陈佳同又推出了《造梦师》新系列。
2018-07-17
-
“90后”文学创作:“我们不需要被定义”
“这几位作家呈现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才华,这是我们所特别期待的。
2018-07-12
-
刘慈欣:科幻文学提供了神话在现代复活的可能性
自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以来,科幻文学已经在人类历史上走过200年。
2018-07-05
-
开阔地抑或“流水席”,取决于作家把握现实的能力
论坛现场 “在喧嚣纷繁背后,文学应当是孤独的、沉静的,她的坚守与韧性,她对理想的追寻与不懈努力弥足珍贵。
2018-06-15
-
【本网原创】“老顽童”马原:写童话是完成自己逃避长大的愿望
马原的自画像洋溢着童趣 博尔赫斯曾说:“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将变成儿童文学。
2018-04-26
-
文学期刊公众号:新媒体时代意想之外的机遇?
从社会热点到吃穿住行,从精深专业到养花育儿…… 微信公众号几乎全面覆盖当下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学亦不例外。
2018-04-13
-
文学跨越国度,遇春风化雨
草长莺飞四月天,酝酿着周而复始的新生,也暗藏着无尽探索的可能。
2018-04-12
-
金庸古龙之后,武侠小说能否立起新高峰?
煮酒论剑醉红尘,行侠仗义话恩仇……曾几何时,金庸、古龙笔下豪情万丈的快意江湖成就了一代人的武侠梦。
2018-03-29
-
长篇小说:减速慢行,写出生活的“底气”与“生气”
岁末年初,向来是文学界“阅兵点将”的时节。
2018-02-28
-
他们在基层写作:踏进泥土,望向远方
回顾2017年文学创作,各文学门类依旧纷繁活跃。
2018-01-26
-
文学批评要有敢于“剜烂苹果”的勇气和能力
鲁迅先生曾将文艺批评比喻成“剜烂苹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2018-01-18
-
“70后”作家:个人的独语唤起时代的共鸣
对谈现场 70后作家是一个不事喧哗的坚实、成熟的群体,成长过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不同的社会形态,纷繁的变迁与涌动的思潮使他们对于自我和文学的认知都明显不同于新时期作家和“80后”作家。
2017-12-11
-
打工诗歌: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朗诵会现场 印有每个工人名字的桌牌 “它们由厂房中机器的叮当响声组成,由经过我制造的流水线上的零件组成,这些诗句就是我的生活,是我内心最渴望发出的声音。
2017-12-06
-
【本网原创】《时间之城》作者马嘉恺:幻想小说献给长大的孩子和不忘初心的大人
马嘉恺做客《时间之城》新书分享会 2017年7月出版的“马嘉恺幻想电影院”系列 近日,Bilibili网站上一部以小说《时间之城》改编的同名治愈动画因瑰奇的想象和诡谲的风格受到网友追捧,原著作者马嘉恺也走进更多公众的视野。
2017-08-18
-
【本网原创】希行:愿作网络文学的“说书人”
网络文学发展近二十年,类型不断衍生变化。
2017-05-12
-
【本网原创】王巨成:不起眼的花朵也自有芬芳
Q1:您的作品突出一个“真”,关注现实和青少年真实生活,无论是同学间虚荣攀比,还是留守儿童现象,这些在书中都有体现,从而摆脱了“虚妄的程序性书写”,您在写作中如何把握一个“分寸”,让孩子们既了解到真实的社会又不会感到太突兀? 感谢你用“真”和“分寸”来评价我的文字。
2017-03-22
-
诗人呼唤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回归传统 沉潜生活 诗人呼唤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诗歌传统历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诗歌创作不能只是为表达自我怨艾、苦乐而浅吟低唱,更需要以诗歌温暖社会,燃起光明与希望的火种。
2017-02-17
-
都市文学:探寻“人与城”的丰富关系
都市文学创作座谈会现场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几十年的涌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都市”的生活场景、审美意象越来越具备广阔、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越来越多的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倾心于表现都市生活,反映都市人心态,挖掘人与都市的复杂关系,当代都市文学日益呈现出蔚为大观的文坛风景。
2016-12-13
-
扎根人民就是要深入生活的“低层”
青海省原作协主席朱奇 11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