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评论集 >> 正文

《诗歌艺术论——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1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4日14: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 编

  我们观察近一百多年来的诗词创作就会发现,那些只懂旧体诗,只懂国学的人,也有诗词写得好的,但往往走不出文人的小圈子,难以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倒是一些具有旧学功底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学家,给人留下一批饱蘸时代风云的扛鼎之作,像秋瑾、鲁迅、毛泽东、陈毅、赵朴初、聂绀弩、臧克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眼界开阔,有着不平凡的人生阅历和文化积淀。诗词作者要想成大器,就不能把自己关在诗词的小天地里。他应当学习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东西,包括向新诗学习。新诗界的朋友们学习格律诗,这更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诗人,不管写旧诗还是写新诗的,大约在孩提的时候都接触过古典诗歌。谁没读过屈原,谁没背诵过李白、杜甫!老一辈的新诗人,除了艾青以外,大约都写过旧体诗。臧克家生前戏称自己是“两面派”,他说:“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他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已成为人皆能诵的名句。不久前,几家单位给有突出成就的老年人颁奖,奖项的名称就叫“自奋蹄奖”。北岛号称中国现代派诗歌和朦胧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

  回答 》却有这样的句子:“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不是工整的对子,但“卑鄙”和“高尚”、“通行证”和“墓志铭”,确有点对仗的味道。是有意为之还是不经意写出来的?旁观者无法判断。总之,这样的诗句和古典诗词是有内在联系的。我斗胆在这里提个建议:我们的新诗人不妨学点诗词格律。对于一般读者来讲,能够读懂、鉴赏古典诗歌,这就够了。对于诗歌作者来讲,不懂诗词格律就难以充分领略古典诗词在艺术技巧上的奥妙。我还要提个建议:我们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不妨给自己增加一点课程,在研究新诗,研究古代和外国诗歌的同时,把当代诗词也列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诗词已经是当代诗歌的重要方面军,不顾及到它,就难以画出当代诗国的完整版图。

  繁荣诗歌事业,有好多问题要解决。其中有一条,新诗工作者和诗词工作者应当联起手来,共同肩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诗的优劣高低,不决定于文体。只要有真挚的感情,积极的思想,美好的意象,不论新体旧体,都是好诗。这次诗歌节既请了新诗人,也请了旧体诗人,大家共坐一堂,互相切磋。这是个好兆头。我相信,今后我们一定会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 根据在全国第一届诗歌节上的发言稿加工修改,

  原载《 中华诗词 》、《 文艺报 》2005年12月 )

  关于“比翼双飞”

  褚水敖

  最近一个时期,中国诗坛值得珍视的事不少,其中很突出的,我认为是一个重要倡议:新诗与旧体诗“比翼双飞”。关于“比翼双飞”,早先曾经有人提起过,而且是在一个较为特殊的场合提出,即2005年安徽马鞍山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诗歌节的诗歌论坛上。当中华诗词学会一位主要负责人激情洋溢地亮出这一倡议时,全场掌声雷动。场上既有写新诗的,也有写旧体诗的,还有诗歌理论方面的专业人士,大都是中国新诗坛与旧体诗坛的高手,包括港澳台的海外名家。事隔四年,去年5月,在西安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的诗歌论坛上,重新有一些诗人与学者提出关于“比翼双飞”的倡议,同样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比翼双飞”很可能道出了广大诗人共同的心声。

  旷日持久的“各自单飞”

  众所周知,新诗与旧体诗素来“各自单飞”,而且旷日持久。这里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在新诗诞生之初,要让新诗与旧体诗“比翼双飞”,简直不能想象。新诗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内容上的彻底革命姑且不论,形式上是以仿效西方诗歌、完全打破旧有的诗歌体式而君临天下的,立马取而代之,横空独自高飞。这种由历史的必然性塑成的气象,同时又因历史的局限性而掺杂了过头因素。那些横扫一切不留余地的做法,不仅为此后即行萌生的旧体诗所诟病,而且也为自身埋下了艰难前行的种子。与遭逢同样命运的文言文情况迥异,旧体诗在新诗还处于婴幼期的时候,便“死灰复燃”。当时的情形很有意思:新诗正在激情充沛地求索新形式新格律,却仍有不少诗人对旧体诗情有独钟,甚至有一些“五四”初始致力于新诗创作的人,又回过头来重操旧体诗。旧体诗虽然已从正统地位被推翻,却仍然带着伤痕顽强地焕发自己的生机,留下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篇章。只是在已成主流文学样式,而且日渐业绩卓著的新诗面前,毕竟势孤力单,只能暗流一般悄然涌动。

  新诗与旧体诗之间,名曰大势所趋、其实有悖情理的尴尬局面,表现在行进状态上,势必不可能“比翼双飞”,而只能“各自单飞”。同是单飞,一个飞得很高,一个却飞得很低。这种状况,从“五四”延续至解放以前,解放以后同样如此。悠悠岁月,在新诗与旧体诗主要是新诗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诗的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诗的形式也变化多端,而两者“各自单飞”的情状丝毫未变。虽然曾有一段时间,新诗提出过向古典诗歌学习的口号,并且有一些诗人努力实践,但学习的对象并非“五四”以后的旧体诗。实质性的改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新诗的发展尽管多生枝节,但总的趋势不可不谓迅猛遒丽。旧体诗的发展则属空前,堪称风起云蒸,蔚为大观。极为可喜的是,这两支队伍虽然没有完全改变“各自单飞”的状态,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大家都在以十分积极的姿态酝酿“比翼双飞”。郁久必发,酝酿的结果,必然有主张提出。两届诗歌节上发出的令人欣悦振奋的倡议,明眼人即能看出,这一举动并非出于偶然。

  以上就新诗与旧体诗将近百年的行进方式,从一个侧面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轨迹。这轨迹里蕴藏着许多很值得注意的东西,我认为起码有三条经验教训:

  一是注定会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如何开局至关重要。试想如果在“五四”高举新诗大旗的时候,冷静一点,不轻易废弃旧体诗,不让中国诗歌单向挺进,而是新、旧二体全面推进,让它们双峰共峙,双水并流,那么,此后的中国诗歌岂不是另一种局面?

  二是唯物辩证法的缺失,尤其是思想方法的偏颇,在即便做一件好事的时候也会留下遗憾的疤痕。新诗与旧体诗,在如此悠长的岁月里,光是它们的行进方式就搞得这样僵硬、这样复杂。这件事想穿了,无非是诗的总体形式的两面,其实无所谓谁是谁非,却要在一条远道上反复折腾!再从“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角度看,事实证明,旧体诗其实很容易为人民所喜爱,被社会所接受,却为何要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遭到轻视?如果将形式之别也喻为百花之别,旧体诗亦是百花之一,又为何不把它与其他香花等量齐观呢?

  三是时间能改变一切。新诗与旧体诗由“独自单飞”到倡议“比翼双飞”,历时久远,说明这是一件决非简单的事情。复杂事情的改变需要时间的等待。时间会改变新诗,也会改变旧体诗。旧体诗漫漫远路默默低飞,但犹如水之处下,表面柔弱其实刚强。它内在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磨洗越发显示出来。新诗则长期以来也有一种等待,等待与旧体诗联姻。时间又告诉它,不能孤军作战,而应该与旧体诗并肩前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旧体诗毕竟是源,而新诗是流;源流岂能分离?新诗与旧体诗终究要和谐地处在一起。

  “比翼双飞”的精神内涵

  “比翼双飞”形象地描绘了新诗与旧体诗并肩前进的美好姿态。而其实质,分明是突出了两者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合力促进,共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精神内涵。

  要不要“比翼双飞”,怎样才能“比翼双飞”,这自然关系到诗歌的外部,比如首先涉及到文艺方针与政策的掌控及贯彻层面。这方面说来话长,这里只谈谈诗坛内部影响“比翼双飞”的精神状态。

  有一点已是常识:凡是优秀的诗人或诗论家,必是优秀的思想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论在新诗坛还是在旧体诗坛,只要是有思想的人,必明白一个道理:新诗和旧体诗,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是能否做到取对方之长,补自己之短。如果真能做到,昔日的偏见自然消释,当前的气候就能把握,将来的希望必然宏大。所谓把准当前的气候,这里主要是指自觉地生起尊重和学习对方的愿望,并且知行统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